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9日,著名演員于月仙因車禍在內蒙古阿拉善不幸去世,終年50歲。她的離去,將風雨相伴的丈夫張學松推入了悲痛的深淵。
而今于月仙去世一周年,肇事人被判1年。因為無兒無女,張學松一人孤獨的在內蒙古生活。
沒有妻子的日子里,張學松是一種什么樣的生活狀態?他走出喪妻的悲痛了嗎?
01.
于月仙,1971年出生于內蒙古赤峰的一個農村家庭,因為家里重男輕女,這也讓她吃了不少的苦頭。
因為母親一連生了三個女兒,家里的老人非但不喜歡,還時不時就戳腦門,罵道:沒用的東西,潑出去的水。
直到弟弟出生后,這才讓家里人改變看法,為重視弟弟,他們給弟弟取得小名叫:戶口本。
于月仙是長女,所以要承擔的東西很多,從小就要操持家務,就連家里也拿她當兒子用,洗衣做飯、照顧弟弟妹妹,這都是她每天要做的事情。
懂事的于月仙,一直用心地照顧好家庭,即便家里人有著極強的重男輕女觀念,她都沒有任何的怨言。
中專畢業后,因為表現優異,她也被學校留下任教,成為了一名教師。面對老師這份職業,家里人也感到很體面,畢竟這是“鐵飯碗”,體面又安穩。
只是家里人有面子了,但于月仙的內心卻有些遺憾,在她的內心一直有一個表演的夢想,甚至還去偷學過舞蹈。
每當學校有文藝活動,那組織者就一定是于月仙,靠著自編自排,搞得十分不錯。校領導覺得于月仙是一個有天賦的文藝愛好者,不愿意埋沒人才,還將其送去了沈陽音樂學院進修了。
回來后的于月仙,不但進步神速,還經常出現在赤峰電視臺。
當時的于月仙,不但要負責學校的教學,還要負責家里的中飯和晚飯,就連每一份工資,到了點都要上交家里。5年來一如既往,這也讓于月仙感到很無趣和遺憾。
直到1992年,有一個女同事建議她去考中央戲劇學院,覺得她的才華,應該去更高更廣闊的舞臺,不應該只當一個中學教師。
同事的話,深深地打動了于月仙,她向學校提出了要去考中央戲劇學院,但注重人才的學校直接拒絕了,更是勸說她放棄。
為了讓她知難而退,學校直接將其貶去看大門。除了學校的阻攔,還有家里的壓力。當這件事情被爺爺知道后,直接就揍了她一頓,更是讓她滾出家門。
可即便是遭到親友們的一致反對,于月仙仍舊堅持要實現自己的夢想。
02.
在看大門期間,于月仙有了充分的時間學習。
雖然每天有事情要做,但這些都是固定的,而且于月仙每天都會提前把這些事情干好,然后一心一意地埋頭補習功課。
因為家里和學校的阻攔,這讓她去考試的資格都沒有。為了能去考試,于月仙去找了曾在教育局工作過的大姨,希望她能夠幫助自己。
聽到于月仙的請求后,她表示支持,只有上大學才能改變人生。在大姨的幫助下,于月仙去北京考專業課,結果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
但專業課通過了,還有文化課,雖然她從事的老師,但之前的知識早就拋之腦后,她只能惡補,甚至還請了一個補習老師,專門輔助她。
靠著堅持和努力,于月仙最終突破重重阻礙,拿到了中央戲劇學院的錄取通知書。
本來家里人都認為她這是胡鬧,對她的考試并不抱希望,但看到通知書的那一刻,他們也選擇了放行。
只是家里的經濟有限,再加上弟弟患病,這讓于月仙的大學生活過得并不如意,為了能繼續讀下去,于月仙只能在課余時間,去跑劇組,拍廣告。
在中戲,于月仙還認識到了同班同學張學松,兩人擦出了愛情的火花,成為了一對校園戀人。
雖然校園的愛情是美好純真的,但于月仙并沒有多少時間去談戀愛,因為她要努力賺錢。在當時不少科班出身的學生,都會對劇本有不少要求,但于月仙卻從來不挑劇本,只要有錢,無論角色大小她都接。
拼命掙錢的于月仙,不但是為了自己的學費生活費,還有給弟弟治病。弟弟在8歲那年,就得了脊椎的一種怪病,要是任其發展的話,可能有生命危險或是要高位截肢。
為了救治弟弟,于月仙只能拼命地跑劇組賺錢,一拿到片酬就往家里寄,甚至還會留意和打聽哪里有好的專家。
當得知南京有一個好專家,她二話不說就帶著弟弟前往,專家告知于月仙一家人,可以進行手術治療,但有風險。
面對弟弟的病情,只要有一線希望,一家人都會拼盡全力,只是手術費卻成了一個問題。
為了能湊足錢,于月仙又趕回了北京,去找人借錢,哪怕是不要臉,她都一個個地問,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湊足手術費,才能救弟弟。
好在后面手術成功了,弟弟也恢復得很好,而她也一直都照顧著弟弟,即便生長在重男輕女的家庭,但于月仙沒有任何的埋怨,用親情溫暖了家人。
03.
