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9 11:38| 發布者:
巴州攝協| 查看: 110| 評論: 0
摘要: 記者:《眾志成城》是在什么情況下拍的,為什么選擇這幅作品參加國展?這次獲獎對您今后有什么影響? 歐陽世忠:《眾志成城》是去年《大眾攝影》雜志社組織到青海采風時創作的。它表現的是塔爾寺一年一度隆重的曬 ...
記者:《眾志成城》是在什么情況下拍的,為什么選擇這幅作品參加國展?這次獲獎對您今后有什么影響? 歐陽世忠:《眾志成城》是去年《大眾攝影》雜志社組織到青海采風時創作的。它表現的是塔爾寺一年一度隆重的曬大佛場面。喇嘛們抬著巨大的佛像,沿著寺旁的山路往山頂上走。
我覺得不管拍攝什么題材,主題明確、畫面簡潔才能吸引評委的眼球。只有題材獨到,內涵深刻,具有視覺沖擊力的作品才能脫穎而出。
參加影賽是對自己作品的評估,國展是規模最大的全國性綜合攝影展覽,是眾多攝影人水平比拼的試金石。這次能獲獎是評委對我作品的肯定,這將為我今后攝影的探索奠定了基礎。
記者:請從作品《眾志成城》來談談你對攝影的理解,您的攝影風格及特色?
歐陽世忠:我認為一幅照片要打動人,吸引人的眼球,除了要傳遞思想,構圖也很重要。我的照片比較講究構圖設計。空白、影調、虛實等攝影構成要配置合理,這樣照片才能出彩。照片畫面中的色彩、影調都需要攝影人善于觀察,勤于思考,親身體驗和感受,要以獨特的視角、精典的色彩和反常態的構思來取勝。
在中國傳統繪畫藝術中,有不著一筆一墨而使人感到內涵豐富的空白處理的魅力,非空部分賦予了空白部分生命力。在視覺表現中,不但要注意有形的部分,還要掌握無形的空白,使畫面中的點、線、面恰到好處地有機組合,進而產生新的創意。
采訪現場
記者:您是怎樣開始攝影創作的?攝影帶給您的最大樂趣是什么?
歐陽世忠:我在學校的專業是設計,畢業后開始油畫創作,但我也很愛好書法。走上攝影這條路還要感謝影友老梁,是他一直在鼓勵我。現在我已把攝影當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過攝影創作,我得到了美的精神享受,我將執著追求攝影藝術永不言棄。
記者:您印象最深刻的采風地是哪?
歐陽世忠:今年正月,我去甘南采風。甘南藏歷新年正月十四,當地有“法舞”的傳統,這也是僧俗同樂的節日。在甘肅省碌曲縣西倉寺,我目睹了法舞神圣莊嚴的一幕。法舞前的部族巡游的場面毋庸置疑是最精彩的。那些部落婦女穿著輝煌炫麗的服飾,追憶往昔巾幗英雄的風采,那個場面讓我傾倒。
記者:您一直從事廣告設計工作,按常規理解,您會對創意類的攝影比較在行,這是否會對您鐘愛的紀實攝影的真實性產生影響,能結合《光影車間》等作品談談您對藝術性和紀實性的理解和看法嗎?
歐陽世忠:俗話說“萬變不離其宗”,在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里,怎樣“以宗治變”?又怎樣“以變舉宗”?攝影與設計是相輔相成的。從設計來講,攝影是屬于傳達視覺感受,設計講究簡捷、抽象、簡練,愈簡捷的設計其難度愈大,這正是設計的深奧之處。相對于攝影,它所講的構成與布局相仿,攝影從設計中得到啟迪。
我的作品有許多成分來自自身的心靈體驗。拍攝時《光影車間》,我是懷著一種感動的心情。勞動者勞累,堅強,工作中的他們極具生命的美感。在具有節奏感的光影中,我用相機把這日復一日的勞動場面凝固住,通過攝影這種媒介,把打動我的一切傳遞給更多的人,與大家一起分享這種體驗,我感到特別滿足和快樂。從這個角度來說,攝影又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紀實手段了,它是一個奇妙的溝通渠道。
記者:您否談談您的創作經驗,給影友們提些建議?
歐陽世忠:無論拍攝什么題材,拍攝前都要深思,找到一些獨特的角度,用影像去表現。也就是說作品要有審美的距離感和陌生感。
另外,拍攝時也要注意觀察,勤于思考,親身去體驗和感受生活。我覺得攝影不是復制美景,是用心靈感受、感悟、升華生活,以期達到唯美境界。攝影是一門綜合藝術,不僅要懂得攝影技法,更要注重思想。平時要注意多看一些其它藝術門類的作品和書籍,有意識地從某一方面取得突破。
當然,還要在后期處理時把握好“度”的關系。
記者:就您所了解的,您覺得浙江攝影有哪些優勢和不足之處?
歐陽世忠:我覺得浙江的攝影創作主題很廣,也很有思想,但個人感覺對專題作品的拍攝主題不夠深入。
記者:對于今后的創作,您有什么具體打算?
歐陽世忠:今后我會繼續關注紀實、民俗類題材,把攝影的技巧、手段、語言運用到位,總而言之,攝影的技術運用和后期創作都是相輔相成,好的作品需要綜合的審美能力。我喜歡關注本土題材,更傾向于拍攝一些有創意、有思想、具有視覺沖擊力的畫面,這樣的作品更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