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學資源庫平臺與后臺管理設計
——基于數字化校園的共享型教學資源庫建設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建設中,教學資源的建設、開發與應用,是實現教育信息化的重點。針對目前存在的校本教學資源庫的建設與開發制度、機制缺乏,教師各自為陣、協作開發、共建共享意識不強,素材類資源滯后于課程類資源要求,教學資源的管理被忽視的現狀,在學校現有數字化校園平臺的基礎上,構建共享型教學資源庫與后臺管理,利用后臺管理助手等機制,規范管理、整合資源,有效地促進校本教研的良性發展,避免教學資源庫只重建設不重應用和無人問津的弊端。
關鍵字:數字化校園,校本教學資源庫,校本教研,后臺管理,管理助手
“數字化校園”建設作為我國教育信息化的三大主題之一,是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進入新的歷史階段,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重要基礎,是以數字化信息和網絡為基礎,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上建立起來的對教學、科研、管理、技術服務、生活服務等校園信息的收集、處理、整合、存儲、傳輸和應用,使數字資源得到充分優化、利用的一種虛擬教育環境。[1]
可以看出,“數字化校園”首先是對教學資源的加工和應用數字化,是為教學服務的,為校本教學資源庫的建設搭建了一很好的平臺。
一、現形中小學教學資源庫建設出現的困惑
近年來,“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實現基礎教育跨越式發展”已成為學校加快發展不可缺少的有效途徑。而在教育信息化建設中,教學資源的建設、開發與應用問題,是實現教育信息化的重點之一,越來越受到各大、中小學的重視。在教學資源建設與開發方面,國內外眾多學者已從認識、途徑、意義等問題從理論層面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討,也有很多學校和研究機構進行了相關的實踐應用研究。但是,當前教學資源建設、開發與應用也出現了不少困惑:
(一)教學資源的建設與開發等同于網上的上傳下載,而深入到校本資源庫建設與開發制度、機制缺乏;
伴隨著教育信息的推進、應用與發展,班班通多媒體教學設備的普及,以多媒體為教學手段已經成為一種流行。由于每個教師的能力各不相同,應試教育環境下時間也不富有,在備課上課所需教學資時,只能從各類教育信息系統的教學資源上下載素材、試題、課件等。而由于我國目前教育資源建設環境還不完善,致使《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標準規范難以有效推廣,各類教育信息系統的資源自成體系,教育資源質量良莠不齊,有些是毫無用處的“信息垃圾”,甚至于還有不少錯誤和有害的信息。所以下載而來的教學資源大部分不能直接利用,也不符合學校實際,需要再加工才能利用。于是在強大的高考壓力下,多媒體教學給老師帶來的是一種負擔、累贅。
(二)教師各自為陣,協作開發、共建共享意識不強;
目前很多學校教學資源開發出現無序化管理和重復性建設,處在封閉式的教學資源建設和開發模式。在開發自己的多媒體教學資源時,教師之間基本上是處于獨立的、自自為陣的狀態,沒有統一規范, 無法實現合作交流,協作開發,教學資源共建共享意識淡薄,信息資源分散,共享程度低,形成一個個“信息孤島”,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獲得的數據和信息只被少數人掌握,不能被全校師生共享使用,造成大量低水平的重復性開發工作,這種封閉的開發模式不打破重復建設的現象就不可避免[2]。
(三)素材類資源滯后于課程類資源要求,教學資源的管理被忽視。
《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雖然明確規定了課程類資源與素材資源之間的關系,但現實情況是素材資源建設滯后于課程類資源要求,造成嚴重脫節、互不關聯,導致資源過分冗余,浪費存儲空間,難以實現同步更新造成管理混亂[2]。
(四)教學資源庫建設普遍存在只搭平臺,不管應用的現象。
許多學校對于教學資源庫建設的建設只關注硬件的建沒,缺乏有效的機制促進教學資源軟件的投入,致使搭建的教學資源平臺無人問津,使其發揮不出應有的效果,阻礙了校本教學資源平臺的發展。
二、基于數字化校園的教學資源庫平臺與后臺管理設計
通過分析,利用學校現有的硬軟件條件,將教學資源庫集成于數字化校園服務平臺,在節約成本的基礎上,探索促進校本教學資源有效開發與管理策略,總結上述存在的種種問題,認為應該重點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基于數字化校園的教學資源庫開發與管理模式
參照《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結合校本教學資源實際,以基于數字化校園的平臺為依托,搭建全校教師共建共享的校本教學資源庫,提供基于網絡環境的“教師——平臺——專家”互動的數字化教研平臺,促進校本教研開發與利用(如圖1所示)。
首先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整合現有的優質的教學資源,充實教學資源庫;然后依托網絡資源庫,以庫促教,以教促庫,以庫促研,以研促庫,建構共享教學資源。
隨著資源庫優質教學資源的不斷豐富,一方面教師只需根據自身的實際 “照單抓藥”,較快地完成對多媒體教學資源的組織、選取及呈現,大大節約了教師的課前準備時間,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另一方面教師根據自身的教學,積極地在資源庫里尋找教學資源下載下來,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需要添加新的教學元素,進行二次開發或修改;使用再上傳加資源庫。如此循環,有的資源使用率高,多次被進行開發與修改,資源的內容就更加豐富了,越發適合教材的使用,符合本校教學實際。
(二)制定校本的教學資源規范,構建基于數字化校園的教學資源庫模塊體系
根據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術標準委員會CELTSC 2001年制定的《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教學資源范圍的界定,可以把信息化教學資源分為①媒體素材(包括五大類:文本類素材、圖形/圖像類素材、音頻類素材、視頻類素材、動畫類素材);②試題庫;③試卷;④課件與網絡課件;⑤案例;⑥文獻資料;⑦常見問題解答;⑧資源目錄索引;⑨網絡課程等等。[3]基于我校校本教學資源的實際情況,把信息化教學資源分為媒體素材、試題試卷、教案、課件(與網絡課件)、網絡課程、問題解答六類(如表1所示)。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