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武鄂高速和黃鄂高速在鄂州五四湖畔交會。(柯皓 攝)
眼下,鄂州方圓近16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正呈現“空、水、公、鐵”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大規模同步推進的沸騰場面:機場建設全面啟動,站場碼頭加速實施,鐵路、高速公路以及國、省干線多點“開花”。與之同步,“武鄂黃黃城鎮連綿帶”的新舊動能轉換悄然布局。
兩年后,鄂州這座“因鋼而興”的年輕城市,將形成“立足長江、覆蓋全國、輻射全球”立體交通樞紐格局,一個全新的“港城時代”迎面而來……
“空鐵公水”建設創紀錄
空中俯瞰,燕磯、楊葉和沙窩三鎮毗鄰長江的連片陸面上,亞洲首個、全球第四個專業貨運樞紐——鄂州機場的施工現場如火如荼,各類大型機械不停運轉。
在這個占地18.9平方公里的狹長地帶,中國建筑、中國中鐵、中交集團等世界500強企業抓緊建設各自中標項目。“隨著土石方回填順利進行,鄂州機場主體工程建設已全面展開。”湖北國際物流機場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國華說。
長江鄂州段,6米深航道疏浚整治工程正在進行中;沿境內約80公里岸線看去,各大港運碼頭提檔改造緊鑼密鼓。據《鄂州港總體規劃(2018-2035)》,該市自上游而下依次劃分為葛店、三江、城區、五丈和楊葉五大港區。
目前,港區已建和在建貨運泊位有133個,規劃通過能力約9890萬噸、集裝箱160萬標箱。市港航海事局總工程師廖曉彬說:“到2025年,鄂州港通江達海的貨物吞吐量將達4760萬噸,集裝箱吞吐量為40萬標箱。”
圍繞“港城”的集疏運功能,鐵路網、公路網繼續“密織”:推進鄂州北站建設的同時,配套建設連接機場、港區和鐵路樞紐的鐵路貨運專線;優化武漢城市圈城際鐵路網,實現黃石、鄂州與黃岡環形互通;建設鄂咸高速公路、武漢至陽新高速公路、新港高速公路和機場高速,形成“四橫四縱”的主骨架布局。
按計劃,全市今年“空鐵公水”共需投資約89億元。“這將創1983年建市以來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年投資額紀錄。”市交通運輸局局長劉華表示,下一步全市還將以臨空經濟區建設為核心,繼續謀劃一批補短板的交通項目。
物流及空港產業提速發展
2018年以來,鄂州配合省發改委編制完成《國際物流核心樞紐綜合交通規劃(2016-2045年)》,對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綜合交通方案、多式聯運體系規劃、集疏運體系規劃、智能交通系統規劃等基礎設施網絡作了部署。
今年一季度,借機構改革之機,原鄂州市交通運輸局下屬的物流發展局升格為“臨空物流發展服務中心”,成為市政府直屬事業單位。“這個部門的成立旨在從體制上有所突破,牽頭多部門聯動建立現代物流管理體系。”市交通運輸局總工程師董進行認為,隨著鄂州從“鋼城”逐步向“港城”轉型,物流業正成為重要的經濟增長點。
距機場建設所在地不遠,葛店經濟技術開發區一個規劃面積18平方公里的電商物流中心正在崛起,唯品會、蘇寧云等40余家知名企業集聚發展。自7月起,和基地緊靠的“華中冷鏈港”一期項目向國內外農副產品敞開大門,這標志著我國規模最大的冷鏈物流港正式投運。
此外,鄂州謀劃設立200億元航空產業發展基金,開展空港產業的引進和導入。市長劉海軍說,全市將啟動機場核心區10平方公里空港經濟產業園建設,重點導入集成電路、高端裝備制造、光電子信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飛機改裝和供應鏈管理等領域項目。“交通樞紐就是經濟引擎。”在董進行看來,促進港、站、場等交通設施發揮多功能效應,將輻射并帶動城市乃至區域的發展。
為迎接“港城時代”,鄂州明確了“航空城、生態城、科學城以及武鄂協同”的發展路徑,即在推進機場核心區及毗鄰片區開發的同時,加快三江港現代物流新城、紅蓮湖文化旅游度假區建設,支持梁子湖區建設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區,并提速建設梧桐湖生態科學城。
鄂東轉型示范效應初顯
加快武鄂黃黃協同發展,促進鄂東轉型發展,多式聯運基礎設施建設的互通是關鍵。
2018年2月,省交投集團與黃岡市簽訂戰略協議,合作共建黃岡臨空經濟區,初步規劃面積100平方公里;7月,黃石綜合交通對接核心樞紐的方案初步敲定:建設一條高速公路、6條一級公路,實現棋盤洲新港與貨運航空聯運對接,并建設通用機場,與鄂州機場“空空對接”。
自今年2月以來,鄂州市委、市政府與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多次互訪,共推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產業協同發展;與此同時,武漢、鄂州兩市交通部門會商交通一體化事宜,規劃建設從天河機場、陽邏港、三江港到鄂州機場的鐵路和高速通道。
4月3日,鄂州市與黃岡市簽訂協議,共建對接鄂州機場的鄂州長江大橋;隨后,兩市再次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全面對接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推進鄂東轉型發展示范區建設。
7月29日,我省首條跨城軌道交通——武漢地鐵11號線葛店段正式開工。武漢地鐵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軍表示,地鐵葛店段是武漢市向外延伸建設的第一條地鐵線,建成后將促進武鄂兩地在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生活融入等方面深入合作。“以鄂州機場為龍頭的多式聯運建設將帶動高端航空貨運要素聚集武鄂黃黃地區,為湖北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研究員樊一江認為,該項目將打造以航空運輸、國際貿易、出口加工等為主的完整產業鏈,建成全國性物流集散中心,服務湖北“一芯兩帶三區”布局。(戴勁松、楊燕婷、曾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