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廠、西廠、錦衣衛,這三個特務機構在電視劇里看來,個個都能夠飛檐走壁,殺人于無形,但事實上他們僅僅只是特務,與普通人無異,不能夠飛檐走壁,也不能夠殺人于無形。
東廠是朱棣所創建,朱棣創建東廠主要有兩點原因:
第一、當時已經有錦衣衛,錦衣衛專門負責監察官員,如果官員犯下過錯,能夠將官員的過錯寫成奏折,一一直接呈送給皇帝。
如果錦衣衛如實上報,官員或許不怕,但是有個別錦衣衛不老實,經常使用自己的權力,將一個小過錯變成大過錯。
以至于官員一個個都畏懼錦衣衛,生怕得罪錦衣衛,明天就變個罪名,將自己抓進詔獄。
在這種情況下,錦衣衛首領指揮使威風凜凜,畢竟除了皇帝之外,沒有人敢惹他,?而膨脹過度,出現了越過紅線的行為。
就比如,朱棣命令錦衣衛指揮使紀綱挑選后妃,他竟然敢自己先挑,將剩下的留給朱棣,差點沒有把朱棣氣死。
紀綱的行為促使朱棣明白一個問題,必須要設置一個新的機構制衡錦衣衛,要不然都不知道錦衣衛會發展成什么程度。
第二點、朱棣相比于前任皇帝朱允炆,前任皇帝朱元璋,更加信任太監。
朱允炆將太監當成奴才,朱元璋也將太監當成奴才,但朱棣則不同,他將太監當成得力助手,這主要是取決于他與太監之間的淵源。
在他造反的過程中,有多位太監立下大功,人們最熟知的一位莫過于鄭和。
而且他敢孤注一擲,直奔南京,就是因為他從太監那里得到了南京兵力空虛的情況。
東廠的名字與他的地名有一定的聯系,東廠位于東安門北,所以叫作“東廠”。
人們的印象中,東廠全是太監,但實際上東廠并不全是太監,其中只有領導才是太監。
專門負責外出辦事的叫作番子,全部都是從錦衣衛中挑選,大概有一千人。
而番子的上級則叫作檔頭大概有一百人。
檔頭的上級叫作掌班、領班、司房,大概四十人。
掌班、領班、司房的上級,叫作掌刑千戶、理刑百戶,一共只有兩人。這兩個人一律出自同一處,那就是錦衣衛。
掌刑千戶、理刑百戶的上級叫作東廠提督太監,一般是由司禮監秉筆太監擔任。
東廠涉及的地方很廣,總而言之什么都管。朝廷審案,他們管;朝廷的各個部門,他們也管;朝廷重要部門的文件,他們也管;有的時候就連市場的白菜他們也要管。
由于東廠的最高領導是在皇宮內工作(身體之便),相比于錦衣衛的最高領導,更加得皇帝的信任。
因此,他們除了監察百官之外,還得到了一項新的權力,令錦衣衛聞風喪膽的權力,那就是監察錦衣衛。
這也是為什么歷代錦衣衛指揮使都被東廠提督太監壓一頭的原因所在,你要敢囂張,連你一塊收拾。
東廠怎么想都沒有想到,到成化十三年竟然出現了一個搶生意的人,這個人叫做汪直,是御馬監掌印太監。
如果說司禮監掌印太監是第一號人物,東廠提督太監是第二號人物,御馬監掌印太監就是第三號人物,因為他手里管著的是兵權。
汪直不想當第三號人物,想當第二號人物,但是第二號人物尚銘不是什么善茬,他有著很好的群眾基礎,無論是內廷,還是外廷,都有人站在他這一邊。
再加上他本人工作給力,東廠在他的手里辦得風生水起,還很會來事,時不時地就給明憲宗、萬貴妃送寶物。
因此,明憲宗并不想讓汪直替代他。
汪直產生了創造性思維,既然我不能掌管東廠,那我就創建一個東廠。
面對汪直的請求,明憲宗選擇同意,因為早在汪直向他提出這個請求之前,就已經向他證明了工作能力。
汪直時不時地就叫人去搶東廠的生意,東廠調查一個人,他也去調查這個人,總是搶在東廠的前頭完成工作。
汪直創建的這個類似于東廠的廠,并不叫做東廠而是叫做西廠,一個東,一個西,從名字就可以看出來,西廠自從誕生,就是東廠的死對頭。
有的人可能會好奇,尚銘難道眼睜睜地看著汪直擠壓東廠的生存空間嗎?
