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方式:2號地鐵西安門站
行走時間:2020.4
午朝門公園:
地址:御道街27號(明故宮遺址)
門票:免費
因為疫情還一直沒有復工。每天享受著睡覺關機,自然醒的模式。早上起來開機第一件事情先看看微信以及微信中的朋友圈。今天的朋友圈中有一位朋友一大早就在午朝門公園上圖了。美美的,碩大的逼人眼球的繡球花一下子就吸引了我。因為疫情都很少坐公交車,很少進城,可想著中午本來就約好了一件事要去三山街。繡球花一下子就吸引了我馬上起身收拾,先去午朝門再去三山街,時間應該正好。地鐵運行十分鐘就到達西安門站。西安門地鐵站出來就是南京的中軸線的東段——中山東路,這一站的公交站又叫明故宮站。明故宮立于中山東路南北兩側。南京明故宮可以說是北京故宮的藍本吧,是南京歷史上第一個全國統一王朝的皇宮。明太祖朱元璋攻取集慶(南京)后,改集慶為應天府。朱元璋為做皇帝,最終選定這塊“鐘阜龍蟠”、“帝王之宅”的風水寶地。出站步行3分鐘就到達公園北門。午朝門公園位于中山門內御道街北端,中山東路的南側,因公園南端有明故宮午門(通稱午朝門)而得名。
公園的北門前有一對詼諧可愛的石獅子
與午朝門公園一街之隔的是明故宮遺址公園。現在拆除了外圍紅墻的明故宮少了些許神秘感,大街上就可以一覽其貌。但是紅柱金黃色琉璃瓦覆頂還是彰顯其氣勢竟這里曾作為明初洪武、建文、永樂三代皇宮,長達54年之久。
從一側的小門進入,公園中軸對稱的結構,中間石板甬道上一塊石碑上書“午朝門公園”。政府在1958年將午門和奉天殿所在地辟為公園
東側一片開闊之地現在是市民活動區域。現在的午朝門公園已經不是昔日皇宮戒備森嚴的模樣,它已然成為了一座市民公園。每天來此公園的,除了極少數聞名而來,或在這個時節像我這樣專為繡球花而來的拍花人,這里更多是每天在這里固定鍛煉的市民。
帶著口罩的舞者們不論年齡,不論舞種他們都跳得認真而投入,我被他們認真的神情所吸引。一邊的老人滿含深情的注視著廣場上的舞者,還拍著自己的手掌,我不知道這是打節奏還是為了某位他欣賞的舞者鼓掌。在這里你能感知南京市民的幸福感。北門往南,甬道上行十幾米就是這塊滄桑精美的云龍鳥獸石壁。這個時節石壁兩旁一字排開著開的正盛的繡球樹。
石壁上雕刻著龍鳳祥云,魚躍龍門,林中仙鹿等圖案,造型精美。石壁兩側分列一對石獅子,一看便是皇宮正品,氣度不凡。
石壁后一片綠茵茵的草坪區域內一排木繡球樹。春暖花開,美麗的南京在一片桃紅柳綠的繽紛色彩中。午朝門公園內的木繡球悄然綻放。繡球花淡雅的白給南京姹紫嫣紅的春天帶來不一樣的美麗。
白色的繡球花正直盛花期。雪白雪白的花兒團簇成一個個雪球,繁茂蓬勃的壓滿枝頭。
繁盛的模樣好似要把腰肢壓彎。
細看繡球是由無數的小花團簇而成。每一朵小花只有四瓣,單看一點也不出眾,但當它們一朵朵一簇簇就猶如一個大家庭般團抱在一起集合成一個美麗的大雪球。
許多的繡球團聚在一起把整棵樹變成了一團更大更美的大繡球。以前是皇宮,從這些石碑就能感知當年的大氣。這里除了綠油油的草坪以外沒有過多的花花草草,一切都很肅穆。各種石碑,石礎都默默地透露出曾經的歷史。
而這塊被方孝孺血濺過的“血跡石”和丹陛石并枕著,似乎在述說著歷史有多么輝煌,便有多么的無情!明代大儒無不錚錚鐵骨,朱棣攻下南京,讓方孝孺擬詔,并以滅九族相要挾,方孝孺大叫滅十族又何妨!從容赴死,九族盡滅。面對朱棣權勢,朝野四千大臣掛冠不就,惹得永樂帝殺心四起,那又是怎樣的一場腥風血雨啊!這也難怪朱棣在南京呆不幾年便要遷都北京。
鐵欄桿圍合起的柱礎,碑石和繡球樹。這里的浮雕云龍鳥獸石壁和石獅、石缸、石鼓等精美的明代石刻藝術品,是南京勝跡之一。繡球花龐大的樹木覆頂著這片園。園中綠茵茵的草坪上默默的靜立著一塊塊石礎,石碑。園外的綠意勃發的高大的杉樹,松樹將這些環抱其中。所有的這些是如此的和諧,意境肅穆,有些凝重,但因為有了繡球花的渲染又有了一些小清新。我們各自背著自己的相機,圍著鐵欄桿行走一圈,從不同的角度拍下園中,園外的美景。因為相機檔次的不同,畫面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用鏡頭捕捉下這些歷史人文和自然景觀的完美組合,希望沒有實際看到這一幕的朋友也能感知到這份感覺。鐵欄桿之后的開闊地便是奉天門石刻園,是奉天門遺址。奉天殿就是人們常說的金鑾殿,是朱元璋舉行重大典禮和接受文武百官朝賀的地方。
