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2、王某,女,62歲,病案號18161。
初診日期:1979年5月4日。肺炎后患咳喘已10余年,每秋冬發作,春夏緩解,但本次自去年冬發至今未緩解,上月底感冒后,哮喘加重?,F在癥狀:哮喘甚,夜不得平臥,喉中痰鳴,伴咳嗽吐白痰量多,惡寒背冷,口中和,大便溏泄,日二三行,舌苔白微膩,脈弦細,兩肺滿布哮鳴音,左肺散在濕羅音。據證與射干麻黃湯加減:
射干三錢,麻黃三錢,桑白皮三錢,生姜三錢,桂枝二錢,炙甘草二錢,五味子三錢,款冬花三錢,紫菀三錢,半夏三錢,杏仁三錢。
結果:上藥服三劑,喘平,咳嗽吐白痰仍多,左肺偶聞干鳴音,未聞濕羅音。上方繼服。7月17日隨診,僅有胸悶、吐少量白痰。
按:本例為喘息性支氣管炎,哮喘癥久,但來診時外邪明顯,主癥為喉中痰鳴,咳嗽吐白痰量多,惡寒背冷,證屬外邪內飲無疑,法宜發汗解表,除痰平喘,因多痰喉中嘶鳴,為射干麻黃湯方證,加減與之,故用之則驗。
讀后感悟:《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治》說:“咳而上氣,喉中水雞聲,射干麻黃湯主之”?!昂碇兴u聲”當為射干麻黃湯的主癥。故外寒內飲咳喘并見喉中痰鳴如水雞聲者,選用射干麻黃湯則效果更好。病例3、田某,女,20歲,本院學生,住院病案號129。
初診日期:1959年1月15日。哮喘、咳嗽5天。自1956年冬受風寒后,常發作哮喘、咳嗽,本次發作重而住院治療,診斷為支氣管哮喘。已服中藥三劑未見效而請會診?,F在癥狀:哮喘咳嗽,端坐抬肩,不能平臥,喉中痰鳴,住病房樓三層,在一層即能聞其聲,哮喘多由一陣咳嗽后加重,自感胸悶憋氣,呼氣易而吸氣難,聲音嘶啞,咳嗽吐白泡沫痰,鼻塞流清涕,噴嚏,胃口不好,厭食油膩,大便干少,膝肘關節痛,舌苔薄黃,脈細數,兩肺滿布哮鳴音。證屬太陽陽明少陽合病,與大柴胡湯、葛根湯、大青龍湯三方合方治之:
柴胡四錢,枳實三錢,白芍三錢,黃芩三錢,酒軍三錢,生姜三錢,大棗四枚,半夏三錢,麻黃三錢,葛根三錢,杏仁三錢,桂枝三錢,炙甘草一錢,生石膏一兩半。
二診1月16日:上藥服一劑,哮喘平,聲嘶啞也減,仍感胸悶氣憋,咳吐白痰。易醫開方:旋覆花三錢,蘇子三錢,半夏二錢,橘紅一錢,杏仁三錢,紫菀二錢,桑白皮三錢,炙甘草一錢。
三診1月17日:哮喘又作,喉中痰鳴,咳嗽吐白泡沬痰,聲音嘶啞,自覺胸脅痛疼,喉中發緊,舌苔薄黃,脈小數。證仍屬太陽陽明少陽合病未解,與大柴胡合大青龍湯加減:柴胡四錢,枳實三錢,白芍三錢,半夏三錢,生姜三錢,大棗四枚,麻黃三錢,桂枝三錢,杏仁三錢,炙甘草一錢,生石膏一兩半,山梔三錢,厚樸三錢。
四診1月21日:上藥服三劑,喘平。昨天感受風寒,今早又感喉部發緊,輕度作喘,咳嗽吐白痰,兩下肢起蕁麻疹作癢,小便短赤,大便干,納差,舌苔薄黃膩,脈細數??滔峦庑笆?,里熱輕,故重在解表化飲,佐清里熱,與小青龍湯加生石膏:麻黃三錢,白芍三錢,桂枝二錢,半夏三錢,細辛二錢,炮姜二錢,五味子三錢,炙甘草一錢,生石膏一兩半。
五診1月22日:上藥服一劑,咳喘皆平。改專方治蕁麻疹,調理胃口,兩日出院。
按:此患者始終有里實證,治療只宣其肺,必引里邪上犯于肺加重喘逆。即使注意到瀉里實,但用何種方藥合適,還要進一步分辨。同時因不同的時期出現不同的變證、兼證,對此也必須選用相對應的方藥,才能使藥到病除,克期不衍。分析本例,初見哮喘、胸滿、不能平臥、大便干少等,此為里實熱證。鼻塞聲嘶、關節痛疼等為外寒在表,屬太陽陽明少陽合病,為大柴胡湯、大青龍湯、葛根湯三方合方的適應證,故用一劑,哮即平。二診時,他醫開方,雖用宣肺化痰平喘之劑,因未治其里實,故哮喘發作又重。三診時,雖仍有外寒,但因關節痛疼等癥已不明顯,而以咳喘吐痰等痰飲證及里實證明顯,為大柴胡合大青龍湯的適應證,故加減服用三劑又使喘平。四診時,因新受風寒,尚挾里熱,為小青龍湯加生石膏的適應證,故進一劑哮即平。從其治療兼證來看,三次處方都有兼治表證的方藥,但有關節痛者,合用葛根湯;無關節痛而痰飲盛者合用大青龍湯加厚樸;有小便不利者,用小青龍湯。總之,治療哮喘,表現的證不同,所用方藥也就不同,方證對應,是見效的關鍵。由此也說明:進行辨證論治吋,如能繼承、掌握前人對方證的研究經驗,再根據病人證的特點,選一相對應的方藥,不但能確保療效,而且能加深對方證的認識及對中醫理論的認識。
讀后感悟:本案一診證既有胸滿難臥、大便干之少陽陽明合病,里實熱結證;又有鼻塞聲嘶、關節疼等風寒表證。故用葛根湯治關節疼,大青龍宣肺平喘,散寒清熱解表,大柴胡清泄少陽陽明,通腑泄熱。緊繞病機而治,有是證,用是藥,故而有效。從本案看,胡老治療外感兼證,伴關節疼者選葛根湯;無關節痛而痰飲盛者合用大青龍湯加厚樸;有小便不利者,用小青龍湯。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