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郝老師,是什么激發您來做推動教師閱讀這件事?又是怎么堅持下來的呢?
郝曉東:第一,工作的需要。我從2010年開始到2017年,先后帶著大學生在海南五指山、山西原平市的100多所農村中小學實習支教。從一名高中語文教師轉變為大學教師,工作的對象從中學生轉變為大學生、校長、教育局行政官員,工作的內容從“教知識”轉變為“指導老師教知識”。工作地點、對象、內容、身份的轉變,迫使自己必須保持學習狀態,才能不斷做好工作。而閱讀,顯然是成本最低的一種途徑。
第二,生命的需要。身體需要吸進氧氣,呼出二氧化碳。生命也需要不斷吸收新的知識,更新、改造、升級舊的認知,保持生命的活力。否則,就容易頹廢、麻木,甚至平庸。
我從2009年開始,加入新網師(那時還是干國祥、魏智淵老師主持),開啟了專業閱讀之旅。一是學會知性閱讀、啃讀,用批注的方式,注解、歸納、分析,與文本對話,與他人對話,與自我對話。二是啃讀經典書籍,品嘗到了知識的芬芳,這種感覺猶如拿錘子砸開核桃,品嘗到桃仁的鮮美。三是在農村帶隊支教,有大量可以自主自配的時間用來閱讀和寫作。
當閱讀的書籍越來越多時,猶如兒童拼地圖一樣,一開始是碎片,慢慢地知識鏈接在一起,形成了知識體系、認知模塊。隨著自己理解知識的能力增強,越感覺自己的無知。如此良性循環,并沒有刻意堅持一說,閱讀已是我生命的一種需要。
Q2:如何平衡理想與現實呢?如何平衡工作與生活呢?
郝曉東:辭職于我而言,既是一個重大的決定,也是一個自然的事情。因為我在當時的環境中,感覺失去自我,進而生命失去活力,自我失去同一性。那么當時的我就需要重新選擇一種環境。40多歲,雖然不是讀博的黃金年齡,因為重新開始學術生涯,挑戰自己的認知極限,非常艱辛,但這種艱辛背后,生命是統一而不分裂。
我們人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理想主義者,一種是現實主義者。
理想主義者,求完美,有激情,希望創造一個理想的世界,求自由。現實主義者,求實際、求安全,比較務實。我提倡,既不做純粹的理想主義者,也不做純粹的現實主義者,要做一個現實的理想主義者。
工作本身就是一種生活,新教育提出“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就包含了工作在內。
理想的情況是,工作、生活、學習三位一體。工作是生活,生活是學習,學習是工作。
當然,凡事皆有代價,有舍才有得。目前情況,家庭生活方面,我陪愛人、孩子、父母的時間減少;但個人人生活更純粹,社會生活也更純粹、豐富、廣闊。
Q3:這本書為誰而寫?為何而寫?建議讀者如何閱讀呢?
郝曉東:這本書為新網師學員而寫,也是為所有有夢想的教師而寫。因為新網師遵循“共讀共寫共同生活”的理念,旨在構建一個在線專業學習共同體。每天晚上有課程,學員會提交作業,學習打卡。寫文章的本質是“勸學”。全書章節關聯性不強,既可以從頭到尾讀,也可以分章節讀,也可以挑選讀。我認為最好閱讀方式是共讀、讀寫結合。
Q4:您這本書的書名是《未來教師》,如果讓您為未來教師畫一幅像,會是怎樣的形象?
郝曉東:有理想、愛學習、專業化、善合作。他們既扎根現實又具有理想情懷,終身為探索理想教育而矢志不渝;他們真正熱愛學習,保持終身學習,對知識充滿興趣,對未知保持好奇,學習對他們而言是一種像呼吸一樣自然的生活方式;他們是具有新教育理念的專業型教師,既不斷探索教育真諦又密切關注時代潮流,有較強的元認知能力,善于自我管理,勤于主動反思;他們善于合作,喜歡交流,能自覺融于學習共同體中汲取能量,省察自我,保持活力。
Q5:您認為,職業認同在教師專業成長中的價值是什么?
郝曉東:新教育認為:教師成長等于職業認同+專業發展。所謂職業認同,是指教師對所從事的教師職業的積極認知和肯定性評價,具體體現為個體喜歡所從事的職業,有從事該職業的強烈愿望。職業認同是一種態度,也是一個過程。相對于工資、獎金、福利、保險及工作條件等外在因素而言, 職業認同是匯聚人內心的歸宿感、尊重、責任、成就、挑戰等因素的內源動力,是克服職業的外在性、異己感, 把自身價值與所從事職業的價值相統一的肯定性因素。
要增強教師職業認同,一種是增強教師職業的外在價值,一種增強教師職業的內在價值。外在價值不是個體能完全決定的。從個體來說,注重職業的內在價值,探究知識的魅力,教育的魅力,在教育職業中實現自我價值。我們可以通過靠近高人,確立自我鏡像,撰寫生命敘事,推進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
Q6:您覺得教師專業發展面臨著怎么的挑戰?哪些路徑對大家的挑戰有幫助?
郝曉東:由于缺乏專業的、持續的指導,無法真正理解教育教學的的原理,浮在表面被動地跟著教育政策、制度走,導致出現兩種極端行為,一種是盲目跟風,一種是故步自封。政策要貫徹,還要引領。
目前我認為教師專業發展面臨的挑戰是:如何引導社會教育價值觀的改變?怎樣踐行學校系統的改造?最重要是回到教育的根本問題的研究。至于具體路徑就是專業閱讀、專業寫作、專業交往。
Q7:您覺得未來教師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有可能發生哪些變化?
郝曉東:自主發展——終身學習,合作學習——專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