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垂體腺瘤協作組
催乳素(Prolactin,PRL)腺瘤是最常見的功能性垂體腺瘤,約占成人垂體功能性腺瘤的40~45%,以20~50歲的女性患者多見,成人患者男女比例約1:10。 規范化的診斷和治療垂體催乳素腺瘤對恢復和維持正常腺垂體功能、預防腫瘤復發等具有重要的意義。
1. 臨床表現(略)
2. 診斷
典型臨床表現結合高催乳素血癥的實驗室檢查與鞍區影像學檢查,可作出催乳素腺瘤診斷。
2.1高催乳素血癥:對疑診垂體催乳素腺瘤的患者,靜脈取血測催乳素的要求是:正常進食早餐(種類為碳水化合物,避免攝入蛋白質和脂肪類食物),于上午10:30-11:00休息半小時后靜脈穿刺取血。如果血清催乳素>100~200ng/dl,并排除其他特殊原因引起的高催乳素血癥,則支持催乳素腺瘤的診斷。如血清催乳素<100ng/dl,須結合具體情況謹慎診斷。
2.2鞍區影像學檢查:鞍區MRI增強影像有助于垂體腺瘤的發現,動態增強成像有助于垂體微腺瘤的發現。
3. 鑒別診斷(略)
4. 垂體催乳素腺瘤的藥物治療
4.1 藥物治療適應證
對不同大小的垂體催乳素腺瘤,其治療的目的是不一樣的。對催乳素微腺瘤患者,治療的目的是控制PRL水平,保留性腺功能和性功能;對催乳素大或者巨大腺瘤患者,除了控制PRL水平、保留垂體功能之外,還要控制和縮小腫瘤體積,改善臨床癥狀,防止復發。
藥物治療的適應癥包括:不孕不育,腫瘤引起神經系統癥狀(尤其是視力缺失),煩人的泌乳,長期的性腺功能低下,青春期發育改變,預防婦女由于性腺功能低下引起的骨質疏松。輕度的高催乳素血癥,月經規則,想懷孕的婦女需要治療。
4.2 藥物選擇
多巴胺激動劑(Dopaminergic Agonist, DA),為PRL腺瘤患者的首選治療,目前主要有溴隱亭(bromocriptine, BRC)和卡麥角林(cabergoline, CAB),其他還有培高利特(pergolide)和喹高利特(quinagolide)。藥物能使絕大多數病人PRL水平正常和腫瘤體積顯著縮小,而且藥物治療適用于各種大小的腫瘤。由于培高利特和喹高利特較少使用,因此本共識不做推薦。
4.2.1 溴隱亭
服用方法:BRC(2.5mg每片)治療的初始劑量為每天0.625-1.25mg,建議晚上睡前跟點心口服。每周間隔增加1.25mg直至達到每天兩片或三片。通過緩慢加量計劃和睡前跟點心同服的方法來減少上胃腸道不適和直立性低血壓的副作用。每天7.5mg為有效治療劑量,如果腫瘤體積和PRL控制不理想,則可以逐步加量至每天15mg。繼續加量并不能進一步改善治療效果,因此不建議15mg以上的大劑量,而是建議改為CAB治療。由于BRC已經證實其安全有效,且價格相對便宜,在我國大部分醫療部門可以提供,因此溴隱亭為我國推薦治療催乳素腺瘤的首選藥物。
4.2.2 卡麥角林
服用方法:CAB(0.5mg每片)的初始治療劑量為每周0.25~0.5mg,劑量每月增加0.25~0.5mg直到PRL正常,很少需要劑量超過每周3mg。對比BRC,CAB服用更方便,病人耐受性更好,對溴隱亭耐藥的患者可選用CAB治療。
4.2.3 藥物副作用
BRC副作用包括:頭痛、頭暈,惡心、嘔吐、消化性潰瘍等消化道癥狀,鼻腔充血,便秘,體位性低血壓,嚴重的患者甚至會出現休克表現;乏力、焦慮、抑郁、酒精不能耐受;藥物誘發垂體瘤卒中。CAB副作用同溴隱亭,消化道副作用比溴隱亭輕,其他包括精神疾病,潛在的心臟瓣膜病。
