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于月仙的話,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她演員的身份,尤其是她在《鄉村愛情》系列中扮演的“謝大腳”一角,真的深入人心。
其實很多人并不知道,她還是我們熟悉的著名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趙本山的小姨子,換句話來說,趙本山是她的姐夫。
也正因為有趙本山的幫助,她的演藝事業才能發展得如此順利,可惜在事業發展得最好的時候,她卻因為車禍英年早逝,早早離開了這個世界。
雖說于月仙離世后留下了近五億的遺產,但對于她的丈夫張學松而言,卻始終難以接受她離開的事實。
如今距離于月仙去世已經過去了一年多的時間,從她丈夫在她離世后的選擇來看,她已然成了其丈夫的余生之痛,而她丈夫對她的堅守,更是令人感動和淚目......
一、
于月仙1971年出生于內蒙古赤峰市,她在一個普通家庭中長大,家里一共有四個孩子,她是老大,在她下面還有兩個妹妹,以及一個被家人當成寶一樣去疼愛的弟弟。
大學之前,于月仙一直在老家赤峰市生活,中學畢業后,她考上了赤峰第一職業中專,讀的是師范專業。
中專畢業后,由于她學習成績優異,獲得了留校任教的機會,因此成為了一名老師。
在學校任教期間,于月仙為了豐富自己的業余生活,經常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文藝活動,隨著參加的次數越來越多,她還逐漸從一開始的參與者變成了組織者。
那時候,每當學校有文藝活動和晚會,于月仙都會帶頭去準備節目,可能正因為如此,能歌善舞的她逐漸喜歡上了藝術。
1992年,中央戲劇學院來到了當地招生,當時同事便對她說:“月仙,你藝術天賦這么好,要不去試一下?”
在同事們的建議下,于月仙勇敢地和學校提出了申請,沒想到不僅沒有得到同意,還被領導從老師崗位上調到了保衛室看大門。
家人得知于月仙想要去學藝術的想法后,也提出了強烈的反對,尤其是于月仙的父母,他們從小就反對她學習藝術。
用于月仙的話來說就是:“我父母從小反對我搞文藝,然后就挨過無數次打,我爸爸說你要是敢去跳舞,敢當舞蹈演員,我就砸斷你的雙腿。”
奈何鐵了心要學藝術的于月仙,無論家人和父母怎么反對,她始終要堅持去追逐她的夢想,在看了八十多天的大門后,她毅然報名參加了中戲的招生考試,并最終通過優異的成績考上了中戲的表演系。
就這樣,憑借著一股倔強和不愿妥協的勁頭,于月仙終于踏上了藝術這條路。
二、
1992年秋天,21歲的于月仙如愿進入了中戲校園的大門,在這里,她不僅實現了夢想的騰飛,也遇見了她一生的愛人,這個人便是張學松。
張學松和她是同班同學,相比家人們的不理解和不支持而言,張學松不僅鼓勵她勇敢追夢,還一直在身邊陪著她。
加上兩人在學校期間經常一起合作排練,學習和生活中都來往密切的他們,隨著接觸的時間越來越長,兩人也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
收獲了愛情之后,于月仙把心思都放在了學習上,為她將來成為演員做準備,同時到處兼職,賺取學費、生活費,以及為她唯一的弟弟治病。
她弟弟名叫于英杰,由于8歲那年患上怪病,脊柱逐漸彎曲,18歲的時候脊柱側彎一度達到174度,為此醫生還曾斷言:“兩年以后不死也要高癱瘓。”
為了給弟弟治病,于月仙只能拼命去工作賺錢,大學畢業后,她更是一刻也不敢多休息,一直奔波在各大劇組里。
而在這期間,深愛著她的男友張學松則一直陪在身邊守護著她,為她遮風擋雨。
