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0天閱讀挑戰賽】
時間:2023年5月26日
進度:397/1000
分享者:青檸檬
分享書籍:《經方醫學:六經八綱讀懂傷寒論》
作者:馮世綸 解讀 胡希恕
分享章節:第六篇 辨厥陰病脈證并治(起326條迄381條)
————————————
【重點摘抄】
??一、371.熱利下重者,白頭翁湯主之。
胡希恕注:熱利下重者,即指里急后重滯下的痢疾言,宜白頭翁湯主之。
胡希恕按:熱利里急后重者,雖宜本方主之,但實踐證明,滯下甚者,宜加大黃有速效。
二、【白頭翁湯方】
白頭翁二兩,黃檗三兩,黃連三兩,秦皮三兩。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
胡希恕方解:四物均屬苦寒解熱止利藥,尤其白頭翁逐血止痛,更有作用于便膿血,故此治熱利下重、煩熱、腹痛而便膿血者。
馮世綸解讀:白頭翁湯方證,當屬陽明病證。
【我的思考】
??一、先直譯(必要時意譯):
371.熱癥腹瀉,里急后重的,用白頭翁湯主治。
讓我們結合胡老先生的角度去理解這個條文。
昨天分享了“通脈四逆湯”治療陰寒下利最重的情況,那么,熱利怎么治療?接下來就是說熱利的治療。
熱利下重者,這里指的是里急后重滯下的痢疾來說的,適宜用白頭翁湯主治。
熱利里急后重的患者,雖然適宜用本湯方主治,但是實踐證明,滯下比較嚴重的,適宜加大黃有速效。在臨床上遇到熱利嚴重的,可以適當擱一些大黃進去。
熱利,前面的條文已經講了,比如第361、363、367條都在講,在這里放上相關條文回顧。
361.下利脈數,有微熱汗出,今自愈;設復緊,為未解。363.下利,寸脈反浮數,尺中自澀者,必清膿血。367.下利,脈數而渴者,今自愈;設不差,必清膿血,以有熱故也。
那么,本條文的熱利,以至于里急后重的,這種就是痢疾,可以用白頭翁湯。對于瀉利無度,要是沒有里急后重的就加甘草、阿膠。在《金匱要略》婦人篇上有說“產后下利虛極,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主之”。
白頭翁湯,算是比較常用的方子,一般的痢疾沒有里急后重的,那就用白頭翁湯,有里急后重的就加入大黃。當然,如果患者呈現柴胡證,那就考慮大柴胡加石膏之類。
所以說,仲景老師的《傷寒論》,實際上沒有告訴我們哪一個方子就是專門治哪一個疾病,關鍵是辯證。
二、給出馮世綸先生的推薦處方:
白頭翁10克,黃柏10克,黃連10克,秦皮10克。
煎煮方法:上四味,以涼水600毫升浸泡1小時,煎取100毫升溫服。續水再煎一次溫服。
讓我們結合胡老、馮老先生的角度去理解本湯方。
這四個藥都屬于苦寒解熱藥,都起收斂作用。這個收斂作用是源自苦寒,有西醫說的消炎作用,還有止利、止血作用。尤其是白頭翁逐血止痛,針對的是排膿血便。所以本湯方可以治療熱利下重、煩熱、腹痛而排膿血便的患者。
白頭翁湯方證,應當屬于陽明病證。
對于白頭翁,《神農本草經》曰“白頭翁,味苦,溫。主溫瘧;狂易寒熱,癓瘕積聚;癭氣;逐血止痛;金瘡。一名野丈人,一名胡王使者。生山谷。功效:清熱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