4.3催乳素微腺瘤治療
臨床上治療PRL微腺瘤的首要目的是保留性腺功能和生育功能,而藥物治療能顯著有效地達到這一目的,即藥物能有效得控制PRL水平,而且經過長期有效的DA治療,微腺瘤經常縮小,有時會消失。
由于只有5~10%的微腺瘤進展為大腺瘤,因此,控制腫瘤體積不是藥物治療的首要目的,對于不想生育的婦女可以不接受DA治療。停經的婦女可以接收雌激素治療,但應該對PRL水平進行定期評價,包括復查動態強化MRI以觀察腫瘤大小變化。
4.4 催乳素大腺瘤和巨大腺瘤治療
治療催乳素大或者巨大腺瘤患者,除控制PRL水平、保留垂體功能之外,還要縮小腫瘤體積以改善臨床癥狀。除了急性腫瘤卒中誘發視力急劇下降需要急診手術減壓之外,DA仍然是絕大多數催乳素大或巨大腺瘤患者的首選治療。對于敏感病例,開始藥物治療后1或2周內即可以使PRL水平迅速下降,同時腫瘤明顯縮小,視力改善。DA治療通常能有效恢復視覺功能,其效果與外科行視交叉減壓手術相當。所以,視野缺失的大腺瘤患者不再被認為是神經外科急癥。但在一些耐藥病例,藥物治療幾個月腫瘤體積也不會明顯縮小。腫瘤的持續縮小乃至消失需要幾個月或甚至幾年的時間。藥物治療后定期的MRI復查是需要的,開始治療后的3個月一次,之后半年復查一次,以后可以間隔長一些。
治療的目的是PRL水平盡量控制在正常水平,為了能最大程度地縮小腫瘤體積甚至于促使腫瘤消失,最好是降低PRL水平到可能的最低值。即便PRL水平下降到正常范圍,仍需服用足量的DA用以進一步縮小腫瘤體積。當PRL水平保持正常至少兩年,腫瘤體積縮小超過50%,才考慮DA逐步減量,因為在這一階段,低劑量能維持穩定的PRL水平和腫瘤大小。然而,停止治療可導致腫瘤的增大和高催乳素血癥的復發。基于這一原因,對大或者巨大腺瘤患者藥物減量或停用后必需進行嚴密隨訪。
5. 垂體催乳素腺瘤的外科治療
垂體催乳素腺瘤選擇手術治療需根據以下情況綜合判斷:腫瘤大小、血催乳素水平、全身情況、藥物治療反應,患者的意愿以及對生育的要求。微腺瘤占垂體催乳素腺瘤大部分,且絕大多數不會生長,所以手術干預通常不作為首選。
外科治療目的:(1)迅速緩解內分泌異常,血催乳素降至正常范圍。(2)保留正常垂體功能。(3)盡可能減少腫瘤復發。(4)腦脊液漏修補術。
絕大多數手術可以采用經鼻蝶竇入路,只有少數耐藥的侵襲型巨大垂體腺瘤需要開顱手術。近年來,隨著神經導航及內鏡等儀器設備的發展及手術微創技術水平的提高,經驗豐富的手術團隊可以使經蝶竇入路手術更精確、更安全、損傷更小、并發癥更少。因此,經蝶竇入路手術也是垂體催乳素腺瘤患者除藥物治療之外的另一選擇[11]。
手術適應證:(1)垂體微腺瘤經藥物治療3~6個月無效或效果欠佳者[5]。(2)藥物治療反應較大不能耐受者。(3)巨大垂體腺瘤伴有明顯視路壓迫,藥物治療無法控制血催乳素和縮小腫瘤體積。或經藥物治療3~12個月后,血催乳素水平降至正常,但腫瘤體積仍沒有變化,需考慮垂體無功能腺瘤可能[6]。(4)侵襲性垂體腺瘤伴有腦脊液鼻漏,或藥物治療后出現腦脊液鼻漏者。(5)帶瘤生存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足或拒絕長期服用藥物治療者。(6)藥物治療或其他原因引致垂體瘤卒中,表現劇烈頭痛和急劇視力減退者。(7)垂體大腺瘤伴囊變,藥物治療通常無法縮小腫瘤體積。(8)經驗豐富的術者認為有較高手術全切除預期,且充分考慮到患者手術的意愿[6]。