于月仙也感恩男友對她的付出和理解,因此畢業沒多久,她就幸福地嫁給了這個男人,和他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由于當時兩人的事業正處于起步階段,加上她還要忙著照顧弟弟,因此婚后他們夫妻倆并沒有著急要孩子,卻沒想到后來竟然成了于月仙最大的遺憾,當然了,這些都是后話。
婚后于月仙和丈夫張學松一起為了他們的事業努力打拼,夫妻倆還一起合作了不少作品,例如《男婚女嫁》、《貴婦還鄉》等等。
可惜的是,盡管于月仙在這些作品中的表現沒得說,可她始終沒能走紅起來,直到后來在她姐夫趙本山的幫助下,她才終于火遍了大江南北。
三、
于月仙有一個比她大6歲的表姐名叫馬麗娟,是遼寧戲曲學校的老師,雖說馬麗娟的知名度并不高,可她的丈夫趙本山卻家喻戶曉。
1992年10月,在于月仙進入中戲沒多久的時候,她表姐和趙本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當時趙本山已經憑借春晚這個舞臺紅得發紫,婚后更是成為了央視春晚的常客,多次登上了這個舞臺,給觀眾帶來了《相親》、《紅高粱模特隊》、《昨天今天明天》等經典小品。
2000年,趙本山正式開始進入演藝圈發展,準備拍攝《劉老根》這部作品,于月仙在得知消息后,便通過表姐馬麗娟暗示趙本山,想尋求參演的機會。
只可惜,由于趙本山當時和她還不是特別熟悉,不了解她的演技,以為她是想通過關系來獲得參演的機會,便婉拒了她。
直到2003年8月,于月仙在北京保利劇院上演《圣井》這部話劇時,她丈夫拉著趙本山來到臺下觀看,趙本山看完后被于月仙的精湛演技給深深折服,這才開始跟她合作。
在姐夫趙本山的幫助下,2005年,于月仙參演了由趙本山、范偉等人主演的《馬大帥》這部作品,扮演的是劇中范德彪的房東“劉佩云”這一角色。
雖說這部作品并沒有讓她一炮而紅,可相比之前在其他作品中的表現來說,她無論是戲份還是鏡頭都多了很多。
第二年,在姐夫趙本山的力捧下,她參演了鄉村愛情系列中的第一部《鄉村愛情》,憑借劇中大腳超市里風情萬種的老板娘“謝大腳”一角,她迅速火遍了大江南北,收獲了大批喜愛和支持她的觀眾。
在這之后,于月仙的演藝事業便發展得越來越好,陸陸續續地參演了不少優秀作品。
四、
從《月兒彎彎》中的西部鄉村姑娘,到《大境門》中陰狠毒辣的風塵女,再到《關東大先生》中的烤鴨店老板娘,以及《老爺升堂》中的富家小姐等等,她參演的這些作品和角色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過說到觀眾最熟悉的角色,始終還是她在鄉村愛情系列中扮演的“謝大腳”一角,從第一部到第十三部,把這一角色刻畫得惟妙惟肖的她,早已成為了該劇的靈魂人物之一。
在很多喜歡鄉村愛情系列的觀眾心里,她扮演的這一角色雖然不是主角,卻比很多主角的表現還要出彩,比很多主角更受觀眾的喜歡。
而她也因為多年來一直努力扮演的這個角色,和她姐夫趙本山一樣,成為了家喻戶曉的人氣演員。
在事業發展得風生水起的同時,于月仙還把自己的家庭和家人們照顧得特別好。
和丈夫感情深厚的她,雖然事業發展得越來越好,可她卻并沒有因此而疏遠和丈夫的關系,相反的是,隨著結婚的時間越來越長,他們夫妻倆的感情越來越好。
唯一可惜的就是,由于一直忙于發展事業,婚后他們夫妻倆一直沒有生下屬于他們的孩子。
隨著年紀越來越大,有心無力的他們最終只好放棄了要孩子的念頭,對此于月仙曾表示:“因為家庭、工作,我們需要往前沖,像兩匹小馬一樣,要拉著一個家庭的一個車,所以我們就放棄要孩子的念頭了。”
不過,盡管沒有孩子,可這并不影響他們夫妻倆的感情,相反的是,這恰恰讓他們的感情變得更加純粹,他們都把彼此當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人。
除了和丈夫恩愛如初以外,于月仙還把她的親人照顧得特別好,尤其是對于她那患病的弟弟于英杰,她更是無微不至的關心對方的生活。
