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是一年中最美的。繁星點點,遙不可及,卻又仿佛在眼前。明月初升,清輝便落滿大地。大樹的葉子開始稀疏了。月光穿透枝葉,地面的波光在清風中微微搖擺。
冰鎮熊和火松鼠愜意地坐在樹下,浸在月光里。
“要是月亮沒有中間的暗影就好啦。”火松鼠突然冒出來一句。
“可惜啊,月亮不是一個光滑的大球,”冰鎮熊說,“月亮自己又不會發光,它是在反射太陽光。月亮上面有很多凹陷,天文學家們管這個叫月海,也就是我們看到的月亮上的暗影。古時候,人們以為那里趴著一只巨大的蟾蜍。有時候,這只蟾蜍會把月亮吞下去,這就是月食。再后來,人們又想象那里長著巨大的桂樹,那一片就是桂樹的影子。”
“有一個叫吳剛的,整天在那里砍樹,但是總砍不完,對吧。”火松鼠想起了吳剛伐桂的故事。
“是有這個傳說。我記得,最早記載這個故事的書是唐代段成式的筆記體小說集《酉陽雜俎》。書中只有短短的幾句話,'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釋氏書言須彌山南面有閻扶樹,月過,樹影入月中。或言月中蟾桂地影也,空處水影也,此語差近。’從前啊,人們說月中有桂樹,還有蟾蜍。有些古時的奇書上還說,月桂樹高有五百丈,下面有一個人常年在那里砍。每次砍一下,樹上的創口馬上就長好了。這個人叫吳剛,是西河那個地方的人。他修成了仙,但是犯了錯,被罰到那里去砍樹。有一些佛教的書說須彌山南邊有閻扶樹,月亮經過的時候,樹的影子就映在月亮上。還有人說,月亮上的蟾蜍啊桂樹啊,其實都是陸地的影子,旁邊空蕩蕩的地方是水的影子,這種說法就比較接近了。”冰鎮熊一邊解釋,一邊感慨,“其實唐代就有人意識到,月亮上面的影子是反光有差異造成的。只是那時候人們還想不到是因為月亮表面地勢的高低,以為暗的地方是陸地,亮的地方是水面。在古代能想到這一點,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要是月亮上沒有這些洼地就好啦。”火松鼠又說。
“哈哈哈,那樣月亮就是一片潔白了對吧。”冰鎮熊笑著說,“古人也總是盼著月亮上沒有這陰影。辛棄疾就曾經呼吁吳剛同學快把樹砍了。”
“怎么聽著像是李老板讓光頭強砍樹一樣。辛棄疾是怎么說的?”火松鼠很感興趣。
“是在《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里面寫的。我給你讀一下,”冰鎮熊清了清嗓子,“
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
把酒問姮娥:
被白發,欺人奈何?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中秋月影,在水中灑下萬道金波,就像是新磨的銅鏡飛在空中。我端起酒杯,問問月中的姮娥,我這頭發已白,被歲月所欺,又能怎么樣呢?真想乘著這秋風,直上萬里長空,俯瞰這壯麗山河。把婆娑的桂樹砍掉吧,有人說,砍掉這棵樹月光會更明亮。”
“辛棄疾還是在感慨不能完成抗金的心愿吧。”火松鼠問。
“是啊。他多想收復山河失地,可惜頭發都白了,還是不能如愿,而且,也看不到趕跑朝廷里那些投降派的希望。所以他就用桂樹來比喻那些人,希望鏟除這些勢力。他借用前人的話說,把這樹砍了,能給人間更多光明。對啦,你猜猜這個說砍掉桂樹更光明的人是誰?”冰鎮熊停頓了一下,自己揭開了謎底:“是杜甫。他在《一百五日夜對月》這首詩里面說'斫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
“要是杜甫和辛棄疾能見面,他倆肯定會異口同聲大喊'吳剛何在’!”火松鼠拍手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