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就殘疾的國產游戲更是雪上加*
中央媒體《經濟參考報》今日發文:《“精神鴉片”竟長成數千億產業》。文中指出,當前未成年人網絡沉迷現象普遍,網絡游戲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造成不可低估的影響。文章直呼網絡游戲“新型毒品”,此文章一經發出,港股手游股集體下跌,網易、心動網絡、騰訊、中手游等大幅重挫。
文章提到,根據數據調查,我國六成以上未成年經常在網上玩游戲,13.2%未成年手機游戲用戶在工作日游戲時間日均超過2小時。文章意見指出,對網絡游戲過度投入會導致生理和心理的雙重負面影響。2020 年,我國超一半兒童青少年近視,因沉迷網絡游戲而影響學業、引發性格異化的現象呈增長趨勢。網絡游戲危害越來越得到社會的共識,常常用“精神鴉片”“電子毒品”指代。
以上都是文章內切實對游戲的意見,我不知道這位編輯是吃錯了什么東西還是從2000年閉關到現在?也許在這位看來玩游戲就是妥妥的浪費時間浪費生命,有限的生命是不是需要投入到無限的工作中去呢?我國青少年兒童近視,難道不是一屆更比一屆強的學習壓力嗎?現在學校不僅課后作業繁多,還要老師進一步給家長施壓,而到了周末“為了贏在起跑線”上,家長還去給小孩子報補習班。
我不知道這位發文的童年是怎么過來的,以前游戲不發達的時候,那些本就不怎么聽話的學生一旦閑下來就會出去惹是生非,在一些偏僻的地方動則就是群架斗毆(應該有很多讀者有印象吧,兜里沒錢就出去找人麻煩)。現在有了游戲,這些本就沒什么學習心思的孩子反而還找到了一個低成本也無破壞性的發泄地。
此外,未成年人過于投入游戲,難道不是因為家長對小孩缺乏管教嗎?現在生活成本比天高,結婚買房一輩子就套牢,生個小孩之后成本更是超級加倍。家長為了給家庭足夠物質,免不了早出晚歸。大部分的家庭中,家長能有足夠精力給自家小孩物質需求已經是捉襟見肘了,要想管好孩子的精神生活可謂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這個店我看到我都繞著走,企業文化過于逆天
我都不想說,一些大企業還在倡導“奮斗”,特別是前兩天看到西貝老板口出狂言“我們的員工都是715”,一周上7天班,每天上15小時。我超!這種人能不能趕緊去找個路燈吊死。這樣的企業還能在市場上存活,另一邊上面還在推進三胎政策,魔幻小說都不敢這樣寫!
也許這位文章的作者重點其實是想批判當前游戲對未成年管制還不夠嚴格,但是用詞未免太過于激烈。我都不想說國產游戲因為各種禁令已經落后歐美十幾年,各種游戲產業鏈技術也跟不上更別談游戲質量和素養。小小一個游戲,背后是無比龐大的技術支持,這兩年好不容易有一些小精品游戲出現,作為喉舌級媒體反手一個“電子毒品”大黑鍋就給扣上。
底特律:成為人類
使命召喚系列
很顯然作者對于游戲這一娛樂形式理解過于淺薄了,作為一種老少咸宜的交互行為,好游戲不僅能講一個好故事,更能引發玩家思考。劇情有深度的游戲還能潛移默化一個人的心理觀念。更重要的是,游戲是非常重要的文化武器。我都不想說,現在世界上最受歡迎的三國游戲竟然是日本人做的。在西方世界主導快樂教育,信息繭房很容易就能把平民百姓塑造成上面人需要的樣子。作為一個文明古國,居然一個能拿得出手讓全世界認可的游戲都沒有,怎么去談文化輸出。
還有一個《全面戰爭:三國》 那是英國人做的
心動網絡董事長 朋友圈發言 現已刪除
喉舌一篇文章,嚴重一點可以直接摧毀一些中小型工作室,因為資本是逐利的,上面說什么,下面就跟著風向走。喉舌一發話,資本立馬跑路,今天這港股游戲概念股重挫就一眼能看出來。那些真心想讓文化思想傳播出去的開發者們,聽到上面大人這樣說,心里會怎么想?我們的游戲文化在20年前已經被捅了一刀了,現在已經是2021年了,怎么還會有這種事情發生?另外這篇文章會讓玩家怎么想,他們數量龐大,身份從大學生到工人白領到商賈到領導什么階層都有,平時學習工作壓力大,放松休閑打打游戲是毫無疑問最低成本的方式了,這反手一個“吸毒”的帽子扣過來,雖然你現在把文章刪了,但是你捅出來的傷口,可是還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