在她想盡種種辦法和克服種種困難的努力下,她弟弟最終通過兩次大手術重新站了起來,后來還成了家,生下了兩個可愛的女兒。
除此之外,在她的幫助下,于英杰還進入了本山傳媒,擁有了自己的事業。
這時候的于月仙,事業上發展得風生水起,感情上和丈夫恩愛甜蜜,家庭上溫馨和睦,可謂是活成了人生贏家。
只可惜,隨著意外的到來,這一切都徹底結束了。
五、
2021年,剛剛年過半百的于月仙,正一如既往地努力發展事業,期待能夠取得事業上的更高成就。
同年8月9日,在家鄉內蒙古拍攝的她,凌晨三點半乘坐的車輛途中不幸與兩只行走在路上的駱駝相撞,最終的結果是,于月仙不幸遇難,司機和其他乘客受傷嚴重,兩只駱駝當場死亡。
就這樣,事業正處于巔峰期的于月仙,她的人生就好像被按下了停止鍵一樣,戛然而止,急匆匆地離開了這個世界,享年僅50歲。
對于于月仙的英年早逝,很多人都難以接受,尤其是喜歡她的觀眾和粉絲,剛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都不敢相信。
不過要說到最難過的,必定是她的丈夫張學松,雖說于月仙離世前留下了近五億的財產,可張學松卻一直處于巨大的喪妻之痛中無法自拔。
在接受采訪的時候,他更是一度非常難過地哽咽道:“我恐怕我這輩子,都走不出來了。”
也正如張學松所說,難以走出喪妻之痛的他,在于月仙去世的這一年多來,他一直在懷念于月仙。
每逢清明節、于月仙的忌日等特殊日期,他都會去于月仙的墓前看望她,給她帶去她生前喜愛的鮮花、水果,陪她說說話等等。
平時想念妻子的時候,他還會在社交賬號上發布一些于月仙生前和他同框的照片、視頻等等,用來緬懷妻子。
例如2022年8月27日,在于月仙去世一年后,張學松曬出了之前于月仙在眾人面前介紹他的短視頻,視頻中的于月仙面帶笑容的對旁人說道:“這是我老公,張學松。”
同年9月20日,在于月仙51歲冥誕的時候,張學松曬出了于月仙生前的眾多照片,用來懷念她。
同年10月1日,張學松曬出了于月仙生前繪畫的短視頻......
在于月仙去世后的這一年多以來,她的丈夫一直在持續地想念她,選擇用各種方式去懷念她,看到她丈夫堅持對她的深情和癡心,真是令人感動和淚目。
而更令人敬佩的是,在于月仙離世后,她丈夫肩負起了幫她照顧家人的重擔,幫她把父母和弟弟妹妹們照顧得特別好,從這一點來看的話,于月仙還真是嫁對人了。
六、
如今距離于月仙去世已經過去了一年多的時間,這一年多以來,發生了太多的事情,可很多人依舊在懷念這一位優秀的演員。
而且值得一說的是,在她離開的這段時間里,有關她的人生痕跡并沒有完全消失。
首先是在她離世三個月后,由她和劉流、宋曉峰、馬蘇等人主演的《王慶典的春天》這部影片上映,她在片中扮演的是女一號民宿老板“顏曉芳”這一角色。
可惜的是,雖說她在片中的表現一如既往的好,可這部作品和這個角色,卻成為了她演藝生涯中的絕唱......
而喜歡和支持她的觀眾,在她離世后也經常會通過觀看她生前拍攝的那些作品來懷念她。
可以說,她雖然離開了這個世界,可觀眾們依舊會記得她,記得她拍攝的那些作品,記得她在這個世界留下的精彩瞬間。
從這一點來看的話,于月仙雖然離開了,可喜愛和支持她的人心里,她依舊在陪伴著大家。
其實以于月仙生前的發展來看的話,她當時才50歲,事業也正處于黃金時期,如果沒有早早離去,她必定能夠取得更高的成就,給觀眾帶來更多好的作品。
只可惜,世事無常,因為意外,她失去了生命,也失去了這一切。
留下的,只有她丈夫和家人們對她的懷念,以及喜愛她的觀眾、粉絲們對她的惋惜。
唯一讓人覺得欣慰的是,由于于月仙生前留下了太多優秀的作品,因此大家依然可以通過她的這些作品去懷念她,支持她。
文|元娛
編輯|恬寶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