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麻黃湯類方臨床應用經驗四則
胡希恕先生據《傷寒論》《金匱》兩書統計的麻黃湯及其類方共28首,借此機會,介紹一點學習胡老應用麻黃湯類方的體會。
臨證有麻黃湯證或大青龍湯證,還是給葛根湯加生石膏為妥
麻黃湯證是太陽病在表的陽、實、熱證,寒邪外束于表,正氣不虛奮起抵抗。麻黃湯有八證,不僅有惡寒發熱,而且以“痛”為最,“痛”是原于無汗。治法應以本方發汗祛邪。大青龍湯證也是寒邪束表、正氣未虛,但同時里熱較重并且出現陽明病之煩躁,形成了太陽陽明合病。治法應以發汗解表、內清郁熱。葛根湯證是桂枝加葛根湯再加麻黃組成,亦即麻黃、葛根加入桂枝湯方,主治太陽表實證無汗而喘者。其發汗解表作用比麻黃湯、大青龍湯緩和;因無杏仁,其治喘作用較麻黃湯、大青龍湯輕微;因葛根湯有葛根和芍藥,故有解項背肌肉痙攣的作用。總之,葛根湯內含有桂枝湯,既有發汗養胃生津之效,又可避免過于發汗之弊。
胡希恕先生講:“風寒外侵人體,證情在表時,變化迅速。因此二方證發作時間短暫,故門診很難見到原始的麻黃湯證及大青龍湯證。原因是:其一,現在發汗退燒的方法很多,用藥后病不好才來找你。其二,看病取藥,回家煎藥需要一定的時間,到服藥時,麻黃湯證或大青龍湯證可能已經不存在了。因此,如果臨證有麻黃湯證或大青龍湯證時,還是用葛根湯為妥,同時加用生石膏的機會很多,療效很好。”
葛根加生石膏湯方
葛根12g,桂枝6g, 麻黃9g, 白芍6g,
生姜 9g,大棗 4枚,炙甘草6g,生石膏45g。
水煎服。
[功用] 發汗解表。
[胡老病案]
張某,男,44歲。初診日期1965年3月25日。自昨日來,惡寒,無汗,項背強,頭痛,腿痛,口唇干,舌苔薄白,脈浮緊。證屬太陽陽明合病,予葛根湯加石膏。
葛根三錢 桂枝三錢 麻黃三錢 白芍三錢
生姜三錢 大棗 4枚 炙甘草二錢 生石膏一兩
結果:上藥服1劑,感冒證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