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每次接孩子放學,回家路上,會跟孩子怎么聊在學校的生活呢?
又或者,會問孩子什么問題?開始你們的聊天。
問的問題中,可能會有這樣一個比較普遍的問題:寶貝,今天在學校里面學了什么啊!
大家對照一下,有沒有問過這樣的問題,至少我是問過的。
但是現在去看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是細思極恐的。
首先,這個提問,對于孩子來說是抽象的,需要孩子高度概括才能回答。
孩子在學校一天的課程滿滿當當,真的要說出學到什么,孩子就要從龐大的內容中去篩選,還要提煉其中的要點。
這好比,看完一本書,讓你概括一下這本書的大致內容,這樣的事情,估計大人也為難。
更何況,在我們寄宿制學校,孩子一周就一次,然后家長問孩子,這周在學校里面學到了什么啊?
聽到這個問題,可以想象孩子當時的那種“驚悚”表情,要去想一周內學到了什么,一周上了那么多節課,簡直就是大海里撈針。
其次,這樣的問題,導向也是存在問題的。
孩子聽了家長問學到什么,孩子會覺得,家長只會關心我的學習,根本不關心我。
試想,一個成年人,上了一天的班,回到家,剛剛坐下,家里人就問,今天在單位里有什么成績嗎?你想,這個被如此追問的成年人,當時作何感受。
其實,稍微改變一下提問的方式,就可以得到完全不一樣的效果。
從原來的“今天在學校里面學到了什么”,變成現在的“今天在學校里面有什么好玩的事情。”
把學到什么,變成好玩的事情。
好玩的事情,是相對具體的,孩子可能會回想起今天課間與同學玩的游戲,或者會跟家長分享,今天聽到的有趣的事情。
現在我的女兒睡覺之前,我常常問我女兒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今天有什么好玩的事情嗎,女兒豆丁會跟我說,今天騎兩輪車從斜坡上滑下去很好玩,如此等等。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今天有什么難過的事情嗎?我希望這個問題,讓女兒明白,爸爸不只是關心的“高光”時刻,也關心的“灰暗”時刻。女兒聽到我的這個問題,有時會說,今天出門的時候,摔了一跤,哭了。這樣的時候,我會對女兒說,那一定很痛。
另外還有一點要注意,不要這樣提問:在學校里面有沒有好玩的事情。
問有沒有是一種相對封閉的判斷式的問題,孩子只能回答有或者沒有,然后就沒有其他的。
問有什么好玩的事情,就把問題的面給打開了,這是一個發散性的問題,孩子回答這個問題的角度也會有很多。
其實在課堂當中,也是如此,少問,對不對、是不是,這樣判斷式的問題,要多問,諸如“你發現了什么”,“你還想說什么”等開放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