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師范大學教育心理學教授 王宏方
隨著虎媽的足跡,狼爸欣然登臺,狼聲離去不遠,又迎來了鷹啼。不知道下一個出場的是什么,會是蛇媽?蝎爸?誰將書寫家庭教育的下一章?
菁菁學子,現在是上有鷹擊,下有虎視狼窺。孩子本應擁有的充滿愛意的家,現在都要成了“虎穴”、“狼室”和“鷹巢”了。我們不禁要問,虎媽狼爸式的教育真是未來家庭教育的出路,能為我們培育出引領世界潮流的下一代嗎?
歷史一次又一次證明,一個民族一種文化若要走在世界的前列,它必須要有一大批具有遠大理想和寬闊眼界的世界級人才,以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大膽實踐引領民族的新步伐。 現在的根本問題是,虎媽狼爸這種以壓制為基礎的教育模式能不能為我們造就出這樣一批中國未來迫切需要的世界級人才?從虎媽在她第二個女兒身上的失敗以及虎媽最近一百八十度的轉彎來看,答案似乎已經浮現。
那么,怎樣才能培育未來戰略上的人才,讓我們的民族引領世界新潮流,讓二十一世紀真正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世紀,成為中國歷史新的里程碑?
文化上的突破,可以來源于自身新思想的誕生,也可以來自與不同文化的碰撞所產生的新思想火花。這一點在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成果中已經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也許最近華夏出版社出版的家庭教育著作《哈佛兩姐妹--素質教育與智力開發家庭教育全紀錄》能為我們提供了一些答案。作者對中國和美國兩種文化有著的切身體會,他們在探索家庭教育的過程中,兼采中美文化之長,汲取東西方教育的精華,開發出了一套完整的融合了中西文化精萃于一體的家庭教育新方法。他們的方法主導思想明確,實施步驟清晰,強調普適性和可重復性。書中以大量的實例深入淺出地展示了如何把一個似乎遙不可及的家庭教育新理念現實化的具體手段和措施,從而給抽象的素質教育賦予了實質性的內涵和生命力,為素質教育和智力開發相互滲透提供了生動而具體的注解。
他們把孩子幼兒到高中的成長過程分為四個主要階段:幼兒階段、啟蒙階段、自我探索階段和高中沖刺階段。在孩子的幼兒階段,他們同孩子們一起玩耍,培植親情和互信,在玩耍中了解孩子的個性、增強孩子的團隊和家庭觀念、建設孩子的心靈,讓孩子在快樂中成長;在孩子的啟蒙階段,他們注重培養孩子的情趣和動手能力,鼓勵和協助孩子多交朋友,開闊視野,在與同伴的交往中,在大自然的熏陶中學習,力求全面發展,讓孩子在興趣中開闊眼界;在孩子的自我探索階段,他們協助孩子發掘自己的潛力,探索孩子的特長及發展方向,通過突破一道道難關,攻破一個個堡壘,建立孩子的自信,開啟孩子自身前進的動力;在孩子的高中沖刺階段,他們充分利用孩子的特長,揚長避短,同孩子一起擬定出一套適合自身特點的方案,全面出擊,使得她們的智慧和才干得以淋漓盡致地發揮。
在實踐中,他們采用啟發性教育,讓孩子在興趣中學習,從而激發孩子的求知欲望;他們融西方強調的團隊精神和中國的家庭價值觀念于一體,建立家庭團隊,端正孩子在家庭和社會中的自我定位;他們巧用孩子的創造力、領導力,激發孩子的學習主動性和不斷自我挑戰精神;他們鼓勵孩子多接觸社會以擴展眼界,掌握社交技能,讓孩子在各種社會實踐中成熟起來;他們因才施教,不隨大流,充分發揮孩子的特長;他們強調學習方法和學習效率,不打消耗戰;他們在把握好發展大方向的基礎上,給孩子充分的空間讓孩子自由發展。
他們的方法使得他們的孩子既能在健康快樂中成長,又具備強大的競爭力。他們的兩個女兒,盡管個性、興趣各不相同,但在2008年和2010年分別被她們所申請的美國所有常春藤名校錄取。其中包括哈佛、耶魯、普林斯頓、哥倫比亞等。最后她們都去了哈佛。在他們的指導下,一些親友的孩子,包括中國的孩子,也都取得了圓滿的成果。
對比這兩大家教模式,家長是走虎媽路線,采用虎媽、狼爸和鷹爸的模式,還是回歸科學和理性,很值得深入思考。多數家長雖然在理智上比較認可科學的教育模式,但在面對激烈的升學競爭時,少數家長往往還是會急了眼昏了頭,一不小心就成了虎媽或狼爸,這是我們不得不尤為警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