“愿意當皇帝的當皇帝,愿意當大臣的當大臣”
“宮廷水族箱”
“北京地區最早的爛尾樓”
……
這不是段子,這是今兒上午,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在故宮講壇第一百講上的發言摘(jing)要(hua)……

今天早上,單霽翔爆出了不少猛料。
猛料1
故宮一半員工搬出紫禁城
單霽翔介紹,故宮將把器物部、書畫部、宮廷部、圖書館、文保科技部的專家集中在地下庫房和文物醫院附近,把古建筑保護修繕的員工集中在東面,兩個重要的保衛部門和開放部門集中在北面。
院長副院長帶領一半的員工,預計750名員工都將搬出紫禁城。同時搬出紫禁城的還有全部員工的私家車。
猛料2
故宮將新建3處博物館
他還透露,今年故宮將建3個博物館,包括外國文物館、故宮考古遺址博物館、文物庫房。
外國文物館
計劃騰用延禧宮文保科技部用房,把故宮里收藏了上萬件的外國文物藏品搬過來,屆時將對觀眾開放。
故宮考古遺址博物館
也在紅墻內,能讓觀眾近距離了解故宮的考古遺址和出土文物。
舉個栗子,故宮成立了考古研究所后,在地下動工部位有了重大的考古發現,包括慈寧宮東院遺址就發現了當時早期明代永樂年間造建紫禁城的底層等,這些考古遺址能夠讓觀眾更加了解故宮的建造方法。
文物庫房
第三個博物館——文物庫房,就更厲害了,它是故宮最大的一組庫房,以前用來堆物堆料的南三所。
維修改造成文物庫房后,最終會有2400多件故宮收藏的明清家具在此陳列展出,觀眾可以看到大量非紫檀即黃花梨的明清家具精品。而目前故宮6000多件明清家具,八成以上的家具都沒有機會與觀眾見面。
看來,今年又有地兒可浪了。

話說回來,有沒有小伙伴知道,單院長在江湖上有一別名——“單萌萌”?
今兒個,單院長就說了不少段子,講述了故宮中發生的不為人知的趣事兒。前來“聽講”的觀眾,差點把報告廳給擠爆炸。
趣事1
故宮與800盒泡面
單霽翔提到了當時備受關注的石渠寶笈展,這場推出了《清明上河圖》的重展,曾創下觀眾徹夜排隊的記錄。
“上午還好,下午排隊的觀眾,一見面就問我,啥時候關門?我說,等到最后一位觀眾看完再關門,這一下就到了凌晨四點。”
期間,故宮工作人員為觀眾送了數千杯茶水,800盒方便面。“我現在終于敢說了,當時我們只有800盒方便面”,單霽翔簡單回憶了下這段“歷史”,“但觀眾說餓啊”。
大故宮于是就變成了“世界上唯一一個向觀眾發方便面的博物館。”
趣事2
當皇帝還是當大臣?
說到故宮開放設施改革時,單霽翔又講了一個小故事。
“過去故宮午門中間的門洞只有極少數貴賓能走,而每年數百萬、上千萬的普通觀眾卻不得不擁擠著從兩側的門洞通過。”他說,但實際上很多觀眾來了,都有個心愿,就是從中間的大門入宮,因為以前這里是皇帝專屬的。
“我們得勸啊,’大爺您不能當皇帝",最終,故宮決定把三個門洞都向觀眾敞開,“這樣愿意當皇帝的當皇帝,愿意當大臣的當大臣。”
趣事3
故宮中那神秘“爛尾樓”
說到計劃被騰用為外國文物館的延禧宮文保科技部用房時,單霽翔講了故宮中一個“爛尾樓”的故事。
他介紹,這個“爛尾樓”1909年在延禧宮動工興建,原本計劃搞成一個“水晶宮”,以銅作棟,以玻璃為墻,進入其中如置身于水晶玻璃世界。然后在玻璃墻的夾層中置入水,水中養金魚,最下層的地板也用玻璃鋪成,俯仰四周可見魚游池中。
“就是個皇家的水族館”,他說,但沒成想,由于 國庫空虛,于1911年冬被迫停建。 辛亥革命爆發后,就徹底成了“爛尾樓”。

哎,說得知道君好想去看……下次和知道君約一發不?
撰文| 黃穎 攝影|浦峰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編輯|胖軒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