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孔子祭祀看五糧液的文化發展
“2006海峽兩岸同祭孔”曲阜孔廟祭孔大典
五糧液酒被指定為本次祭孔大典唯一祭祀酒
各界人士出席本次祭祀大典
在中國酒業有句諺語說:“千年老窖萬年糟,酒好須得窖池老”,用這句話來形容五糧液酒文化的發展,也是恰到好處,五糧液的發展史已有上千年的歷史,現在仍在使用的發酵窖池也有600多年。而這些都奠定了五糧液輝煌歷史和優秀品質的基礎。
五糧液原名雜糧酒,早在唐宋時期出現的名酒荔枝綠經仿制法,用多種谷物配合釀制, 經歷代不斷改進發展而成。后經宜賓縣的清朝遺老楊惠泉改名為“五糧液”,取其瓊漿玉液之意。體現酒取之于萬物生靈之根本所在,五谷之中精華濃縮而成,推崇五糧液人文精神與酒文化歷史。
五糧液酒文化的精髓不僅是它釀造工藝與悠遠的歷史文化,其自身兼中國飲食文化的生活情感,民以食為天,食又有五谷雜糧做為底溫,五糧液取之于五谷,注重灑文化的濃香、甘醇、色澤,講究酒文化內在的品質,注重飲用后的綿長回味,它的性情柔中有剛,淡中透濃,這也是孔子一直宣傳儒家文化中所體現的中庸和諧的文化精神,五糧液也是孔子文化精神上酒文化中的在現。
孔子宣傳的儒家思想做為中華民族一直貫穿的到今的思想根源,無論在歷史地位上,還是在文化氛圍中,越來越體現出它做為國粹部分的精華,在歷經五千年的文化更新中一直處于不敗之地,在被一代又代人深深祭拜的時候,可能誰也不會聯想到同樣有一定歷史文化的五糧液酒業上,做為中國白酒業老大哥的五糧液,在其自身釀造(高粱、大米、糯米、小麥和玉米五種糧食為原料,以“包包曲”為動力,經陳年老窖發酵,長年陳釀,精心勾兌而成。),現代工藝上生產而出的國酒五糧液,為中國酒文化史一樣被載入史冊。
國人飲酒與酒文化一樣有著悠久的傳統,孔子做為儒家文化之中的象征支柱,在世界各地有著不同形式的紀念活動,酒一直做為各種祭祀必不可少的供品,出現在供奉桌上,同時各區域不同類型的祭祀酒也活躍在這之中,這次五糧液集團被聘請為中國民間祭祀人,指定五糧液酒為本次祭孔大典唯一祭祀酒。在市場發展與營銷策劃上無形當中有著不可估量的巨大商機與發展前景,更重要的是它將做為一種酒文化一直流芳百世,這其中體現的不光是物質上的收獲,也是精神上不可多得的酒文化價值的意義。
五糧液做為中國酒文化史上的重要一筆,一直以來借助悠久的歷史文化與精制的釀造工藝,體現五谷雜糧發酵,長年陳釀,精心勾兌而成。品味以“香氣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凈爽、各味諧調、恰到好處、酒味全面”的獨特風味聞名于世,在國際,國內各項酒文化史上多次獲得肯定,在今年5月中旬在上海舉辦的首屆“中國名酒節”上,被評選為1985年——2005年中國十大影響力白酒品牌,五糧液更是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