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麻黃附子細辛湯與麻黃附子甘草湯的臨床運用醫案 | 道醫網

【原文】
1.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麻黃細辛附子湯主之.
2.少陰病,得之二三日,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汗。以二三日無里證,故微發汗也。

【組成】
麻黃6g 附子6g 細辛6g
麻黃6g 附子6g 炙甘草6g

【煎服方法】
水浸30分鐘,煎30分鐘,約600ml,分、早、午晚3次溫服。

【功效主治】
寒邪直中少陰,表里皆寒,癥見發熱、惡寒、無汗、脈沉者。

【禁忌】
1.口干、口苦,思飲、喜冷者,忌之。
2.自汗出者,忌之。

【類方】
桂枝加附子湯:同為太陽少陰同病治方。不同者,麻黃附子細辛湯證表實里虛,而桂枝加附子湯證表里倶虛,故一者無汗,一者自汗。

【臨床運用】
麻黃細辛附子湯的臨床運用:
1.治頭痛連腦者。(《醫貫》)
2. 暴啞聲不出,咽痛異常,卒然而起,或欲咳而不能咳,或無痰,或清涎上溢,脈多沉緊,或數疾無倫,屬大寒犯腎也。麻黃附子細辛湯溫之。(《張氏醫通》)
2. 治腎臟發咳,咳則腰背相引而痛,甚則咳涎;又治寒邪犯腦齒,致腦齒痛,宜急用之,緩則不救。(《證治準繩》)
3. 失音。寒邪外襲,初見寒熱咽痛,繼則聲嘶失音,咽微紅不腫,舌質淡,脈沉細,二劑而愈。(《經方應用》)
4. 病態竇房結綜合征。癥見心悸、胸悶、胸痛、頭暈、頭痛、昏厥、乏力、畏冷、健忘、脈遲者。(《上海中醫藥雜志》1980;5:32)
5. 腦垂體微腺瘤;腦垂體前葉功能減退;腦垂體侏儒癥;腦垂體消瘦綜合征。(《當代醫家論經方》)
7.陽虛癃閉。(《新中醫》1977;增2:7)
8.手足厥,但欲寐,全是少陰寒證,宜麻黃細辛附子湯,而于水腫一癥尤宜。(《經方實驗錄》)
9.附子、細辛為溫性振奮藥,能振興細胞機能,促生體溫,并有鎮痛作用。運用于衰弱患者之感冒、老年性肺炎、衰老者慢性支氣管炎,痰喘咳嗽,有畏風惡寒,身體痛或頭痛者。(《古方臨床之運用》)
10.治乳腺炎。(《云南中醫雜志》1982;1:56)

麻黃附子甘草湯的臨床運用:
1.水之為病,其脈沉者,宜麻黃附子湯。(《金匱要略》)
2.治風濕水疾,身體面目腫,不仁而重;皮水用之良。(《千金翼》) .:
3.肺源性心臟病。(《江西醫藥》1963;7:17)
4.心律失常型冠心病。(《江西中醫藥》1980;4::29)
5.但欲寐。兼身無熱,脈細無力。(《經方實驗錄》)
6.遺尿。伴面色淡黃,微浮腫,舌淡苔薄白,脈濡緩,五劑愈。(《四川中醫》1987;5:23)

【淺議】

兩方皆溫陽解表,為治太陽少陰兩感證之方,臨床使用以惡寒,無汗,不喜冷,脈沉細或沉遲為目標。初發者,宜麻黃細辛附子湯;得之二三日,較輕緩者,宜麻黃附子甘草湯。

本證病機為腎陽素虛,復感風寒,即太陽少陰兩感證,實則外感內傷同病、外感輕而內傷重也。言太陽病者,以具有惡寒發熱,寒重熱輕,頭痛骨楚,無汗咳喘,鼻塞涕清;謂少陰病者,表現面色蒼白或淡暗,憔悴無華,精神萎靡,但欲寐,言語低微,背惡寒,手足不溫,身蜷腰酸,體重水腫,小便清長,口不渴,不思冷,舌體胖、質淡潤、苔薄白,脈沉細,或遲緩,或結,或浮而無力,或兩尺獨弱也。多見于小兒、老人、久病、產后、經后、房后、遺精后,或有過用寒涼、抗生素、激素之病史,且病程綿長,不易痊愈。本方溫陽解表,取麻黃辛溫發散,以解太陽之邪,附子溫少陰之陽。二者相伍,則陽氣可充、寒邪可散。

“始得之”,“得之二三日”,為仲圣按日辨證之示例,亦系使用二方之區別。蓋始得之,病勢較急,正氣相對不虛,或有頭痛、身痛。麻黃細辛附子湯方無補藥,可知偏于祛邪鎮痛而不偏扶正。麻黃附子甘草湯證,正氣較虛而病情較緩,雖無明顯虛象,然病已二三日,尤在涇謂:“寒邪不可不發,而陰病又不可過發。”故甘草易細辛,則發散力減輕,而且正氣無傷。虛象明顯者,可據證加人參、熟地、當歸等補益之品。總之,本證雖云少陰里虛,然尚未至吐利清谷、肢厥脈微之陽氣衰竭,故不須四逆湯救里,而宜本方表里同治。

