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 修身 修心
即使一些練習時間長一點的伽人也會發現,前屈到一定階段后無法再深入進階。前屈歸根結底算是髖關節的運動,所以好多人覺得是自己髖太緊的緣故,甚至有的人也會說因為腰太硬。
其實,前屈看起來雖然簡單,不像手倒立、后彎抓腳等一看就是高難度的體式,但不只是簡簡單單髖屈的問題,下面我們來詳細分析下吧!
◆◆◆ 腰太硬就前屈不好?◆◆◆
首先辟個謠,前屈跟“腰太硬”沒有半毛錢的關系!
無論是初學者還是資深練習者,無論前屈能達到怎樣的深度,正確的練習方法中腰背總是處于挺直伸展的狀態,脊柱自然延展拉長,所謂“前屈”,只需要做到髖關節處的折疊即可,所以腰椎是否僵硬在前屈中不需關注,也用不到腰椎的參與,只要做到穩定和伸展即可。
小時候玩折紙游戲時,要想折出來漂亮美觀,需要把折痕處用手左右多次摁壓規整才好。而前屈,其實就是髖關節的屈曲折疊,但身體由于有肌肉韌帶的拉伸,有骨骼的限制,不能像折紙一樣自由平展的直接折疊,這就需要首先來建立髖屈的空間。
髖屈空間的建立依賴兩個方面,一是整個身體前側的伸展拉長,留出可以折疊的空間;二是身體后側的足夠彈性,減少對骨骼運動的限制;三是腿前側及腹部同時收向腹股溝的力量,讓空間得以有效利用。三者完美配合才能在腹股溝處形成規整的折痕,才有可能達到前屈的深度。
◆◆◆ 髖屈過程中力量的加持◆◆◆
還有維持身體平衡的拮抗力量,如腳跟向下的力量幫助腿后側伸展,頭部落低的重力作用讓背部更加延展脖頸放松等等。
◆◆◆ 不是一定要頭碰腿◆◆◆
所以,最終能夠前屈到怎樣的程度并沒有統一的規范,并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做到手抓腳、頭碰腿才叫做前屈。只要做到了髖關節的屈曲,脊柱延展,腿后側伸展,即屬于前屈,比如下犬式、手杖式、嬰兒式等。
◆◆◆ 呼吸是內在能量的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