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作決勝九招之九:臨陣磨槍也有效 |
──如何指導學生考前準備 |
王小弘(笑著說) |
考前準備,當然是針對考試而言的。備戰考試,老師多有秘笈,其中比較流行的一種是,老師先猜題,然后學生根據題目提前寫好三、五篇作文,反復修改,上了考場,一套了事。一般情況下,那種僥幸猜中題目的老師,很快就會成為指導考試的名師,仿佛猜中題目就是考試專家的象征。這種情況,小學少一些,高考比較多。這奇怪的現象,是功利催生的怪胎,猜題押寶的游戲成為老師的標榜,實則是不得已而為之:誰叫學生考試成績是衡量老師教學水平的唯一標準呢?誰叫考上名校成為了各校追逐的唯一目標呢?老師又不是圣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不由自主被卷入功利追逐中,也是難以避免的事。
但產生這種現象還有一個關乎個體的原因:作文教學的確太難,付出努力,收效不佳,太常見了。很多一線老師有這樣的心理:學生作文是否寫得好,似乎并不是自己教學中能把握的。好的,自然便好。差的,也沒有切實可行的辦法能幫他。這種心理狀態下,想碰碰運氣實在是正常不過了。這涉及到對老師的作文教學專業培訓方面,不在我這篇小文的范圍內,不想在這里展開講。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老師自身的作文審美水平,對作文教學的最終效果是有很大影響的。我的觀點是:作文應試,雖然有一些針對性訓練的方法,但決不能讓孩子覺得作文訓練的唯一目的就是應試,──取得應試作文的好成績,是能力使然,不是投機取巧、瞎貓碰死老鼠的結果。
考前準備,可以從審題、立意、表達、速度等幾個方面做一些針對性的強化訓練。我還是用一些例子來解說吧
1.審題強化訓練
題目《朋友》
先強調一下,下面我說的強化訓練步驟,是純粹從應試角度而言的,并不是平時自己寫文章的流程,也不是文學寫作的規律。平時作文,沒有流程。另外,這個步驟,也是給老師們一個參考,不是規定動作。我相信熱愛作文教學的老師都能體會到:講究個性與靈氣的作文,最不能講規定動作,一規定了,就僵化了。
第一步,確定這個題目這是寫人還是記事?這個題目其實是既可以寫人也可以記事的,寫人,既可以寫一個朋友,也可以寫幾個朋友;記事,既可以寫一件事,也可以寫幾件事,來表現出朋友的之間的情感關系。這是因為這個題目本身并沒有特別的提示,找不到特別提示的題目,當然可以展得很開。但如果題目是《我的朋友》,就必然是寫人了,如果《朋友之間》呢,那就確定是記事了,因為題目有了明確的修飾和提示。
第二步,確定這個題目寫實還是寫童話?如果題目中有要求寫成什么體裁,那就按要求,但如果只要求是寫成記敘文,那就是寫人記事的,童話當然也是寫人記事,不過人物是虛擬的、事件是童話的而已。很多老師在改卷子的時候,看到孩子寫的是童話,就亂了陣腳,不知道該怎么批改。其實,只要按著記敘文標準去評價就可以,如果能積累點童話寫作常識,改起來應該不會有困難。關于作文評價標準,我前面聊的第三招中有詳解。但如果有非要認死理的,說童話不能寫,童話不是記敘文,那只能說是這個老師自己的問題,基本素養沒過關。就考試來說,即便到了高考,童話也是一種很好的應試體裁。
第三步,確定此題要寫的“中心”是什么?可以用簡單提問的方法來尋找、確定。一問:什么是朋友?二問:朋友帶來那些快樂或傷心?三問:朋友之間怎么相處?四問:如果沒有朋友會怎么樣?這四問,每一問都可以找出很有意思、很有意味的“中心”來。如果是寫人,那么注意中心落在“朋友是個什么樣的人”上,可延伸到“這種朋友對我有怎樣的良好影響”;如果是記事,中心就落在朋友之間的情感判斷、朋友真情對生活的意義等思考上,注意不能脫離“朋友”而單獨從事情中得出結論,那樣會造成偏題。前面這四問,針對不同的題目,可以進行不同轉換,但提問的基本規律是一樣的。有了中心,就可以根據中心找材料了。