【病案】

1. 扁桃體炎

陳某,女,60歲,海口市人,2005年12月5日初診。扁桃體經常發炎,已逾十年。口服、注射多種抗生素,更加強的松或地塞米松,逶延旬日似愈,然未幾依然。中藥銀翹解毒丸、牛黃上清丸等亦屢試不驗。近又疼痛月余,服羅紅霉素、Vc銀翹片一無反響,遂登門求服中藥。

望其面色晦黯,山根橫紋甚顯,雙目凹陷,渾濁少神,佝僂其身,蹣跚其步,龍鐘頗甚。咽峽不焮,雙側乳蛾略大。舌質淡,苔薄白微膩。詢知咽痛徹頸,惡寒無汗,不發熱,頭痛,咳嗽無痰,夜間尤甚。納谷無味,口不干、不苦。大便不暢,著涼即泄瀉。神疲乏力,腰足酸軟。診得脈象沉細,腹軟無壓痛。

審脈度證,太陽少陰兩感證已盡顯無遺,表里皆寒諸癥,一如霜葉蕭森,寒風冷云。病至于此,應需溫陽益氣,發散寒邪,方可別有洞天。若以炎為火上之火,再投寒涼,叵測之證,恐將至焉。遵尤在涇“少陰咽痛,甘不能緩者,必以辛散之;寒不能除者,必以溫發之”之說,擬:

麻黃6g 附子10g 炙甘草6g 細辛6g 杏仁10g 黨參10g 二劑

12月7日二診:藥后微汗出,咽痛止,頭微痛,畏寒大減,夜仍咳嗽,舌脈如前,守方二劑。

12月11日三診:畏寒不再,諸癥均失,精神大好。求索根治之方,囑服金匱腎氣丸2?3月。

按:陽氣不足,由來已久,致寒邪羈伏,頻頻相顧,故用附子溫固少陰,麻黃啟散太陽,甘草健脾益中。復以頭痛,咳嗽,陽氣久虛,加入細辛、杏仁、黨參,帆隨風轉,藥因癥施,方證相投,幸如所料。《傷寒論》麻黃細辛附子湯與麻黃附子甘草湯,以得之二三日為別。本案病已月余,應麻黃附子甘草湯以治,因并見頭痛,故將細辛一并投之。乙酉冬,余居瓊療養,左右知業醫,求為之治,后相互介紹,診者日眾。經觀察,多有畏寒、便溏(本地呼爛)、不思飲,舌質淡白,脈象沉細等陽虛證候。何也?余以為海南氣溫高,“炅則腠理開,榮衛通,汗大泄”,致陽氣虛。再者,海南人至冬赤腳行者有之,以其不知寒從足下生也。蓋足之三陽皆終于足,長期腳履寒涼,陽氣焉能不傷?《素問·生氣通天論》云:“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陽氣豈可不加珍護?奉告諸君,常食姜,暖益足,養陽之法也。

2. 過敏性鼻炎

車某,8歲。兩歲始鼻塞、噴嚏,變天尤甚,經常感冒,幾家醫院皆謂過敏性鼻炎,免疫功能低下,雜治不愈已六載矣。2005年12月18日初診:鼻塞,涕清稀色黃,晨起噴嚏多,不發熱,不惡寒,納可,不思飲,大便日一行,常尿床,夜臥磨牙。舌尖紅,苔薄白,有剝脫,脈沉細。

審證察脈,此風熱蘊肺,氣陰不足證也。詢知患兒出生之年,火運太過,少陽司天,厥陰在泉,主客氣皆為少陽相火,稟賦火熱為主,結合舌紅涕黃,治當宣解為宜。擬:

麻黃6g 杏仁6g 石膏15g 甘草4.5g 蟬衣6g 辛夷4.5g 三劑

二診:鼻塞不解,舌脈同前,守方三劑。

三診:鼻仍塞,涕清如水,咳嗽無痰,臥則咳甚,不惡寒發熱,納可,不思飲,大便溏,日一行,舌淡紅,剝苔,脈右浮細。風邪在肺,治當宣散。宣散之法,有辛涼辛溫之異,連用6劑,癥不見輕,反有增重之感。竊思,病分寒熱,非此即彼。且測發病之年,太陽寒水司天,太陰濕土在泉,由是變辛涼為辛溫,擬:

麻黃6g 附子6g 甘草6g 杏仁10g 生姜6片 一劑

四診:藥后微汗出,鼻竅通,咳嗽大減,苔脈如故,原方再進一劑。

五診:咳嗽止,大便成形。舌苔剝,脈沉細略數,為氣陰兩虛證,即西醫所謂之免疫功能低下也。續下之治,當氣陰雙補,擬麥門冬湯加減:

