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肅省肅南縣大河鄉文物專干在當地祁連山境內榆木山羊砍峽一帶發現多處古代巖畫,畫面中有鹿、牛、狩獵等內容,相關專家推斷該系列巖畫產生的歷史時期距今大概3500年左右,具有較好的研究價值。
巖壁上的巖畫。
據介紹,此次發現的古巖畫位于谷底面向東南方的一塊巖石上,共有6組、16幅。畫面中,鹿、牛、狩獵圖等栩栩如生,其中有5幅鹿狀的巖畫尤為突出。最大是一只鹿,身長16厘米,高8厘米,長著高大的犄角,軀體形態優美勻稱,刻繪出的四條腿呈微微彎曲的站立狀。這只鹿的腹下,有一小鹿呈“吃奶狀”,其前方還有一只呈奔馳狀的鹿形象。
鹿狀巖畫。
鹿是與祁連山地區先民生活息息相關的一種動物,大多棲息于苔原、林區、荒漠、灌叢和沼澤地帶,不同種類的鹿對其生存的自然環境有相對固定的喜好,對植被變化的依存性很強。所以,根據鹿巖畫可以大致推算出不同屬種的鹿生活在河西走廊地區的時間,可為研究祁連山歷史氣候條件和生態環境及獵牧民族生存狀況提供一定的依據。
形態各異的巖畫。
中國巖畫學會會員、祁連山巖畫工作室發起人杜成峰介紹說,此次發現的古巖畫采用麻點狀鑿點進行輪廓構圖,后又進行通體磨刻而成。實地判定鑿刻工具應該屬于金屬工具,可能是青銅工具或者是早期鐵器工具,根據鑿刻工具屬性并結合河西走廊歷史氣候環境研究文獻與鹿的生活習性特征等綜合推斷,此系列巖畫產生的時期距今大概3500年左右。
巖畫。
榆木山是祁連山巖畫發現最為集中的山脈,是難得的露天巖畫博物館。這里的巖畫多數鑿刻在質地較為堅硬的黑色寒武紀沙漠巖、漆板巖和頁巖上,目前已經發現86處5000余幅,它們大多保存完整,畫面內容以動物圖形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