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自卑心理的克服
有自卑心理的學生大多是因為學習成績較差,常常受到家長、教師的指
責等原因引起的。自卑心重的學生,意志薄弱,總以為處處矮人一截,缺乏
克服困難的勇氣。他們或表現為沉默少言,郁郁寡歡;或表現為每逢測驗、
考試時就提心吊膽,精神緊張;或表現為面對較難的科目心灰意冷,不敢主
動質疑解難;也有的表現為遇到親朋好友、昔日同學問及學習成績時,覺得
難于啟齒。怎樣才能有效地幫助這些同學克服自卑、找回自信呢?錫山市中
學胡俊峰老師的看法是:
一、不要妄下結論
教師不要輕易說出諸如“你這樣下去毫無出息”、“你永遠一件事也辦
不成”等這樣的話,因為這非但起不到教育的效果,久而久之,還會使學生
感到自己是個“無用的人”,認為自己怎樣努力也沒有用,因此產生自卑感。
二、少與他人的優點相比
有些教師常用這個學生的弱點與別的學生的優點相比, 不停地嘮叨: “你
看某某同學”、“你的數學比某某同學差 10 倍”、“你畫的還不如人家小學
生”等,教師想以此激勵學生進步,而結果卻是使學生認為自己很笨,不足
之處成了他沉重的心理包袱。
三、多發現“閃光點”
把學生的過去與現在比,往事與彼事比,就會發現他在某一方面或某件
事上有進步,有提高。我們要及時發現這些“進步”與“提高”,并不失時
機地對學生予以表揚。應向學生指出,自信是靠克服障礙、培養意志品質來
獲得,也靠一次次微小的成功來增強。使學生認為自己也能取得成績,就增
強了學生取得更多、更大的成績的希望和勇氣,學生的自卑感就會悄然退去。
四、增強“你行,我也行”的觀念
教師一方面要讓學生知道,只要付出,就一定會有一份收獲的道理,以
此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要幫助學生掌握互補技能,讓學生明白,在
生活中,兼具多種能力的人只是少數,人各有長短,要揚己之長,補己之短。
讓學生不要為沒有聰慧的頭腦而自卑,不要為沒有俏麗的臉龐而失落,只要
在人生的道路上執著地追求,就一定會給自己的青春,寫下一串串閃亮的感
嘆號。
五、滿足、引導學生的自我表現欲
自我表現欲是青少年時期最主要的欲望之一。自我表現欲受到壓抑時,
學生就會產生自卑感。教師不要只用聰明、學習成績好等來展現學生的自我
表現欲,要盡可能讓學生在他自己特有的優勢方面如體育運動、集體勞動等
充分地滿足學生的自我表現欲,逐漸克服他們的自卑心理。
廣州市先烈東小學丁瑞飛老師提供了一例消除學生自卑感,增強學生自
信心的做法。他認為學生自卑感嚴重,對進步沒有信心,甚至有破罐子破摔
的心理,一方面是因為他們學習成績不好,在學校和家庭均受到一定程度的
歧視,缺乏對自己的信心;另一方面,他們也有一定的自尊心,希望得到他
人的鼓勵、表揚,如果經常受到批評,就會加重他們的自卑感,容易自暴自
棄。這些學生有兩大類型:一是性格孤僻,不與同學交往,常一人坐在教室
里沉默寡言;二是心易浮躁,常有過激行為,到處尋找發泄物,以滿足浮躁
的心理需要。因此,教師對這些學生要注意進行心理疏導。有后一種心理的
學生,對集體有較大的破壞性,教師尤其要注意疏導方法。
如班里的××同學,家庭環境及學習成績都較差,時常受到家人的歧視,
她對自己失去了信心,害怕接近同學和老師,從不過問集體的事,從不奢望
表揚。有一次,教師主動與她接觸,交談中發現該同學還是想上進的,想在
學習上取得較好的成績,于是決定抓住她思想上哪怕是一閃念的想法,燃起
她追求上進的思想火花。以后,教師有意識地多和她談心,正面引導;去家
訪,勸解其家人;輔導她學習,對她在學習上取得的一點點進步都給予鼓勵
和表揚;她為同學、集體做的一件很小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事都給予肯定,
逐漸讓她主動融進班集體之中。教師還指定一位班干部與她交朋友,她非常
高興。此后,她主動要求每天給學校的花澆水,還幫助其他同學打掃衛生。
在疏導這位同學時,她自己也在求變。因此,教師馬上寫了一封信將她的進
步告訴家長,家長知道后也十分高興,表示愿意協助教師的工作,盡量為該
同學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這位學生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對她的關心和
幫助,性格開朗多了,并能主動與同學交談,學習也用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