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清晨,一名來自南京市、跟隨父母到美國旅行的4歲幼童,以他自己的獨特裸跑方式在美國紐約-13℃的暴雪中迎接2012農歷新年。近日,這段視頻被孩子的家人放到網(wǎng)上,4歲“裸跑弟”迅速引來了網(wǎng)民關注爆紅網(wǎng)絡,短短幾天點擊率高達26萬多。
這位父親,很快就被網(wǎng)友稱為“鷹爸”,隨之,出現(xiàn)“鷹爸式教育”的“全新概念”,并有不少輿論評論分析,“鷹爸式教育”難以復制,難以成功,云云。
網(wǎng)友把這位父親稱為“鷹爸”,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他的做法,很像老鷹訓練幼仔。然而,將其對孩子的訓練,“上升”為“鷹爸式”教育,就把本來個性化的家庭教育,變?yōu)楦拍钅J搅恕6覈彝ソ逃畲蟮膯栴},就是“概念化”,跟風模仿沒有自己的個性。
在“虎媽”和“狼爸”的討論中,筆者一直認為,每個家庭可以采取適合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但由于家庭背景不同、父母的知識結構學歷層次不同、孩子的個性不同,適合一個家庭的教育方式,并不一定適合另一個家庭、另一個孩子,所以,不要輕易地把某個家庭的教育方式變?yōu)橐环N模式。另外,也不能一個簡單的概念就包含父母對孩子的所有教育方式、內容。比如“狼爸”,如果認真分析其家教方式,可以發(fā)現(xiàn),他家教的成功,并不是由于對孩子“三天一頓打”,而是長期和孩子的共同交流、生活,關心孩子的成長。這正是家庭教育最核心的部分,即親子交流是最好的教育,不親而教等于無效。
對于“鷹爸”,也是如此。這位父親,想由此鍛煉一下自己的孩子,其實未嘗不可,但這一教育行動,并不能說明這位父親在平時也采取這種方式對待孩子。在日本幼兒園,就有這樣的教育活動,有的地方每年冬天還要舉行百人兒童裸跑大賽,通過這種獨特的訓練法,鍛煉孩子的毅力和意志。在這樣的教育、訓練中,家長自己能接受,孩子的體質能承受,并沒有凍壞,并不值得大驚小怪。
可現(xiàn)在我們卻看到兩種不同的觀念,一種觀點是,這位父親的方式很好,值得其他家庭學習;另一種觀點是,這位父親是對孩子進行摧殘,太過粗暴,而且發(fā)布在網(wǎng)絡,影響不好。這兩種觀點,都不妥當。都是把家庭教育作為一種概念、模式加以評價,忽視了家庭教育本質是一種十分個性化的教育。
正是由于我們社會這種對家庭教育的誤讀,所以,才出現(xiàn)了“虎媽”、“狼爸”的炒作和包裝,因為很多家庭期望拿著別人成功的家庭教育方式,用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很快就復制出成功來,而如果大家認為家庭教育是一種個性教育,“虎媽”、“狼爸”根本就沒有多大的炒作空間。對于“鷹爸”,理性的態(tài)度是,這個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挺有意思,但不適合我的孩子。筆者擔心的是,在社會的關注下,“鷹爸”也迅速火起來,對自己的家教方式進行包裝、兜售。
其實,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每個家庭對子女的教育需求將變得多元,在學校教育難以充分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的情況下,家庭教育將扮演十分重要的個性化教育角色。在父母對孩子進行教育過程中,要針對孩子的實際情況,采取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不能去尋求快速成功的模式,這只能讓家庭教育在急功近利中被誤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