畢業后,于月仙和張學松開始跑劇組,因為四處碰壁,得到的機會并不多,而且要么是龍套,要么就是掃地出門,這讓張學松很沒有面子,便選擇從事幕后工作,往導演方向發展。
當時的于月仙,先后參演過電影《男婚女嫁》、《小村無故事》等,電視劇《亂世有情天》、《策馬嘯西風》、《誰為我心動》等。
盡管出道了十幾年,于月仙也參演了不少的影視作品,但仍舊還是不溫不火。那時候,馬麗娟也和趙本山在一起,于月仙和馬麗娟是兩姨姐妹,所以是趙本山實實在在的親戚。
奈何作為全國著名笑星的趙本山,一直都沒有幫助于月仙,甚至她拍攝的作品,沒有得到趙本山的認可,更是被其拿來當“笑柄”。
可能有不少人都以為,于月仙在演藝圈能成名大火,都是姐夫趙本山的幫助。的確,在演藝圈走紅,的確是離不開趙本山的幫助和指點,但更多的是她自身的努力和堅持。
當初,不顧一切地阻攔,于月仙選擇放棄穩定的工作,毅然離開家鄉,踏上了夢想中的藝術人生,她付出了太多的艱辛和努力。
對于姐夫趙本山,于月仙表示:姐夫對演員一視同仁,上他的戲,我也是被考驗了一次又一次。
即便是在短暫的家庭聚會上,趙本山還不忘會去挑于月仙表演上的毛病,還告訴她要多觀察生活,表演不是模范,而是真實。
談到趙本山,于月仙更是表示:他是我姐夫,但他沒有給我多少機會,因為他不了解我的水平如何,我覺得他要認為我沒本事,我決不求他帶我玩,我自尊心挺重,要靠自己的能力吃飯。
2004年,于月仙終于得到了趙本山的認可,邀請她出演《馬大帥2》,在劇中扮演一個11場戲的啞女。
盡管這是一個小角色,但要用啞語表演,有難度,于月仙就更有激情,為了能飾演好這個角色,她還專門去了聾啞學校,和那些聾啞孩子交流,觀察他們的生活,從而去塑造人物。
花費心思的于月仙,用著精湛的演技,讓姐夫趙本山刮目相看,但這還不夠。真正讓趙本山認可的是,在話劇《圣井》的表演,演出還沒有幾天,趙本山就找她來參演《鄉村愛情2》,讓其飾演謝大腳。
04.
