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
追尋
9月
27日
一個偶然的午后,我隨手翻開了稻盛和夫的《心法》,其中第一章的內容是寫關于人的生存與生命的價值。
稻盛和夫認為,宇宙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即是合理,由于能量守恒定律,萬物都不曾消亡,只是在切換存在的狀態、存在的方式,而存在本身永不變動。
一個具體的人,降生于這個世界上、存在于此,這是必然的事情。
基于此,他得出自這樣結論:“出生乃是必然”“天生我材必有用”。他認為,抱著這樣的觀點,人生的意義、使命、熱情才會萌生出來。
但我卻不這么認為。
我覺得一個具體的人的降生,存在于這個世界,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是一件偶然的事件。
為什么我認為是偶然事件呢?
首先,一個具體的人要來到這個世界受太多不確定因素影響,環境稍微改動,命盤的指針轉向了別處,生命的存在或消亡就有了異同。比如一對夫婦結合后,同時排出精子的數量多達3億,但是卻只有其中一個能與卵子結合,形成受精卵,到胚胎,到嬰孩兒。誰素質好,誰跑的快,誰就獲得了生命權,這是由大自然的優勝劣汰的法則決定的。但“這個精子”與“那顆卵子”結合,卻是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的事情。
其次,我承認世界是向好的,這個世界上所有取得巨大成就的人,如果沒有他們,或許會是另外的人,很多人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除了自我的努力,還有社會的趨勢,時勢造英雄。推動人類向前的動能一定是有的,我相信人類是向前的,因為這是優勝劣汰的大自然法則,無可撼動。也正因為如此,我認為如果不是他們,還會有別的他們。
如果按照我的觀點,那么,我們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又是什么呢?
我們要降生在這個世界上,已經努力跑贏了3億,既然我們是優勝劣汰法則挑選的個體,能不能在現世世界里,抓住機遇,再努一把力,再多跑一點。
換句話說,正因為我們來的偶然,來的艱難,來的不易,所以我們才要倍加珍惜在這個世界上走一遭的機會,多做一些事情。
從地球本源上來說,我覺得人類、甚至其他任何動物、生物的存在其實就是改造世界的過程。
首先認識這個世界,其次改造這個世界,向著更美好的世界進軍。
人類的發展史,也如同《原則》里所描述的一樣,整個進程是一條螺旋上升的曲線,逆回的部分就是改造世界過程中的方式方法出了問題,出現了失敗,總結經驗,重新出發,繼續前往下一個更高的階段。
如果能夠在這個上升的過程中貢獻自己的一點力量,那么人生的意義就會更加完滿。
歷史是由大多數人推動的,卻是由少數人決定的,這個世界的法則演變也是由少數人博弈而來的。
如果能做那個少數當然好,如果不能,做個分母也是欣然的。
在我敲下這幾個字之前,我已經將《心法》這本書合上了,我覺得作者一開篇的觀點就與自己不同,然后順其自然的便失去了閱讀的興趣。
但是當我敲下這幾個字的時候,我又開始重新思考為什么我要讀這本書。
我所感興趣的《心法》不就是作者的處世哲學嗎?我不就是想要了解這些哲學的內容到底是什么嗎?探究到底是什么促成了稻盛和夫輝煌的一生嗎?
但我現在陷在某一個觀點里是在干嘛?
我又想象一位80多歲的老人,端坐在我面前,循循善誘的給我講述著自己的人生所感,不免覺得自己的唐突與無禮。
看書的過程,就好像在與作者進行聊天,我不能當聊天對象與我觀點相作,就對他多有排斥。
看書是吸收別人的優點,補充自己的不足,但是如果我要強行將自己的觀點凌駕于作者之上,凌駕于談話對象之上,我這不是在聊天,我是在發布施令。
明白了這一點,我忽然豁然開朗。
然后重新翻開了書本,并且一口氣讀完了。
合上書,感覺到身心舒暢,自己仿佛是一個局外人在觀察著這個世界,忽然覺得心變大了,世界變小了;眼睛看的多了,自己消失不見了。
一種非常奇妙的感受,像是一瞬間通達了。
那么,我到底從中看到了什么?
我認為《心法》一書,主要在闡述和解答三個問題:我是誰?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經典的哲學三問。
我是誰?原本只有基本粒子的宇宙,經過其意志及進化法則,孕育并進化出人類這種高級動物。而萬物存在的核心是基于宇宙的意志,故肉體的死亡并不意味著人真正的死亡。因此,“我”的存在,實質指的是意識體的存在,意識體是永恒的存在與輪回。
我從哪里來?“我”的存在必有價值,人是地球上進化程度最高的生物,應具備超越存在的偉大價值。宇宙的造物主給了我們最初的意志,讓我們擁有選擇的自由。基于生存的本能,我們會產生守護自己肉體的欲望,因而產生“煩惱”,從而讓我們陷入苦難之中,這是一種必然的矛盾。
要到哪里去?人生有兩個要素:一是命運,二是因果。因果報應的法則或多或少要強于命運,所以人生需要思善行善,這是做人的原則。人生的目的就是塑造人格,提升心性,獲得靈魂的價值,而不是在名聲、財產、地位中苦苦掙扎。勞動可以磨練清澈的心性,能克制休閑、偷懶的欲望,可以鍛煉自己的心志。經歷磨難的人,更容易煉獲高尚的人格,而高尚的人格才是人生的勛章。
生而為人,什么是正確,這是稻盛和夫在《心法》里所要告訴我們的。
大道至簡,娓娓道來。
福利時間:文末留言,24小時內點贊最多留言,送上《心法》紙質書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