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雪流年 I “姐姐”的人生悲歌——《我的姐姐》觀后感
昨天上午,一個人去看了一場“包場”電影(影院只有我一個人),對了,就是《我的姐姐》,由張子楓飾演主角安然。這部影片在豆瓣評分很高,講述了一個失去父母的姐姐在面對追求個人獨立生活還是撫養弟弟的問題上所面對的社會壓力。 故事發生在成都,劇中人物都講四川話。影片揭示了在“重男輕女”的觀念下,女性所付出的巨大犧牲。把故事發生的地點選在四川,讓我很有共鳴,尤其是聽到那地道的四川話,就更親切了。 故事里講了三個姐姐的故事。三個姐姐兩代人,一開始我以為會完成一種意義上的超越,結果卻遺憾得很,姐姐的自我救贖之路并沒有成功,而且一個看似開放的結尾讓人感覺“姐姐”所有的掙扎和努力都白費了,“姐姐”還是被世俗打敗了。看到這里,我的心里有點難過。 安然的姑媽由朱媛媛飾演,她簡直把這個人物演活了。姑媽是一個命苦的女人,是傳統女性的代表人物,讓我看到傳統女性無私奉獻之后的悲哀。她的兒子已經成年了卻不學無術;她的女兒也成年了,同樣混著日子,沒有穩定的工作;她還有一個癱在床上多年的丈夫。姑媽憑一己之力撐起這個搖搖欲墜的家,靠著經營一家小賣部維持一家人的生活。可想而知,她的生活壓力是很大的。年輕的時候,她把上學的機會讓給了弟弟(父母要求的),她遠走他鄉自我奮斗的時候,又被母親叫回來幫忙照料弟弟生的女兒(安然)。她在夢想和父母強加給她的“姐姐生來就是要照顧弟弟”的傳統觀念中掙扎,后來被徹底淹沒。弟弟出了車禍離世,喪事也是她一手經辦(不要問我,為什么主人家辦喪事去慰問,還要聚眾在靈場打麻將并且爭論賭資問題,我是十萬分痛恨打麻將的......此處省略一萬字),留下了四五歲的二胎兒子安子恒。她讓侄女安然承擔起“姐姐照顧弟弟”的責任,因為她自己的家庭已是千瘡百孔,無力再照顧安子恒了,便把責任強加給安然。 安然是故事中的第二代“姐姐”。安然的父親一心想生個兒子,在那個年代如果超生是會丟了工作的,于是他自私地讓健康的安然裝瘸子,以便可以申請生二胎的指標。童年的安然因為要裝瘸子,不能下樓去與孩子們玩兒,她只能在家里穿著裙子跳舞,可惜不巧被來檢查的計生人員看到,讓安然爸爸的二胎申請泡了湯。爸爸的騙局被拆穿后惱羞成怒,把安然暴打了一頓,幸好媽媽護著才沒有釀成大禍。后來,獨立自強的安然想考北京的醫科大學遠離父母,可是被父母偷偷改了高考志愿,他們無視她的夢想,認為女孩子就應該早點工作掙錢照顧家庭,他們把她北京醫科大學的志愿改成了成都一所大學的護理專業。安然本來想當醫生,這樣一來她畢業后只能當護士了。為此,安然和父母決裂,四年大學的學費和生活費,都是自己勤工儉學賺的。在她上大學后,父母瞞著她生了弟弟,也就顧不上她了。多年前她的父母因為鬧離婚,把家里僅有的一套學區房過戶到了安然的名下,后來有了兒子,安然的父親一直催她把房子還回來,安然堅持不還,這倒成了后來她唯一占主動的事情了。當弟弟沖她喊“爸爸媽媽說一切都是我的,連你也要聽我的”時,她可以理直氣壯地拿著房產證告訴他:“看清楚了,這房子是我的,不是你的,這上面寫著我的名字!” 本來安然在選擇夢想和弟弟之間,決然地選擇實現自我價值,我是為她的勇氣鼓掌的,這樣一來她就超越了姑媽的人生。