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正式公布。
意見主要以促進中部崛起為目標,尤其是特殊背景下促進湖北省高質量發展也需要得到重點關注。
下面,帶大家一起梳理一下關注度比較高的內容。
NO.1 | 壹
第一,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
在這一塊,我們能夠看到武漢和合肥成為排頭兵,而且是兼具長江經濟帶概念。尤其是合肥,身兼中部地區、長三角地區和長江經濟帶等多重屬性。
長株潭作為整體出現說明其一體化水平很高,在非省會城市中,吉安和洛陽成為最大贏家。
此外,有一點同樣值得重視:山西作為資源型城市聚集的省份,試點轉型值得期待。存在感很低的太原乃至山西,需要一個轉型的突破口。
第二,提高關鍵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自主創新這一塊,合肥的優勢很大。加快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同時,還要承擔探索國家實驗室建設運行模式的重任。
那么,問題來了:合肥為何能夠在自主創新領域拔得頭籌呢?當然離不開中科大了??梢赃@么說,(合肥)集一市甚至(安徽)一省之力支持中科大,中科大也以一己之力撐起了半邊天。
武漢信息光電子、株洲先進軌道交通裝備、洛陽農機裝備等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也是榜上有名,這三者不僅是在中部地區,在全國范圍內也是優秀的存在。
第三,主動融入區域重大戰略
融入中部地區以外的重大戰略需要考慮到地緣因素,比如安徽本身就是長三角地區成員,自然要充分融入長三角;河南和山西都是黃河流域的重要省份,如何實現黃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就成為了重中之重,二者距離京津冀很近,尤其是山西,融入京津冀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
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都是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發揮各自的作用。
第四,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城鄉融合,就是大家熟悉的區域一體化,也叫都市圈或者城市群。區域一體化的發展,涉及的因素比較多,比如中心城市的能級(向心力)、地理優勢和區劃問題(是否跨?。┑取?/span>
中部地區實力比較強的都市圈有武漢都市圈、長株潭都市圈、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等。山西中部城市群指的是以省會太遠為中心的城市群,而剛剛起步的南昌都市圈也會被培育發展。
此外,再次明確了武漢和鄭州的國家中心城市地位。長沙、合肥、南昌和太遠,作為省會城市,需要發揮區域內輻射帶動作用。
非省會城市中,從經濟和人口角度來看,洛陽、襄陽、阜陽、贛州、衡陽和大同等區域重點城市,也要發揮各自的優勢。
NO.2 | 貳
第五,推動省際協作和交界地區協同發展
區域內高質量發展,自然離不開省際和交界地區的協同發展,此前關注度比較高的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也是如此。
贛南處在江西和廣西、福建和廣東的交界處,大別山處在安徽和湖北、河南交界處。革命老區的發展既要靠政策,也要看跨界協作發展的水平。
我們還看到了,意見支持部分城市跨江或跨河發展,比如長株潭、南昌、太原、荊州和蕪湖等。
第六,堅持綠色發展,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部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越來越被大家認可了,比如近日鄭州乃至河南的暴雨,雖然形成的原因很復雜,但與自然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系。
中部地區的湖和河很多,比較出名的有鄱陽湖、洞庭湖、淮河、漢江、湘江、贛江、汾河等,當然,長江、黃河也流經中部地區部分省市。這些都需要加強保護,而且還要形成生物多樣性系統。
第七,加快內陸開放通道建設
所謂開放通道建設,就是交通體系建設。高鐵、航道、航空和公路等一個都不能少。就中心屬性角度來講,武漢、鄭州和合肥等都被委以重任。
中部地區,顧名思義就是我國的中間地帶,其交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部地區的交通網絡的作用不僅在于完善國家交通體系,還在于對外交流等。
第八,打造內陸高水平開放平臺
中部地區目前已有的開放平臺有很多,安徽、河南、湖北和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湖南湘江新區和江西贛江新區都是國家級新區,鄭州和長沙依靠航空優勢也都有臨空類經濟示范區。
未來,國家將鼓勵武漢、南昌、合肥和太原等地建設臨空經濟區。鄭州-盧森堡空中絲綢之路雖然大家關注不多,但從字面上也能略知一二。
江西的存在感也不高,經常有“某某環江西圈”的梗傳來傳去。意見提到了要推動江西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2020年4月已獲批),目的就是要實現江西作為內陸地區的崛起。
那么,江西如何實現崛起呢?主動融入“一帶一路”,積極參與長江經濟帶發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是比較穩妥的方式。
NO.3 | 叁
總之,中部地區想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內部協作的同時,還要主動融入其他區域發展戰略,聯動與融合才是必勝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