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果農提出問題,說他的桃園的果實從中縫處開始皺縮,并大量落果,不知道是啥原因造成的。
把果實切開,看看果核是個啥癥狀。切開果實發現,桃核裂開,桃仁變成了褐色。——果實萎蔫、脫落的原因正在于此。
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是桃核種仁發育差造成的。剖開果實你會發現,桃核裂開、果仁變褐,這是桃核種仁赤霉素不足造成的。桃仁中的赤霉素是果實發育的“燃料”,桃核裂開、果仁變褐,說明種仁刺激果實生長分泌的赤霉素不足,沒有了生長動力和養分供應,萎蔫、果表凹凸不平、落果在所難免。
引起果實裂核的原因有三個,建議對癥施治:
①栽植品種單一,或者花期遇雨影響授粉受精,果實因授粉不良而種子發育癟弱。
建議新建園至少要配置20%的授粉樹,花期遇陰雨、低溫、霜凍等不良環境,授粉樹配置不足的桃園應采用人工授粉或果園放蜂。
②在桃子硬核期前后遇到雨水過多或大水漫灌,果實水分過多,根系缺氧,導致養分輸送不良,也是引起裂核的重要因素。桃樹硬核開始期,盡量不要大水漫灌、灌水時可灌行間不灌株間,或者灌株間不灌行間。
③硬核期果實雖然發育很慢,但營養不良就會影響核的硬化和胚的形成,因此硬核開始時(花后30-40天),合理的沖施以磷鉀(20-20-20)為主的膨果孕花肥,適量的沖施磷鉀水溶肥,不僅可供胚的發育和核硬化,而且也有利于新梢生長、花芽分化和果實后期膨大。如果接近成熟期裂核,果實外觀肉質將會變成凹凸不平和重量變輕。
近期不斷有桃農咨詢:桃果面上有白白的一片白粉,果肉并不立即發生壞死,但隨后病部會稍凹陷,并發生裂口或滲出膠狀物質,是什么病?如何防治?
從圖片看,該病害是白粉病感染果實所致。桃白粉病在核果類果樹均可發生,主要為害葉片,也可為害新梢和果實。今年的表現是葉片和新梢上很少而果實上嚴重。果實5~6月份出現白色圓形或不規則形的菌絲叢,粉狀,接著表皮附近組織枯死,形成淺褐色病斑,后病斑稍凹陷,硬化。
白粉病是一種高等真菌,葉片上越冬的病菌,第二年通過氣流傳播,在田間有多次再侵染。一般5-6月份果園內出現病葉、病果,進入6月份病害開始快速蔓延,嚴重時9月份出現落葉。建議葉噴40%腈菌唑懸浮劑4000倍或25%吡唑醚菌酯2000倍。
紅不軟、秦王、阿布白、超越1號等中晚熟大果型品種采前落果,成為影響桃農種植效益的“痛點”。有些果園落桃率輕則達到10%,重則高達30%,原因在哪里?如何預防降損失?
預防措施:
2、合理負載。旱地畝留果量控制在10000斤左右,畝產4000-5000斤;高肥水地畝留果量15000斤左右,畝產8000斤左右。
3、噴調節劑。采前50天噴第一次2.85%硝鈉·萘乙酸4000倍,采前20天再噴第二次,整株噴施果實和果柄部分,抑制乙烯和脫落酸含量,促進細胞質的原生質流動,提高細胞活力。
4、沖膨果肥。中晚熟桃果實細胞體積迅速膨大,橫徑增長最快時期約在采收前3~4周。此時期果實重量的增加約占果重的50%~70%,果實成熟采收前的30天是桃樹第二次追施膨大肥的最大效率期。
文章來源金旺果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