但是最后,不甚分明的結尾成為了這部影片的敗筆,如果安然留下來照顧弟弟,她就再現了“圣母般”的姑媽的一生,她又是被犧牲的那一個。女人一旦被強套上“長姐如母”這根鐵鏈,就很難摘下來了,一旦你想要摘下來,世俗中鋪天蓋地的指責便朝你撲過來了,不但男性會指責你(那個叫喊著要打安然的家族長輩之流),就連戴著相同鐵鏈的女性也會來指責你,因為她們已經被世俗的觀念同化了,甚至還會生出一種“我們都戴著鐵鏈,你憑什么不戴”的憤怒來。 影片中那個已經生了兩個女兒卻還要冒著生命危險生兒子的女人,還有完全不顧她生命安全的丈夫和婆婆,那副“理直氣壯”的嘴臉真的是讓安然絕望,也讓作為觀眾的我絕望。看著那個女人,我想起了魯迅先生的那句話:“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安然的媽媽也是姐姐,這是一條隱線。安然的舅舅是一個游手好閑只知道打麻將的男人,他年輕時候也有過婚姻有一個女兒,可是因為自己擔負不起家庭的責任而離婚了,后來就混日子。可見這被父母寵溺被姐姐照顧得太好的“弟弟”,最終成了個自私自利一無是處的人(倒不是壞,而是無用)。“姐姐”們被壓榨、被逼成了女漢子,“弟弟”們被寵愛、被嬌慣成了浪蕩子,這樣的例子我從小親眼目睹過不少呢。 很不幸,我也出生在這樣的一個大環境中,主人公所遇到的很多的不公正待遇我也遇到過。我心里從來不認同“男孩金貴”的觀點,但是我也從不曾激烈地對抗過,我知道我的力量太弱小了,一旦反抗將會遇到更大的打擊,這一點我也是親眼看到過的。但是我知道我還是有路可走的,那就是等著長大,等待時機逃離(安然一心想要去北京,也是一種有目的的逃離,我太理解她了),到有光的地方去。后來,我遇到了我的先生,他告訴我,他們家鄉,沒有重男輕女,無論男孩女孩,父母都會一樣對待…… 總的來說,《我的姐姐》這部影片的價值在于,讓人關注“重男輕女”這一社會頑疾,當今社會出現的許多現象都受“重男輕女”觀念的影響,比如男女比例失衡,“扶弟魔”等,這也是歷史的遺留問題,不是短時間能夠解決的。值得慶幸的是,現在很多城市人的觀念已經在逐步改變了,法律也在不斷完善,《民法典》里關于“子女養育、繼承財產和贍養父母”等等內容,都有了新的補充,從中可以看出社會的進步來。但是最最重要的還是要靠“姐姐”們自我意識的覺醒,要多為自己而活。這方面一定要向男人們多多學習,考慮問題的時候多一些理智,少一些情感。 希望新時代的“姐姐”們,不要再被道德綁架去做犧牲和奉獻,而是要活出自己的風采,過自己想要的生活,追求幸福的人生。(全文完)
逸雪,原名馮麗娟,漢語言文學專業。中學語文教師,悅享閱讀館創始人,自由撰稿人,《聚智文藝》簽約作者。作品刊見于《心書優秀作品選》《中國當代精英詩選》和《似水年華》《聚智文藝》《清江詩刊》《九天文學》等文學雜志。代表作品有散文《人間仙境張家界》《鐘情海棠》和詩歌《它仍在那里》《溫暖》等數十篇,作品集有《心若不傷 歲月無恙》《遇見更好的自己》等。 喜歡讀書和寫作,也愛花愛茶愛旅行,愿在俗世過一種有仙氣的生活——在“詩酒花茶”中尋覓心靈的歸宿。生命終究在時光中凋零,靈魂卻可以在文字中充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