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亦人亦景與《道德經》——第四十章 無中生有

【通行本原文】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此章順序與帛書本不同,帛書本為第四十一章

【通行本直譯】

循環往復的運動變化,是道的運動,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萬物產生于看得見的有形質,有形質又產生于不可見的無形質。

【詳解】

40-1

【通行本】者道之;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帛書本】返也者,道之動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1):有三種解釋,①通“返”,返回原點、回到起點;②物極必反、由正到反;③相反相成、陰陽互補。 (2):生生不息的主要動力。 (3)道之用:使剛強的變弱。

【此句詳解】循環往復的運動變化,是道的運動;柔弱才能體現出道的作用。天下的萬物產生于看得見的有形質,有形質又產生于不可見的無形質

【啟示1】道的循環是返本歸源

【啟示2】道是虛的,道是柔的,所以道才能生萬物

【啟示3】道沒有自己,就是沒有萬物所具備的特性

【啟示4】有就是變化,變化到最終就回歸到原點,就是無世人想不通“有生于無”,所以才會覺得“玄”

【啟示5】“反者道之動”的啟發:①動是必要的;②道以動為主;③變化是自然的

【啟示6】孔子一般說“是什么”,老子一般說“不是什么”孔子是正向思維,老子是反向思維

【啟示7】“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是說天下萬物是從“有”里面生出來的所以“無”是終極,這是對“道”作用的描述,是對“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的進一步論述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本章篇幅最短,內容卻最全,闡述的仍然是“道”的基本理論。

【心得1】

如何理解:“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一、反者道之動

“道”的第一大特征是:“反者道之動”

“反”有三層意思:①返回原點、回到起點;②物極必反、由正到反;③相反相成、陰陽互補

很多人只認為“反”就是相反的意思,這是不全面的。

事物都會朝著自己自身規律的方向去運動。這種既對立統一、相反相成,是事物運動、變化和發展的普遍規律,即“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第25章),這是辯證法的精華,是老子對哲學發展作出的巨大貢獻

而第7章的“不自生故長生”;第9章的“富貴而驕,自遺其咎”;第18章的“大道廢,有仁義”;第22章的“曲則全”;第24章的“企者不立”;第27章的“善行無轍跡”;第29章的“為者敗之,執者失之”;第30章的“物壯則老”;第36章的“柔弱勝剛強”;第37章的“無為而無不為”;第38章的“上德不德,下德不失德”;第39章的“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等;其實都在講“反者道之動”。

就像自然中的水,水的力量就是通過先受熱產生水蒸汽,而水蒸汽在受冷后又集結成云,而后又凝結成雨,這一循環往復的過程就是“反”,就是“道”在起作用。

而人也是這樣,要想感知人們的“道”,就是通過“反”,先反回去,由身到心,由心到性即由禮到義,由義到仁,由仁到下德,由下德到上德,由上德到“道”

上章我們說的“琭琭如玉”,有了這種想法,如能立刻發現,“反”回去,返回到“珞珞如石”。

同樣,心里想要得多,要“反”回去,因為“少則多”。想走捷徑了,要“反”回去,立馬告訴自己“曲則全”。驕傲了,要“反”回去,立馬想到“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豫焉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戒驕戒躁,開始謹小慎微,這些都是“反”。

以不變應萬變:本體是不變的,而現象是萬變的,但變到一定程度就會自然而然的回歸原貌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二、弱者道之用

“道”的第二大特征是:“弱者道之用”

人類的祖先智人由于競爭不過其他類型的猿人,所以從樹上轉移到地上,開啟了漫長的進化過程。我不認為這是優勝劣汰的結束(很明顯智人是弱的一方,如果按照優勝劣汰的法則,人類早就應該要淘汰了),而是在無形中遵循了“弱”的法則(樹上不行,我們就在樹下生存)。

“弱者道之用”,是把所有浮躁、貪嗔癡、邪惡色淫和不符合道的一切全部拋棄。是不是不太容易理解?為什么說“把所有浮躁、貪嗔癡、邪惡色淫”,全部拋棄就能符合“道”了?

答案很簡單,拋棄這些,你就沒有任何“弱點”了,因為你接下來做的任何事情都不再為自己,而是為了他人,為了社會,自然就會得到別人的相助同時,你這種行為(助人)也符合“道”,所以我們說“弱者道之用”

對了,“弱”也符合“反者道之動”。所以說,守弱,就是做人要虛懷若谷,最后達到的結果就是強大和自信

可見,“弱者道之用”是“反者道之動”這一原理的體現。比如第8章的“上善若水”;第28章的“知雄守雌、知白守黑、知榮守辱”;第32章的“知止”;第34章的“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第39章的“珞珞如石”等,其實都是這一思想的重要體現。

需要指出的是,“處弱用柔”不是消極,而是遵循事物發展規律,即順“道”的表現

普通的“弱者”會去思考:陰陽互變、矛盾統一;高層次的“弱者”會去思考:如儒家的善惡、佛家的因果、道家的報應。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心得2】

如何理解:“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此句的“有”,就是上章的“一”。而“有生于無”就是第42章要說的“道生一”。

這部分的內容我們待第42章和大家詳細分析。

先說明一點:此處的“無”,并不是沒有的意思。而是無窮無盡,是“道”的化身。

例如,人肉眼直接觀察到的最小物體在10-50微米之間,小于10微米的人眼是看不見的,此時你能說“沒有”東西在眼前嗎?人肉眼的可見光波長范圍是390nm-780nm,超過這個范圍的電磁波的顏色人眼是看不見的,此時你能說“沒有”東西在眼前嗎?

所以說,我們人類是有局限性的,“無”不等于真的“無”,“無”是無窮大,無窮小的。

只有當我們從有形返到無形,從有欲望返到沒有欲望,從有分別返到沒有分別的時候,我們的心就會越來越靜

哈哈,放下執念,放下自我,才能找到道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知識補充】

1、一個人怎么才能快樂?

(1)第一句,把自己當作別人。即,無論快樂與否,把自己游離出去。(2)第二句,把別人當作自己。即,換位思考。(3)第三句,把別人當作別人。即,尊重每一個人。(4)第四句,把自己當作自己。即,在經歷上面三個階段后,找到真正的自己。

如果把一個人放在太極圖,只有當我們走在中間的S曲線上,就是走中道,我們才會吉無不利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結尾】

第四十章的核心是什么?

1、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下一篇,接著分享《第四十一章 大器免成》,不當之處,還請各位指正互動

國學是中華民族燦爛的瑰寶,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思想武器。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贊、評論,有需要的朋友可以收藏,方便查找。

如您對全本《道德經》有興趣,請點主頁查看合集更多章節內容。

同時,歡迎大家隨時轉發給周圍有需要的朋友。

感謝您的閱讀!!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道德經 第四十章
道德經·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反者道之動
老子道德經第四十章原文及譯文
《老子》第四十章讀書筆記
《童話道德經》玄易學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淄博市| 温泉县| 西乡县| 紫金县| 宿州市| 砚山县| 新昌县| 巴中市| 友谊县| 麻城市| 花莲县| 德清县| 叙永县| 东城区| 乐陵市| 昌宁县| 阿巴嘎旗| 四川省| 石嘴山市| 凤台县| 安阳市| 西昌市| 隆德县| 保德县| 赣榆县| 资溪县| 鲁山县| 嵊州市| 万全县| 珲春市| 武陟县| 吉首市| 重庆市| 宝鸡市| 平凉市| 永德县| 秦皇岛市| 剑川县| 普定县| 米林县| 河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