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東醫案
黃文東,字蔚青(1902—1981),江蘇省吳江縣人。主任中醫師、教授。少年時代受業于上海名醫丁甘仁先生門下,并以首屆第一名畢業于上海中醫專門學校,畢業后回原籍懸壺應世。1931年應聘回母校執教,任教務長,并兼《傷寒論》、《中醫內科學》、《名著選輯》等課的教學,直至1948年該校被迫停辦。
解放后,歷任上海中醫學院內科教研組主任兼附屬龍華醫院內科主任、上海中醫學院醫療系主任、上海中醫學院院長、中華醫學會上海分會理事長、上海市政協常務委員、中華醫學會副理事長等職。196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出席全國文教群英會。1978年出席全國科學大會,當選為主席團成員,并榮獲大會頒發的獎狀。
黃氏為中醫教育事業,嘔心瀝血,辛勤工作,是一位杰出的中醫教育家,60余年來為祖國培養了大批高級中醫人才,對中醫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在學術思想上,黃氏強調人以胃氣為本,重視五行學說在治療中的作用,每每運用自如。臨床檀用活血化瘀諸法,用藥不尚矜奇炫異,
看似平淡,實寓深意,主次分明,配伍得當,不枝不蔓,絲絲入扣,攻邪不忘護正,扶正不致礙邪,因而每獲良效,又是一位獨具—一格的中醫臨床學家。
著作除《丁氏學鴻的形成和學術上的成就》、《黃文東醫案》外,還主持編寫了中醫學院教材《中醫內科學》,并在中醫藥雜志上發表過《五行學說在臨床治療上的實際應用》、《關于王旭高治療肝病各法的探討》等學術論文20多篇。
一、宣肺化痰法治愈咳喘一例
張某,女,52歲。
初診∶1975年4月19日。
主訴及病中,自幼即患咳嗽、哮喘,時發時愈。近3年來發作漸趨頻繁,多發作干夏季。經體檢,患有支氣管擴張。平時經常痰中帶血。
診查;目前咳嗽氣急,不能平臥已多日,劇烈咳嗽時則額上出汗,咯痰不爽,鼻塞流涕,心悸,肢冷。舌質青紫,脈象小滑。
辨證∶近感風寒,素有痰濁戀肺,肺失宣降,心陽不能舒展。
治法∶先擬宣肺平喘,化痰止咳。
處方;炙麻黃6g,杏仁10g生甘草6g炙紫菀15g炙百部15g炙蘇子10g白前12g蒼耳子10g炙地龍6g5劑
二診∶4月26日。咳喘已減,咯痰漸爽,已能平臥,動則仍感氣急,流涕轉稠。脈小滑,舌質青紫已退,苔白膩。再守原意。
原方去百部,加射干10g。6劑。
【按語】本例哮喘病程已久,邪氣壅實,痰濁戀肺,以致肺氣失于宣降。故用三拗湯以宣肺平喘;選用止嗽散中之紫菀、百部、白前以肅肺化痰止咳;地龍配麻黃以加強平喘作用;蒼耳子以宣通肺竅;蘇子以降氣定喘。服藥后咳喘漸減,已能平臥。二診時舌質青紫已退,乃肺氣得宣、心陽已能舒展之象,病勢漸趨緩解。
二、瀉白散合黛蛤散加味治愈咳血一例
王某,女,35歲。
初診∶1975年8月1日。
主訴及病史;素有慢性支氣管炎,10年來時常咳血。昨起略有咳嗽,痰中帶血甚多,胸悶痛,上身熱,大便干燥。
診查∶苔薄,脈細弦而數。辨證∶此為肝火犯肺,灼傷陽絡。
治法∶擬清肺平肝,和絡止血,用瀉白散合黛蛤散加味。
處方∶桑白皮12g地骨皮12g仙鶴草30g麥冬10g側柏葉10g竹茹10g枇杷葉12g(包)白茅根30g制川軍10g黛蛤散15g(包)7劑
二診∶8月9日。服藥后咳血已止上,胸悶痛、身熱均減,大便亦轉滋潤。苔脈如前。再守原意。前方去竹茹,加郁金10g。7劑。
【按語】患者10年來反復咳血,肺陽己虛,氣失清肅,素體肝火偏旺,陰虛火擾,灼傷肺絡,爍液為痰,故常見咳痰帶血,胸痛身熱。方用瀉白散清肺熱,麥冬養肺陰,黛蛤散平肝火,佐以枇杷葉、竹茹潤肺止咳化痰。因患者肺絡損傷,此次咳血甚多,故方中又用仙鶴草、側柏葉、白茅根涼血止血。黃老善用活血化瘀之法,兼收止血之功,其中制川軍功效顯著。二診時咳血雖止而胸悶胸痛未除,故增郁金以解郁寬胸。
治肺燥咳血之證,黃老認為須清肺潤燥與平肝降火兩法同用方能見效,使火降而咳漸愈,肺氣清而絡血不致外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