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路新宇
正安文化特約老師,中醫養生文化學者、執業中醫師、經絡養生專家,重視中醫臨床工作,并重點研究經絡、穴位如何為人們自我養生之用。
周三了,每周學習經絡的時間又到了。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五條經絡——手少陰心經。
心手少陰之脈,起于心中,出屬心系下膈,絡小腸。
其支者:從心系,上挾咽,系目系。
其直者:復從心系,卻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內后廉,行太陰、心主之后,下肘內,循臂內后廉,抵掌后銳骨之端,入掌內后廉,循小指之內,出其端。
手少陰心經上有9個穴位,均為雙穴,左右各一,共18個。起于腋窩正中的極泉穴,經過上臂內側后緣、肘部、前臂內側,止于小指橈側端的少沖穴。
心經上的容易堵塞的位置比較特殊,不是一個穴位點,而是循經走行的一段路線,分別是上臂內側、少海穴、腕部部分。
圖片看不清,可以點擊放大看哦
“心”有多重要,你一定知道。
有血肉之心,形如未開蓮花,居肺下肝上是也。有神明之心,神者,氣血所化,生之本也,萬物由之盛長,不著色象,謂有何有,謂無復存,主宰萬事萬物,虛靈不昧者是也。
此中,“血肉之心”指解剖之心,“神明之心”指腦,主宰人體臟腑組織器官的生理活動和人體心理活動。無論是哪個心,對人體都不可缺少,出了問題,都是大問題。
所以,如何保護“心”,你一定想知道!
▼▼▼▼
年過40歲,在上臂下方開始出現懸垂肌肉,如何判斷肌肉有沒有垂下來呢?請舉起手臂做敬禮的姿勢,一定有人在上臂部分有松弛的肌肉。從腋下開始,始向肘關節方向三拇指和食指―下―下地捏揉這一條“脫離組織”的肌肉,會有捏棉絮的感覺,手指一搓還有疙疙瘩瘩的脂肪顆粒,稍一用力則疼痛難忍。
▲ 這就是“蝴蝶袖”
蝴蝶是美麗的化身,但人體出現了”蝴蝶袖“可就不是美麗的標志,相反它是心臟供血不足的表現,即使現代醫學的診斷報告一切正常。產生的原因是心經堵塞,使局部肌肉失去營養,垃圾代謝不出去,堆積在此就形成了這些沒用的脂肪,然后形成惡性循環,進一步影響氣血的運行。如果每天堅持捏揉10分以促進局部的血液循環,慢慢地松弛的肌肉會變結實,心臟供血就會舒暢,胸悶氣短的現象自然會消失。
自我捏揉時,用拇指、食指的指肚從腋下開始充分捏住一個地方捻揉3下,再向下同樣操作直到肘關節,開始幾下或者前3天可能特別疼,慢慢地可以忍受,肌肉開始變實,有彈性。
▼ 就像下圖這樣捏揉
(先確定心經的巡行路線)
(用拇指和食指從腋下開始向肘關節方向一下一下捏揉)
清除“蝴蝶袖”是預防心臟疾患最簡便有效的方法。希望讀者朋友尤其是女性朋友,一定要重視,這個外象的存在已經提醒我們心臟有隱患,清除“蝴蝶袖”對預防心臟病急性發作意義重大。堅持每天捏揉,這塊贅肉一定會消失。
【如何取穴】少海穴,在肘橫紋內側端與肱骨內上髁連線的中點處。
心經上的少海穴也容易堵塞,正常情況下用拇指按揉此穴會有微微的酸麻痛感,很舒服的一種感覺。如果此處按起來沒感覺:即使上臂還沒有出現懸垂肌肉,也已說明有心臟供血不足的隱患了,這種情況下大家就要及時疏理少海穴的部位了。
腕部四穴——靈道、通里、陰郄、神門。
【如何取穴】四穴都在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端。靈道在腕橫紋上1.5寸,通里在腕橫紋上1寸,陰郄在腕橫紋上0.5寸,神門就在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端的凹陷處
掌心向上,在腕部找到小指側的那根肌腱,神門穴在腕橫紋上,請將拇指尖壓在肌腱外側的神門穴上指腹會將其余三個穴位自然覆蓋。心臟功能正常時,按這四個穴位只有微酸的感覺;如果心臟有隱患或問題時,此處會有酸痛的感覺。“蝴蝶袖”嚴重時,可能感覺不明顯,這是因為氣堵在上面的緣故。
心經腕部這個地方很特別,總長1.5寸的距離,從上靈道、通里、陰郄、神門四個穴位,心經—共有9個穴位,在人體其他經絡上還沒有這樣短的距離就分布了4個穴位。這四個穴位的名字也告訴我們,這是養心安神、保護心臟的要穴。此處按揉穴位的名字長期堅持必有益處。
極泉穴位于腋窩的頂點,腋動脈搏動處。心臟病急性發作時,可以用拇指彈撥此穴來救急。有人肩臂疼痛不舉,如果沒有感受風寒之邪,同時點按肩部穴位無效者,可以考慮是血脈不通所致,此時點按“極泉穴”可能痛不可摸,“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在此處彈撥、按揉至不疼,有助于肩臂的活動。
心經最佳探查、疏通的時間是中午11點至下午1點,捏揉“蝴蝶袖”,點揉少海穴、腕部四穴探查,如有疼痛,可在痛點處捏揉、點揉5分鐘。我們提倡中午要睡午時覺,而午時就是中午11點至下午1點這段時間,睡覺前,疏理一下心經上的堵塞點,不僅有保護心臟的益處,還能幫助我們有個好的睡眠呦!
學心經,最后也來靜靜地聽一首心經吧!
——編輯/芃芃——
﹡本文摘自路新宇老師所著《上班族身體保養指南》,有增刪。
圖片來源于網絡,感謝大家的辛勞,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健康行者網絡課程》將在9月16日開啟,除了路新宇老師,李辛、馬琴、楊碩誠等老師將紛紛亮相網絡視頻教學,想學習的一起點擊“閱讀原文”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