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繆公退而問內史廖曰:“孤聞鄰國有圣人,敵國之憂也。今由余賢,寡人之害,將奈之何?
這是說秦繆公和由余對話以后,回到內宮,就對他的親信重臣廖說:“我知道古人說的,鄰國的境內有了圣賢的人物,那才是敵國真正值得憂慮的重點。現在看來西戎的由余,的確是一個賢才的人,對我們秦國關系太大,那才是秦國的隱憂,你看怎么辦?”
內史廖曰:“戎王處辟匿,未聞中國之聲,君試遣其女樂,以奪其志。為由余請,以疏其間。留而莫遣,以失其期。戎王怪之,必疑由余,君臣有間,乃可虜也。且戎王好樂,必怠于政。”
繆公曰:“善。”
這是秦國的內史廖向秦繆公提議的謀略,也就是現代人所說的“大政策”和“大戰略”。他說:戎王還僻處在中國的西北境的邊地,過去還沒有接觸過中原的華夏文明教育。你現在試著先派遣一班擅長文藝康樂工作的青年女戰士,能歌善舞的,送給他,先使他的意志沉醉在享受聲色的迷惑之中。并且特別提出推薦由余,要戎王再提升他的權位,使戎王對由余產生懷疑,離間他和戎王之間的信任。而且故意挽留由余在秦國多住一段時間,不要馬上使他回國,拖延了他原有規定的任務時間。因此,戎王一定會責怪由余,懷疑他有二心。這樣,便使他們君臣之間互相猜忌而不信任,你就順勢把由余虜歸己用了。而且戎王沈湎在聲色歌舞之中,對于國內政務,必定會荒疏懈怠,那就有機會可圖了。秦繆公聽了廖的建議,便立刻說:“好啊!”照辦。
因與由余曲席而坐,傳器而食,問其地形與其兵勢,盡詧(察)。而后令內史廖以女樂二八遣戎王,戎王受而說(悅)之,終年不還。
這是說:秦繆公便留住由余,坐在一起的時候,便和他相隔不遠,有時候還故意要他靠近自己,同坐一排。吃飯的時候,還把自己吃的好菜送到他的面前去請他吃。順便就問問他西戎的地理形勢和軍事布置的情形,因此全面了解了西戎的一切。同時,使內史廖選了一班年齡不大,受過嚴格訓練的文藝康樂隊,先送去西戎演出。戎王接受了后,非常欣賞迷醉,過了一年,還不肯送她們回來。
于是,秦乃歸由余。由余數諫不聽。繆公又數使人間要由余,由余遂去降秦。繆公以客禮禮之,問伐戎之形。
這是說,到了這個時候,秦繆公才放還由余回到西戎。由余看到了戎王已經非常墮落,上了秦王謀略的大當,便幾次勸諫戎王,要重新振作自強。但戎王再也不肯聽信由余的勸諫了。并且在這個階段,秦繆公又特別派遣人員到西戎去慰問由余,邀請他再到秦國來。由余終于衡量形勢,知道西戎必然會失敗,不可久居,就來投降了秦國。秦繆公始終以上賓的客禮待他(等于請他當顧問),問他征伐西戎的戰略。因此,不超過一年,“秦用由余謀,伐戎王,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
了解了秦繆公這段歷史故事以后,對于曾子所說“唯仁人,為能愛人,能惡人”以及“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等所涵的內義,就可以迎刃而解,完全明白他是從引用《秦誓》以后,“以史證經”的章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