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味特別重的這味藥,有什么功能呢?溫中下氣、止痛。我們之前有講過,這味藥不是補藥,但是它很能夠把這個陰濁之氣掰開來、往下打。
可能是因為這樣子,所以我們條文后面有說“得湯反劇者,屬上焦”,這是在說,吃了吳茱萸湯之后,反而吐得更厲害,這代表了讓人吐的痰飲不在吳茱萸的作用范圍,這味藥是比較從中焦開始往下打的。而適用小半夏湯的那個痰飲,位置比吳茱萸湯的作用點要高,所以打不到,即使被吳茱萸扯下來一些些,也是更多痰飲砸到胃里。
但,如果是中、下焦的陰邪,吳茱萸就很好用了。
把這個陰邪破掉了之后、往下通了,我們說“不通則痛”,所以止痛的效果也相當好的,止什么痛?很多種哦!從頭到腳都有。臨床上抓主證就是了,咳逆。咳逆就姑且算它是因為痰飲往上浮,吃了吳茱萸之后痰飲降下去了、上沖的氣也降下去了,這個肺也就輕松了。
寒熱。至于說“寒熱”……說起來,我過去看《神農本草經》的“寒熱”這兩個字的時候,都疏忽啦。怎么講呢?從前看《神農本草經》的“寒熱”,直接想到的就是小柴胡湯的這個“往來寒熱”,發燒又不發;或是一般感冒的先惡寒再發熱。直到最近讀書,才發現不是這么回事兒。所以,過去教過的某些藥有“寒熱”這兩個字的,恐怕要再回去重新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