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洛杉磯霍伯特小學教師雷夫經過25年的實踐,他的教育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被《華盛頓郵報》稱為全美最好的老師,美國總統授予“國家藝術獎”,英國女王也向他頒發了帝國勛章。這是他的教育理念:
法則一子:“望成龍”不如“教子成人”。雷夫實踐的一種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育才不如育人。人才人才,核心是人,如果不成人,成才也是一場噩夢。“在這里,品格得到培養,努力付出得到尊重,謙遜得以發揚”。
法則二:“小紅花”不如明是非。雷夫借用了教育家勞倫斯·科爾伯格道德成長線路圖:我不想若麻煩(靠懲罰起作用)——我想要獎賞(靠賄賂起作用)——我想取悅于某個人(靠魅力起作用)——我要遵守規則(靠自律起作用)——我能體貼人(靠仁愛之心起作用)——我奉行既定準則(考境界起作用)。最高的境界不是外界的褒獎,而是內心的愉悅。
法則三:抄近路不如走彎路。我們這一代浪費了太多的時間,讓孩子少走些彎路吧。于是就不斷地輔導指正,使孩子的路走得筆直。同時我們的教育又走進了一個誤區。
案例:火箭飛不起來不是失敗。
一次,外校的一群老師到56號教室聽課,學生們正在安裝火箭模型。有一組的學生雖然很認真,可是他們把飛彈部分的裝置弄錯了。于是來訪的老師忍不住向學生走去,想為孩子們示范正確的安裝方法,被雷夫果斷而禮貌地制止了。他們有這樣一段對話:
訪客:雷夫,你不知道他們弄錯了。
雷夫:我知道呀。
訪客:機翼都弄歪了。
雷夫:是呀,是歪了。
訪客:發射架粘得靠火箭太近了。
雷夫:確實如此。
訪客:可你就眼睜睜地坐在這里?
雷夫:是呀。
訪客:他們的火箭會飛不起來的呀。
雷夫:一會兒肯定會飛起來的……
訪客:可是……
其實雷夫早已深思熟慮,學生們接下來就得尋找火箭飛不起來的原因。我們的科學家一天到晚在做的不就是這些嗎?
在56號教室,火箭飛不起來不是失敗,只有當孩子停止解決問題的嘗試才算失敗。最佳的教學不是老師家長說個不停,而是像雷夫一樣:我不想說,我很清醒。讓孩子自己展開探索的翅膀,讓他們經歷困惑、苦惱、收獲的驚喜和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