第四步,將材料根據中心進行編排設計,確定哪個詳寫,哪個略寫;哪個在前,哪個在后;開頭用哪個環節,是寫景,是寫一個動態,還是刻畫一個外貌特征?考試的時候,這些都應該在動筆之前先確定下來,磨刀不誤砍柴工,有充分審題了,一旦動筆,就可以一氣呵成,還不會出現結構散亂、中心偏離的問題。
2.對同一題材的多層立意訓練
這個強化訓練,是針對提高考場上短時間內審題立意的能力的。只要將多層立意思維形成一種習慣,考場上面對陌生題目時就能水來土掩,兵來將擋。
題目《朋友》
題材簡介:放學時,我倆總是相約一起走回家,一路上有時說說笑笑,有時不說話,四處亂看。有時我被老師留下來了,他也會等著我一起回家。
立意提示:這是一個以放學路上為背景的材料,其中至少有三個方面的事可以具體寫:1.說什么?可能討論題目,可能訴說心事,可能分享快樂,可能撫平憤怒……每一個內容后面,都可能藏著關于朋友的故事。2.不說話時看什么?可能看夕陽與晚霞,想起來互相映襯的美好;可能看花朵與小草,想起來差異與和諧的美好;可能看汽車飛馳,想起來美好時光正在飛逝;可能看人來人往,想起來美好緣分需要珍惜……每一個眼中物象,都可以引發朋友真情。3.我被老師留下來,他一直等我。這本身就是一件很值得寫的事情,充分挖掘、想象事情的前因后果,可以寫出一波三折的情感起伏來。
從這三個方面,每一個方面都可以多層立意。簡單舉例:
1.朋友就像陽光。有朋友同行的路上,困難的霧靄總是不知不覺就消散了。(說什么?可能討論題目。)
2.友情的絢麗的。因為有朋友的光彩映照,平凡的我也能展現美麗。(不說話時看什么?可能看夕陽與晚霞,想起來互相映襯的美好。)
3.天黑了,我不怕。在我黑暗的日子里,朋友是一份安全的力量。(我被老師留下來,他一直等我。)
這個多層立意的強化訓練要經歷一個辛苦思考的過程,不過,如果老師善于思考,就會引導孩子體會到思考的快樂。思考的快樂與游戲的快樂絕不是同樣的快樂。當思考成為一種快樂,孩子的作文立意就邁上臺階了。
3.句子訓練
句子表達的強化訓練,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1.句子構成段落的集中。2.句子融入情感的生動。考場上寫作文可能沒有時間來推敲,所以平時作文就要形成良好的表達習慣,然后在考前用片段練習的方式強化訓練一下,做到語言表達上形成一種慣性了,上了考場提筆就寫,語言上應該也不會出現大問題了。
句子寫得集中和生動的基礎,是要先寫得清楚。句子的清楚,關鍵在于對其中的動詞、名詞、形容詞的準確運用,并進行有條不紊地敘述。句子的完整是相對內容而言的,一件事情,一種情感,或者一種想法,能夠比較準確清晰地表達出來了,基本上可以成為一個完整的句子了。句子的清楚完整,與句子的表達藝術相互融合,越是能夠靈活運用各種表達藝術來組織語言,越是容易將句子寫得清楚完整。反之,對于習作而言,干巴巴的語言并不符合孩子的表達習慣,寫起來不僅無趣,還很費勁,即使經過強行訓練,可以把句子寫得清楚完整,也是弊多利少。
比如說“我很高興”這個意思,這樣來說:
經過一個月的努力學習,這一次數學測驗,我終于考了100分,老師表揚了我,我很高興。
這樣的說法固然是意思清楚完整了,但很無趣,別人看了,一點高興的感覺都找不到,所以這并不完全符合習作基礎表達上清楚完整的要求。如果這樣來說:
數學100分,我終于看到你了!老師表揚的聲音簡直就是鶯歌燕語,讓我心里面都像裝進了一個春天,一個月來的辛苦全部變成了這個春天里綻放的花朵,那么美,那么香。
