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保護地桃樹的果實品質下降,色淺味淡,裂核裂果等現象比較普遍,早熟品種尤為嚴重,直接影響了果實的品質和商品價值。保護地桃樹果實裂核的發生原因及防治措施如下;
一、裂核發生的過程
桃果實發育分三個時期:第一期是果實初次迅速生長期;第二期是果實生長緩慢期即硬核期,裂核常發生在此期;第三期是果實第二次迅速生長期即著色成熟期。桃果實的生長與果核、種仁的生長密切相關,果核、種仁的生長高峰期正是果實的硬核期,中晚熟品種的果實當果核、種仁發育完成后即進入著色成熟期。而早熟品種硬核期短,果核、種仁尚未發育成熟,果實就進入著色成熟期。如果此期施肥澆水,溫濕度變化劇烈均可造成果核的內層細胞與外層細胞生長失去平衡,導致核裂,種仁不能獲得營養而退化,造成裂果畸形早落。因為種仁能產生大量刺激果實生長的內源激素,無種仁、種仁敗育、種仁受損傷的果實均不能正常生長。
綜上所述,保護地桃樹在硬核期內凡能促進果實增長的處理,均易引發核裂。如過早疏果、硬核期大量灌水、過量施肥、大量使用膨果劑、溫度驟變、鐵絲絞縊主枝等。
二、裂核發生的時間
裂核的發生有兩個時期,第一期是果核尚未木質化時,發生在核的內層部分,這部分果實常常提前脫落不能成熟;第二期是在核已硬化時,發生在核的外層部分,早熟品種硬核期尚未完成,果實即迅速膨大,這部分果實尚能正常成熟,但多為畸形果;中晚熟品種,核裂常引起萎蔫或脫落。
三、產生裂核的原因
桃果實裂核是一種生理性病害,它雖與品種有關,但主要是由管理不當引起的。裂核果與裂果不是同一個概念,裂核果是果核開裂導致裂果或畸形,而裂果不一定裂核,有的只是果皮開裂而果核完好。
四、防治措施
1.品種選擇保護地栽培桃樹應選擇不易裂核的品種,如中油5、東方紅、樂林早紅、早鳳王、大京紅等。
2.花期確保授粉受精良好保護地內白花授粉和異花授粉的品種,在花期均需人工授粉或蜜蜂授粉。盛花期噴500倍液硼砂加300倍液的尿素促進授粉受精。人工授粉一天一次,當設施內溫度達到17℃、花粉大量散開時進行授粉。
3.適時適量澆水 即從幼果期,約落花后20天開始澆水,果實發育期澆水要澆小水,不可大水漫灌,以保持土壤濕度均勻,避免土壤過干過濕,特別注意硬核前期不可缺水,硬核后期忌澆大水。澆水時間要選擇晴天早晨進行,因為這時桃樹吸收水分后,隨著光照增強,棚溫升高,蒸騰作用逐漸加強,能保證各器官的水分均勢,使果皮果肉果核同步膨大,避免裂核裂果現象的發生。
4.合理追肥硬核前期或后期追肥,禁止硬核期追肥。因為硬核期追肥,果核吸收營養迅速生長膨大,而果肉生長緩慢,易導致果核、果肉細胞長勢失衡,引起裂核裂果。追肥時以腐熟的有機肥、復合肥為主,適當加入微量元素,以保證果實生長對各種養分的需求。早熟品種應在硬核前施足肥料,果實著色期,可隨水追用沖施肥。中晚熟品種應在硬核前期、果實著色期追肥。
5.溫度調控花期溫控7℃~22℃,夜間不低于5℃,白天不高于24℃;幼果期溫控8℃~26℃;硬核期溫控10℃~28℃,著色成熟期溫控12℃~30℃。放風降溫時,多采用放頂風,少采用放前角肩風,減少果實因溫度驟變,冷風刺傷果面引起裂果。
6.適時疏果,合理定果疏果不宜過早,果量特別大的,可在落花后20天進行第一次疏果,疏掉畸形果、弱小果、雙果、病蟲果;果量少的可直接定果。定果一般在硬核前期或硬核期完成。留果量應根據品種、樹勢、樹齡來確定。一般按10厘米~15厘米留一個果,果枝基部10厘米內不留果,留兩側生長的果實。大型果可適當少留果,小型果可適當多留果。
7.適時適量噴施膨果劑硬核期不噴施促進果實生長的膨果劑,減少因外界刺激引起的裂核裂果,膨果劑可在硬核前期或后期噴用,噴施時注意噴灑均勻周到,防止出現畸形果。
8.調解生長和結果的平衡及時控制營養生長,通過摘心、疏枝、吊枝調解枝量和長勢。盡量不采用鐵絲絞縊主枝的方法控制營養生長,避免人為措施不當引起果實生長失衡。樹勢過旺的,可在新梢15厘米時摘心或用150~200倍液PBO控長;樹勢過衰的,可加噴300倍液的尿素或其它生長調節劑促進生長,恢復樹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