奉天門與奉天殿早已不復存在,只留下一些壯碩的地基基石,足可以證明那時的江山穩固,也鑒證著這里曾經是一座皇城奉天殿。
柱礎
邊幾個帶著口罩的學生席地而坐,正在寫生。他們所在的位置正好可以全方位的看到石碑石礎和美美的繡球花,這么多的素材能令她們筆下生花。
公園的石礎旁,杉樹下除了寫生的孩子,拍照的游人,還有常年在公園里的市民。他們在公園里跳舞,打羽毛球,還有一群薩克斯愛好者在這里聚集,老師認真教,學生認真學。這一切讓這個曾經威嚴大氣的皇宮充滿了市井味道,但又毫不違和,一切都是自然而然,本應有的模樣。奉天門石刻遺址再往南側,午朝門的北側,五座石橋——“內五龍橋”。
五龍橋,即五座橋并列于金水河上,又叫金水橋。以午門為界,午門外的金水橋,叫外五龍橋,進入午門,又有五座石橋,稱“內五龍橋”,橋下有小河汨汨流淌,此河即為內金水河,又叫內御河。五龍橋橫臥御河,池水平靜,卻足以照見那600年來的前世今生。在五龍橋上看午門。午門是明故宮宮城南面的正門,午門的三門加左右兩掖門,合計五門,且均為上朝之門。眼前這座巍峨的午門遺址以及身后我們剛剛我們走過的奉天門遺址已經一起合為為午朝門公園的內容了。
五龍橋的南側有一塊“明萬歷疏通溝渠碑”,碑文記載了萬歷年間疏通溝渠,治理水患的經過。在五龍橋的南端看我們剛剛走過的奉天門。這是一條中軸線,兩側高大的松樹,看著筆直的中軸線,想象一下,午門作為宮城南大門(正門),中門只走帝后鑾駕,左右側門是當年文武百官每日上朝之路,依稀感受到這里曾經是氣勢磅礴的皇宮。如今奉天、華蓋和謹身三大殿和皇帝與后妃生活起居的“后廷”都僅剩一些殘石基柱,散落在這座遺址公園內。城門邊大樹下市民們玩著撲克游戲,玩的看的各得其樂。這就是因此命名公園的——午朝門,如今看來,午朝門經歷600年的風雨,但它高大巍峨的城墻與門洞依舊令人肅然起敬。午門是一座三孔門卷兩邊有雙闋的雄偉建筑。午門雄偉壯觀,下寬上窄,古樸穩重,四周用大理石砌成須彌座。如今的午門本色,漢白玉須彌座和三孔券門均保存完好。
臺基之上當年所雕圖案花紋,至今仍清晰如故。從這些精美的纏枝如意紋須彌座來看,簡約,唯美的裝飾代表了明初的建筑風格。
城門高大威武,城門北側一字排開高大的杉樹此時新綠吐翠。滄桑的城墻與新鮮的嫩綠顯示著歷史的沉淀與新生的激情。
爺孫倆的背影是美好的畫面穿越而來的民國女子是不是與這樣的畫面和場景更般配。在高高的城墻和挺拔的樹下,覺得自己很渺小。斑駁的城墻讓我們看到豐富的歷史痕跡城墻兩側有石階可以登上城墻。
明代城墻磚石上刻得
字主要是記錄這塊磚是在哪個州府縣下燒制的,根據磚塊燒制的質量以便責任到具體的官員。這就是責任制在明代的使用。登臨于午門樓頂,四周高大的杉樹環繞城樓,開闊的城樓當年曾有五座黃瓦金頂、重檐彤飾的五鳳樓。如今,五鳳樓早已隨著宮殿而銷沉了,只留下排列有序的巨大石礎讓我們想象曾經的輝煌。高大的樹木只是遮擋住我們的視線,但遮擋不了虎踞龍蟠今勝昔的無盡感慨!城樓之上縈繞著悠揚的薩克斯音樂出自一位帥氣的女子。歷史的城墻傾聽著薩克斯的旋律也是一種享受吧!沿臺階而下,心中有些許感慨。在南京這座歷史厚重的城市,作為明城墻最核心、也最有份量的皇宮城門,午朝門位居鬧市,卻十分低調。在鬧市綠蔭覆蓋下,這座曾經的皇宮所在地早已置身于浮華之外。在這里行走一種風輕云淡的超然。從遺世的城門,城墻,一個個巨大的石礎想象它曾經的過往。公園內的主色調是綠,綠色的草坪,綠色的樹葉兒。除了綠就是石碑石礎,城墻的青灰色。繁茂,素雅,有一種高級的同色系之感。這個曾經的皇家故地現在怡然成為充滿了市井氣息的市民公園。
此時公園內的繡球花盛開,迎來了最美花季,與午朝門遺址公園
石刻相映成趣,讓人流連忘返、春意盎然!公園里除了這一排繡球花樹,沒有擺放其他的小盆花。這樣的花語反而讓我覺得干凈大方,與這里的皇家氣質極其吻合。走在這里,雖然有廣場上的音樂聲,還有樹林中的薩克斯音樂的悠揚,但依舊能感覺那份神圣與大氣。
這個時節如果不是繡球花那樣張揚地盛開,也不會有我這樣的游客到訪。因為作為南京人,那會沒有地鐵坐5路公交來往于新街口
和孝陵衛時,天天都路過這里,沒有圍墻的公園讓我在公交車上對它就一覽無遺,沒有了那種神秘,更沒有要為它特意而來的沖動。午
朝門公園在南京這座歷史人文,自然景觀風貌眾多的城市并不起眼。也許在很多人眼中它只是一處斷壁殘垣的遺存。但就是這樣的一種皇族氣派的古樸和厚重,還有一份傲嬌,加上此時雪白的繡球花帶來的清新,讓這里韻味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