當時的汪直正得寵,只要是一個正常人,都不會選擇在這個時候去找他的事,得等他自己露出馬腳,再一擊斃命。
汪直為了壓過東廠的勢頭,打出西廠的威名,常常胡作非為,在沒有明憲宗命令的情況下,私自將朝廷命官抓到西廠的監獄中暴打,打完再放出來。
汪直的莫名其妙行為,就是單純想彰顯西廠的權力。
如果汪直只在明朝內部胡作非為,或許西廠能夠一直辦下去,但是他偏偏還有一個橫刀立馬的夢想。
為了能夠率領大軍出征,汪直主動挑釁邊境的各個部落,以至于邊境的各個部落不斷地攻打明朝。
由于汪直沒事找事,而且找的還是開戰的大事,明憲宗對他的好感急劇下降,意識到要是再重用他,遲早會給明朝惹來大禍。
尚銘意識到了明憲宗對汪直的態度,迅速與內閣大臣合作,共同上奏著彈劾汪直,一時間彈劾汪直的皺著滿天飛。
昔日里不可一世的汪直,不但含辛茹苦辦起來的西廠被關閉,就連自己也被發配到南京掃地。
錦衣衛作為明朝歷史最為悠久的特務機構,出現于東廠、西廠之前,但是自從東廠出現,就一直被東廠壓一頭,西廠出現也壓他一頭。
錦衣衛雖然比不上東廠、西廠,但是他卻依舊能夠讓大臣們畏懼,因為他除了與東廠、西廠差不多一樣的業務之外,還有一項業務,那就是掌管朝廷禮儀。
如果說有大臣觸犯到皇帝的威嚴,皇帝一聲令下,錦衣衛就可以將這位大臣拖出大殿,接在地上,打板子。
錦衣衛的高級官員指揮使、同知、僉事基本上要么是進士出身的人擔任,要么是武將出身的人擔任,要么是世襲。
而作為打手的待衛、巡察、緝捕則是從各地挑選。
要加入錦衣衛,必須要有過硬的身體素質,還得保證是良民,沒有任何的犯罪前科,最主要的是要有錢。
如果沒有錢打通關系的話,就算你身高兩米都不能加入錦衣衛。畢竟錦衣衛可是香餑餑,到哪里都能夠受人“尊敬”。
而至于武藝高不高強,沒有人在意,錦衣衛是在明朝內部工作的,又不是在邊境打仗,武藝高強有什么用?
長得魁梧,家世干凈,讓皇帝有安全感就可以。
東廠的太監是實打實得太監,并沒有練過什么葵花寶典,作為最高領導的東廠提督太監,也就是個代替皇帝批閱奏折的。
叫他們拿拿筆就行,說句實在話,就算給他們一把刀,他們可能都不知道往哪里砍,根本沒有電視劇里演得那么厲害,一個眼神就能殺人。
無論是錦衣衛,還是東廠,都是一群正常人。而西廠大致與東廠一樣,并沒有什么特別之處,要說特別之處的話,就是喜歡無風起浪。
1644年三月十七日,李自成率領十幾萬大軍包圍京城,當時的形勢極為惡劣,可以說明朝已經到達了必亡的地步。
明朝到了后期,軍隊的高級軍官吃空餉,吃得特別厲害,京城大營應該有十四萬大軍,但實際上連半數都不到,甚至這半數里面還有個別是老弱病殘,根本指望不上。
外援更加不可能,李自成已經攻克距離京城最近的外援大同、宣府,而其他的外援眼見京城被圍,一個個都動起了歪心思,故意放慢行軍的腳步。
還沒等李自成全力攻城,德勝門、宣武門、正陽門、不約而同地打開城門投降,因為他們都明白,敢于抵抗只有一條路,那就是死。
反正明朝是朱家的又不是自己家的,干嘛要搭上自己的性命?崇禎攤上這么一群大臣,只能自認倒霉。
當時西廠已經關門,只剩下東廠、錦衣衛,東廠、錦衣衛的人與正常人無異。
東廠有一千人左右,而錦衣衛作為皇帝的二十六衛之一,有六千人左右,加起來不到一萬人,而且這一萬人平日里就是仗勢欺人的一群人。
現如今他們手里的權力沒了,哪里還有膽子胡作非為,就算他們有這個膽子,李自成也不怕,十幾萬打不到一萬,簡直是手到擒來。
亡國的時候,他們一個跑的比一個快,一個跪的比一個快。
結語
東廠、西廠、錦衣衛之所以被營造成“非人類群體”,主要就是因為其從事的行業太過于特殊——特務,再加上都是對皇帝直接負責,相對外界而言比較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