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州衛校南鄰路邊有一座馳名中外的明朝衡王府石坊,如今保存完好,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只可惜當年富麗堂皇、典雅奢華的衡王府,存在了不過一百多年,在清兵入關時,最后一代衡王投清,衡王府這座規模宏大的建筑群一并毀于一旦。
這對石坊上有明代大奸臣,書法家嚴嵩所書的“樂善遺風”、“象賢永譽”橫匾,“樂善”為第一代衡王朱佑楎的號,“遺風”系朱佑楎去世后的用詞。因此,石坊建置年代應在第二代衡王朱厚燆在位的嘉靖年間。從中也不難發現,這對石坊和衡王府的關系。
據考,衡王府有四個外門,東華門,西華門,后宰門,午朝門。東華門在今青州偶園附近,這里本為衡王府東花園,最后一代衡王朱由棷軟弱投清,后來被清代大臣馮溥告密說是反清,清政府大怒,把衡王府抄沒,處死衡王,東花園賞賜與馮溥,后來改為馮家花園,就是今天的偶園。西華門在今中心醫院西南一巷子附近,北邊后宰門在今朝陽街中端的一巷子內,最為人知的就是南邊的午朝門,衡王府石坊所在地,今天衛校南側路西,保存到現在。
說到衡王,在青州一共有六世七位衡王,他們是衡恭王朱佑楎,朱佑楎子莊王朱厚燆,朱厚燆子康王朱載圭,朱載圭弟安王朱載封,朱載封子憲王朱常氵庶嗣,朱常氵庶子朱由棷。前后共一百四十余年。
第一代衡王朱佑楎是明憲宗朱見深的兒子,石坊為他而建,他的墓地在青州王墳鎮,王墳中學北側路邊,也是文物重點保護對象,被稱為明衡恭王墓。衡恭王朱祐楎庶一子,初封江華王,嘉靖十年改封世子。十九年(1540年)襲封衡王。就是第二代衡王,隆慶六年(1572年)薨。謚號莊王,史稱衡莊王。
這個衡莊王,與他有關的事情也有很多,比如云門巨壽,其管家周全為討好他,在他生日這天,名人在云門山石刻一巨大的壽字,保存到現在,一直完好。還有青州西南五里鎮的井塘古村,也與他有關系,據說他的一個女兒嫁給了這個村里的石匠吳姓青年,衡莊王送給他們一筆厚禮:在井塘古村修建了十座石屋。衡莊王朱厚燆有許多兒子做了山東各地方的王,他們是次子 朱載圭 衡康王,三子 朱載封 衡安王,四子 朱載垹 平度康惠王,五子 朱載垿 寧陽王,六子 朱載堭 昌樂王,七子 朱載? 壽張王,八子 朱載塨 商河康順王。衡康王和衡安王是兄弟關系,分別是第三代衡王和第四代衡王。他其他兒子都在山東境內做了王,在當地都有很多故事與傳說。
第四代衡王朱載封,他有個兒子是憲王朱常氵庶,這個衡憲王是第五代衡王,他后來也死在了青州,不過墓地不在青州,而是在與青州相鄰的臨朐縣,今天的臨朐縣寺頭鎮王墳溝,可惜墓地已被盜,而且其規模大小遠遠不如青州王墳鎮的第一代衡王衡恭王墓。
傳到第六代衡王,憲王朱常氵庶嗣,朱常氵庶子朱由棷這里,六世七位衡王就此完結了,前后不過一百四十多年的歷史。歷史車輪不斷前進,隨著清兵入關和明朝滅亡,第六代衡王比較軟弱無能,不做任何抵抗,投降了清政府。好景不長,被當時國老馮溥告密,順治三年五月,清廷以私藏金玉銀印、欲行謀反等罪名,將他與被俘的南明弘光帝朱由崧、潞王朱常淓等明宗室共十一人處死,并將衡王府抄沒,衡王和衡王府由此蕩然無存,只有王府前面的威武雄壯的石坊似乎還在訴說著這座衡王府和六世七位衡王的興衰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