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法制日報 | 2014-08-27 09:58 | 作者:王春 陶京津
0
近日,浙江省溫州市人民檢察院根據近年案件和數據分析,發布未成年人遇性侵害“黃色預警”。溫州市檢察院統計的數據顯示,不滿14周歲的幼女占未成年人被強奸案總數的72%,其中年齡最小的被害人僅兩周歲。溫州市檢察院根據案件共性,總結了未成年人防性侵認識的四大誤區,呼吁社會、家長、學校等積極正確開展未成年人性教育。
近4年來,溫州市檢察機關提起公訴的強奸、猥褻未成年人案件共275件,其中包括強奸案件195件,猥褻兒童案件80件。強奸、猥褻未成年人案件占所有強奸、猥褻案件總數的30%;在起訴的195件強奸未成年人案件中,被害人為不滿14周歲幼女的140件,占72%。
溫州市檢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檢察處負責人高峰告訴記者,從已經發生的案件看,被害人多為農村留守兒童、父母離異家庭子女、流動人口子女及脫離父母監護的在校學生等。家長對他們疏于管理、缺乏教育,容易讓他人有機可乘。
“大家容易走進‘性侵害大多發生在偏遠地區’‘男孩不需要保護’‘大都是陌生人下手’等認識誤區,而我們分析案件發現,未成年人遭遇性侵害多為熟人作案;長期或多次侵害比例高;多采取哄騙、利誘的方式,甚至暴力相要挾,而受侵害的男生也在逐漸增多。”高峰說。
今年7月22日,在溫州瑞安市一處出租房內,犯罪嫌疑人孔某趁隔壁兩名江西老鄉外出上班、5歲的女兒無人看管之機,對這名幼女實施猥褻。在平陽,犯罪嫌疑人陳某分別在2008年與2011年3月前后,多次對其尚未成年的繼女進行性侵犯,以責罵為威脅手段,先后10余次逼迫繼女與其發生性關系,并致繼女懷孕。
記者了解到,學校、家庭對未成年人的性知識和性侵害防范教育不足,未成年人容易被他人哄騙、利誘,甚至部分孩子不知道自身遭受了性侵害。這其中,積極正確的家庭性教育尤為重要。但事實上,不少家長對子女的性教育“羞于開口”或“無從下手”。
“家長應該通過積極的態度、適當的方法、正確的內容,在未成年人的成長過程中,對涉及性方面的問題進行有效的引導。”溫州市心理衛生協會常務副理事長、性心理(生理)專業委員會主任林巧愛說。見習記者王春 通訊員陶京津
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