《鄉村愛情》是在鐵嶺的一個農村拍攝的,謝大腳一角也是于月仙第一次飾演東北農村大嫂。
雖然于月仙的演技已經很扎實了,但在趙本山眼里,仍舊還不夠,他也很直率地對于月仙說:你方方面面離這個角色還有相當大的差距,要想出彩,就必須從內到外來一番脫胎換骨的改造。
為了成功塑造這個角色,于月仙在拍戲前就來到了東北農村,一有機會就和農村大嫂們在田間里一塊“扯老婆舌”。
不但和當地村民嘮嗑,于月仙更是將自己吃胖,催肥10多斤,通過曬太陽使自己皮膚變黑。在拍戲的幾個月,于月仙都穿著劇組的衣服,鞋也是那雙40碼的。
對于鞋,于月仙可謂是印象深刻,因為她的腳只有37碼,但為了演戲,她只能在40碼的鞋里塞棉花,一穿就是三個月,等戲拍完,鞋子都爛的不成樣了。
前期為了貼切角色,于月仙逼自己增肥,但拍到一半后,因為劇情需要,于月仙又要快速減肥,每天只能吃水果和蔬菜。
毫無規律地增肥減肥,把于月仙的生物鐘攪亂了,她面容憔悴精神萎靡。當張學松知道后,她急忙趕往片場,在劇組附近的老鄉家租住下來,當起了妻子的“保姆”。
每天除了為她整理事務,還會精心地為她準備營養飯菜,正是因為張學松的悉心照顧,才讓于月仙的體重降了下來,氣色也恢復得很好。
為了家人,為了演戲的于月仙,雖然很早就和丈夫張學松相識相戀,更是結婚很早,但他們在生活上太過于艱辛,一番風雨過后,他們也錯過了最佳生育時間,而他們也只能選擇“丁克”。
憑借《鄉村愛情》的謝大腳,于月仙一舉成名,更是讓她嘗到了“飛上枝頭變鳳凰”的甜頭。因為那深刻的印象,于月仙廣泛活躍在眾多鄉村影視劇,從《馬大帥》到《火紅的日子》再到《鄉村愛情》,于月仙成為農村貌美大嬸的典型代表。
演藝事業上的成功,她不但要感謝姐夫趙本山,還要感謝丈夫張學松,為了能讓于月仙安心發展事業,張學松還放棄了自己的發展,甘愿做于月仙背后的男人。
沒有戲拍的生活,于月仙和張學松生活甜蜜溫馨。雖然她每天忙于事業,但她更看重自己的小家。
05.
事業上步入到巔峰,現實生活中也和丈夫相敬如賓,甜蜜恩愛,但意外卻找上門來。
2021年8月9日,在家鄉內蒙古去演出的路上,因為車速過快發生意外,在車上的于月仙因傷勢過重身亡。
這一年,于月仙才50歲,就這樣永遠地離開了丈夫。
妻子走后,張學松陷入巨大的悲痛和心碎中。他將自己關在家里,每天以淚洗面,電視不斷循環妻子的作品,看著妻子的遺像,在幻覺中與妻子對話。
因為于月仙的母親還在,得知于月仙去世后,這位老人歷經白發人送黑發人的痛苦,為不讓悲傷的情緒影響家人,張學松將淚和痛埋在心底,他看起來很平靜,內心的悲傷卻逆流成河。有一種痛不能傾訴,那叫撕心裂肺。
幾十年來風雨相伴,張學松走不出對妻子的思念,他經常夢到妻子,半夜醒來,他眼里滿是淚水。
因為太過于思念,張學松還時不時會去妻子的墓地。他坐在墓碑前,含著淚訴說對妻子的思念,以及自己內心的痛苦。
這一坐就是兩三個小時,然后含著淚往回走。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張學松都深陷在悲痛中,尤其是想起曾經的那些甜蜜過往,這讓他忍不住就淚流滿面。
和妻子的感情太深了,那些情和事,甜蜜的歲月都無法忘懷,而張學松也打算不再找他人,堅守自己和妻子的這段愛情。
為了表達對妻子的懷念,張學松還會發一些作品在短視頻平臺,以此用這些選擇來麻痹自己,因為看到作品后,他就覺得妻子沒有離開自己,一直都在身邊。
2022年8月9日,于月仙逝世一周年了,張學松的生活看起來恢復正常了,實則內心有痛。只可惜他們這一生無兒無女,要不然有個孩子的陪伴,或許會更好一點。
于月仙的離去,帶給張學松的痛一輩子也難以撫平。
其實,懷念親人的方式不只有眼淚和悲痛,堅強的生活,是對自己的負責,也是對親人負責,更是天堂里的于月仙希望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