麥冬10g 黨參10g 甘草6g 烏梅10g 石斛10g 黃芪10g 蘇子10g 粳米10g 紅棗5枚 五劑

按:《素問·六節臟象論》云:“不知年之所加,氣之盛衰,虛實之所起,不可以為工矣。”《五常政大論》云:“故治病者必明天道地理,陰陽更勝,氣之先后,人之壽夭,生化之期,乃可以知人之形氣矣。”初,執著于出生稟賦,火運之年,三少陽相火主令,及舌紅涕黃,擇辛涼以治,六劑不效,始測發病之年,方知太陽寒水外襲。改弦更張,果然中鵠。可見,診治須遵“氣之動變,固不常在”,方可應對“神用無方”。

3. 咳嗽

張某,女,73歲,哈爾濱人。著涼咳嗽多年,冬日益甚。背膂如扇,故穿厚棉背心以御寒。今至海口,雖較東北溫暖甚,然亦有低溫之日,是以咳嗽依然,于2005年12月26日隨其侄來診。

咳嗽月余,痰甚少,不發熱,無汗出,背畏寒,四末不溫,神疲氣怯,口中和,胃納尚可,大便二日一行。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

年老體弱,鐘漏欲歇。陽氣不足,難以統營衛、肥腠理、衛外以固,嬌臟是以受邪而咳,故溫陽散寒乃為正治之法。麻黃附子甘草湯為太陽少陰兩感證之治方,本案雖無太陽證,然陽虛肺寒無疑。擬:

麻黃10g 附子6g  甘草6g 杏仁15g 五味子6g 二劑

二診:一劑咳減,二劑已。陽虛氣弱,非一時可復,囑服金匱腎氣丸二至三月。

4. 太陽少陰兩感證

張某,女,42歲,市政府干部。戴節育環后月經過多,初頗忽視,之后腰脊酸痛,眩暈頭痛,小便頻數,咳則遺尿等腎虛證狀接踵而至。取環后,除經量減少外,其余諸癥并未消失。常找余診治,服滋補脾腎之品,癥狀多可減輕。今時近立冬,氣溫下降,彼外出感寒,歸來即惡寒不已,時欲添加衣被,不汗出,不發熱,鼻塞,流清涕,吸入冷空氣后眼淚如泉,口干不欲飲,舌淡紅,苔薄白,脈象沉細。

觀其脈癥,知其少陰虛弱,真陽不足,復為風寒所襲。不溫其陽,何以作汗?汗不得出,邪何以解?擬麻黃附子細辛湯:

附子10g 麻黃6g 細辛6g —劑

二診:藥后微汗出,諸癥解。囑服歸脾丸、金匱腎氣丸以增機體抗疫能力。

5.惡寒

劉某,女,29歲,忻縣預制廠化驗員。闌尾手術后,身體恢復較差,精神一直不佳。胃納不振,經常泄瀉。近又外感風寒十余日,雖未至臥床,然神疲無力,惡寒咳嗽始終未止。服抗病毒、抗菌、解熱鎮痛藥均不見好,遂求服中藥。

惡寒無汗,鼻塞咳嗽,痰涎清稀不爽,為太陽風寒襲表之象,然脈不浮反沉細,身不熱,手足涼,口干不欲飲,皆一派陽虛證狀。由是觀之,乃太陽少陰兩感證也。當溫陽解表以治。擬仲圣麻黃附子甘草湯加味:

麻黃6g 附子6g 甘草6g 杏仁10g —劑

二診:藥后周身汗出,諸癥隨失,擬歸脾丸善后之。

——本文摘自《經方躬行錄》

延伸閱讀:

麻黃附子細辛湯合桂枝湯臨床應用

麻黃附子細辛湯加味治療毛細支氣管炎探討

陳達夫教授以麻黃附子細辛湯治視神經炎思想淺析

麻黃附子細辛湯加減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的臨床療效觀察

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白疕”驗案20則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靈蘭誦讀24丨麻黃附子甘草湯解析
麻黃附子細辛湯
麻黃細辛附子湯
《傷寒論》類方整理——2、麻黃湯類方
麻附辛治痹癥,腰腿痛醫案#
重讀傷寒論 之 桂枝加附子湯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望城县| 昆明市| 永吉县| 东乡县| 石泉县| 盖州市| 济宁市| 乡城县| 久治县| 奉新县| 东安县| 横山县| 宣武区| 明光市| 汝阳县| 许昌市| 西峡县| 竹山县| 鹤山市| 东方市| 绵阳市| 越西县| 施秉县| 达州市| 咸宁市| 广水市| 苏尼特右旗| 蓬安县| 江永县| 奈曼旗| 宜兰县| 平昌县| 义乌市| 东丽区| 林芝县| 桃源县| 绥棱县| 新乐市| 衡南县| 涟水县| 余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