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李白古朗月行這首詩中,居然用到了5個神話典故呢!詩仙不愧是詩仙,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真是讓人嘆服啊!下面為您講一講李白古朗月行古詩中的5個神話故事。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白云端。
仙人垂兩足,桂樹作團團。
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
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
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
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
憂來其如何,凄愴摧心肝。
李白古朗月行的神話故事:駕月仙人望舒
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
“望舒”在中國神話傳說中為月駕車的神仙,也借指月亮。屈原的《楚辭·離騷》中有:“前望舒使先驅(qū)兮,后飛廉使奔屬。”
詩中“仙人垂兩足”是因為團團茂密的桂樹遮擋了仙人的身影,我們只能看到他垂下來的兩只腳。
李白古朗月行的神話故事:吳剛伐桂
為什么月亮上有“桂樹何團團”呢?相傳在月亮上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樹。漢朝時有個叫吳剛的人,因為不好好學(xué)習(xí)仙道,惹得天帝非常生氣。天帝就命令他在月宮砍伐桂樹,并且說:“如果你砍倒桂樹,就可以獲得仙術(shù)。”
吳剛開始伐桂。但是他每砍一斧,桂樹的創(chuàng)傷就會立即愈合。日復(fù)一日,不管吳剛怎么用力,桂樹還是高五百丈,好好地立在那里。于是吳剛只能不停地砍砍砍了。
每年四、五月間,月中桂樹的果實會飄落人間,稱為“月中桂子”。古代文人學(xué)士每當(dāng)中秋望月,吟詩作賦的時候,都喜歡把月中桂樹、桂子作為典故。比如白居易的《憶江南》中,“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
因為月中桂樹的傳說,所以人們又稱月亮為“桂月”、“桂宮”、“桂窟”、“桂輪”等。
李白古朗月行的神話故事:玉兔搗藥
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
相傳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渾身潔白如玉,所以稱作"玉兔"。這只白兔拿著玉杵,跪地?fù)v藥,做成蛤蟆丸,服用這個藥丸可以長生不老,變成仙人。
久而久之,玉兔便也成為月亮的代名詞。
古時候,文人寫詩作詞,常常以玉兔象征月亮,像辛棄疾的《滿江紅·中秋》,“著意登樓瞻玉兔,何人張幕遮銀闕”中的玉兔,就表示月亮。
李白古朗月行的神話故事:蟾宮
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
在中國神話傳說中,月宮上有一只三條腿的蟾蜍,所以后人也把蟾宮指月宮。屈原在《天問》中說:“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惟何,而顧菟在腹?”其中顧菟,指的就是蟾蜍。
古人為什么要把月亮與蟾蜍聯(lián)系起來呢?有人說是因為月亮晚上才能見到,而蟾蜍也是夜間活動的動物,而且月中有黑影像蟾蜍。
也有人說是因為圖騰崇拜。古代很多氏族或部落都以蟾蜍為圖騰,當(dāng)他們發(fā)現(xiàn)月亮與蟾蜍活動規(guī)律相似,而月上的陰影又像蟾蜍,就認(rèn)為自己的圖騰祖先是來自月亮的神蟾。
我們現(xiàn)在覺得蟾蜍很丑,在古代它可是吉祥之物哦,可以招財致富。不過李白這句詩中的蟾蜍意思有些不同,是把吞噬月亮的反面角色。
有一個成語叫做“蟾宮折桂”,意思是折月宮中的桂花。用來比喻考試得中,還可以比喻體育比賽中運動員獲得冠軍,或者參加考試,取得好名次。
李白古朗月行的神話故事:后羿射日
弈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
傳說古時候,天空有十個太陽。原本,這十個太陽輪流到天空當(dāng)值,把光和熱灑遍世界,天地萬物一片和諧。
可是,時間長了,十個太陽就覺得很無聊,他們想要一起周游天空。于是,當(dāng)黎明來臨時,十個太陽一起踏上了穿越天空的征程。
十個太陽像十個大火團,他們釋放的熱量烤焦了大地,燒死了許多人和動物。河流干枯了,大海也快干涸,魚類也死光了。人們在火海災(zāi)難中苦苦掙扎。
這時,有個叫后羿的神箭手被天帝召喚去,領(lǐng)受了驅(qū)趕太陽的使命。后羿拉開巨大的弓箭,一個一個,連著射掉了九個太陽。
從此,剩下的一個太陽每天乖乖地從東方升起,從西邊落下,溫暖著人間,保持萬物生存,人們安居樂業(yè)。后羿代表的是讓天下太平安定的大英雄。
李白厲害的地方就在于,把關(guān)于月亮的神話傳說放到一起,構(gòu)建了一個童話般的美好世界:里面有仙人,有桂樹,還有可愛的小兔子……你是不是也很想到月亮上去瞧一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