這樣表達也是清楚完整的,而且高興的感覺都表現出來了。把意思和感覺都表現出來,這才是習作基礎表達中的清楚完整。
下面舉例說說句子的集中與生動。
句子的集中,是針對內容而言的。幾個句子組成一個段落,應該能集中表達一個意思,否則就散亂。比如寫外貌:
我的媽媽不高也不矮,不胖也不瘦。一對彎彎的眉毛,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一個高而挺的鼻子,一張紅潤的小嘴巴,湊成了一張生動的臉,總是帶著微笑。
這一段外貌表達就顯得散亂,媽媽的外貌到底有什么特點?看過之后一片茫然。如果來一個集中的表達,結果完全不一樣:
我的媽媽個子蠻高,一般的媽媽都沒有她高。有一次我們一家到小姨家做客,小姨家廚房里有一排吊柜,挨著天花板,小姨說要從里面拿一個大湯碗下來,準備去搬凳子,我媽媽一抬手,就打開柜門,把大湯碗拿下來了。小姨嘖著嘴對我說:“你媽媽真是個高人。”
這也是寫媽媽的外貌,讀過這段外貌表達的任何一個人,都能夠輕易地準確地判斷出來媽媽的外貌特點。這就是集中。
強化訓練,就可以按照這樣的判斷依據去設計。
再說說生動。前面我講到展現文采那一招時,提到了生動的基本原理。這里也舉個例子說明如何設計強化訓練:
爸爸喝酒:
爸爸每天晚飯前都要喝一杯酒,是那種辣辣的白酒。
酒倒上之后,爸爸總要坐得直直的,雙手平搭在桌子上,舔一下嘴唇,嘖一下嘴,長長地哈出一口氣,那感覺,好像什么神圣的儀式就要開始了。每次見到他這個樣子,我的腦海里只跳出兩個字:酒鬼。
開始喝了,他用大拇指和食指小心翼翼地捏起酒杯,好像捏著一個什么特別容易碎的寶貝,送到嘴邊,那嘴就撮成了一個小O,“哧溜”一下,把酒吸進去了。頓時,他緊抿著嘴,瞪大了眼睛,一邊放下杯子,一邊抓起筷子,眼睛就在餐桌上掃來掃去,好像剛才那一口酒沒有進嘴,是溜到哪個菜里躲起來了。轉眼間,他嘖了一聲,張開嘴,又哈了一口氣,然后隨便夾了一點什么菜,填進嘴里,慢條斯理地嚼起來,好像還在品嘗剛才那一口酒。
等到我和媽媽都吃完飯了,爸爸的酒還剩下小半杯呢。
看出來了嗎?這個片段中有幾個非常重要的表現技術:1.集中,緊緊圍繞爸爸愛酒的心理來刻畫。2.細膩,每一個動作、神態似乎都可以模仿著做出來。3.連貫,一口酒進嘴,到吃菜了,還在回味呢。而這個片段的材料,無非就是生活中常見的一個動作姿態罷了。強化訓練,就可以按著這樣的規律去設計練習。
另外,對于表達來說,比喻和排比的強化訓練,對考試作文也是很有幫助的。
4.速度訓練
對于考試而言,這個訓練是必須的。作文速度取決于兩個因素:1.寫字的速度。很多孩子握筆姿勢比較別扭,字的結構搭得不漂亮,就會影響寫字速度。這需要從握筆寫字開始就要注意,養成習慣了調整起來挺費事。2.構思的速度。構思的速度不會有簡易途徑,只有老老實實進行大量思考訓練,熟能生巧,也能催速。像本招前面說的三個方面的強化訓練,要經常做,做成常態,構思速度自然就提高了。一般來說,愛思考的孩子,構思速度比較快。臨場構思的時候,如果學會用圖示法快速搭建文章結構,也可以加快構思速度。
有句俗語教快就是慢,慢就是快,放到作文速度上來說就是,只要平時的訓練慢慢做扎實,考試的速度就能保質保量地表現出來。
好了,這個“決勝九招:指導學生作文考試所向披靡”聊到這兒就全部結束了。作文教學原本不能只盯住考試,但如果自己教的學生考試時寫不出好作文,毫無疑問可以被當做我們做老師的作文教學不成功的證據。只是,作文這事兒,如果純粹為應試而教,卻往往越教越糟糕,所以,我整理的這個決勝九招,雖然說的是考試的事兒,卻包含了很多關乎作文教學原理的內容。如果能夠給你帶來一點啟發,發現了一點作文教學的竅門,幸莫大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