手術幾乎沒有絕對禁忌證,相對禁忌證絕大多數與全身狀態差及臟器功能障礙相關。對于這些患者,應在手術治療之前進行治療,改善全身情況。
手術療效與手術者的經驗、腫瘤的大小、侵襲程度及病程有關。微腺瘤的手術效果較大腺瘤好。在多數大的垂體治療中心,60%~90%的微腺瘤患者術后催乳素水平可達到正常,大腺瘤患者達到正常的比例則較低,約為50%,而巨大侵襲型垂體瘤的術后生化緩解率幾乎為零。術前血催乳素水平與術后緩解率呈負相關,可作為判斷手術預后的參考指標,患者術前血催乳素<200ng>200ng/mL的患者[8]。多巴胺激動劑能使部分腫瘤纖維化,但是否增加手術的困難和風險,尚存爭議。近來有作者認為術前藥物治療可以提高腫瘤全切除率[7]。術后催乳素水平正常的患者中,長期觀察有0%~40%患者會出現復發。影響復發判斷的因素是術后緩解標準、隨訪時間和垂體微腺瘤所占比例。術后5年復發率約為20%。術后第一天的血PRL水平能比較準確地反映預后情況,可以作為手術療效的評價指標之一。有術者認為,術后即刻催乳素水平降至10ng/ml以下者,術后5年未見復發[9]。垂體大腺瘤復發率明顯高于微腺瘤[10]。術后輕度催乳素升高者,也可能是因為垂體柄偏移或手術損傷垂體柄導致的垂體柄效應有關系,而不一定表示腫瘤殘留或復發。
經蝶竇手術的內分泌并發癥包括垂體前葉功能低下、一過性或持續性尿崩癥以及抗利尿激素(ADH)分泌不當,術后持續性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的發生率與腫瘤體積大小呈負相關。其他并發癥包括視神經的損傷、周圍神經血管的損傷、腦脊液鼻漏、鼻中隔穿孔、鼻竇炎、顱底骨折等,其中罕見的并發癥包括頸動脈海綿竇段的損傷等,可危及生命。但是,近年來,有經驗術者的垂體瘤手術并發癥發生率逐年下降。垂體微腺瘤的手術并發癥發生率總體不超過5%,死亡率<1%,并發癥多為一過性尿崩。雖然開顱手術的并發癥發生率高,但耐藥的巨大垂體腺瘤畢竟少數,手術目的為盡可能縮小腫瘤體積,而非全切腫瘤。推薦患者到有豐富垂體瘤手術經驗的醫院完成手術,這樣可以減少手術并發癥,保留殘存垂體功能,提高手術療效。< span=''>
6. 垂體催乳素腺瘤的放療(略)
7. 垂體催乳素腺瘤患者的妊娠相關處理
基本的原則是將胎兒對藥物的暴露限制在盡可能少的時間內。溴隱亭對胎兒安全性較高,垂體催乳素腺瘤婦女應用溴隱亭治療,懷孕后自發流產、胎死宮內、胎兒畸形等發生率與正常婦女妊娠的產科異常相近;催乳素微腺瘤患者懷孕后瘤體較少增長,而大腺瘤患者懷孕后瘤體增長可能性達25%以上。
在妊娠前有微腺瘤的患者,催乳素水平降至正常,恢復規律月經后可以妊娠。但由于黃體功能維持的需要,應在孕12周后停藥;對于有生育要求的大腺瘤婦女,需在溴隱亭治療腺瘤縮小后方可允許妊娠,妊娠期間,推薦全程用藥。
正常人懷孕后PRL水平逐漸升高,但最高不超過300-400ng/ml。對孕前垂體催乳素腺瘤的患者主要應注意臨床表現,如出現視野缺損、頭痛、視力下降,特別是視野缺損或海綿竇綜合征,如出現腫瘤卒中應立即加用溴隱亭,若1周內不見好轉,應考慮手術治療并盡早終止妊娠(妊娠接近足月時)。
8. 垂體催乳素腺瘤患者的哺乳期用藥
沒有證據支持哺乳會刺激腫瘤生長。對于有哺乳意愿的婦女,除非妊娠誘導的腫瘤生長需要治療,一般要到患者想結束哺乳時再使用多巴胺受體激動劑。
9. 垂體催乳素腺瘤患者的不孕不育相關治療(略)
《 中國垂體催乳素腺瘤診治共識 ( 2014 版) > 編 寫 組 執 行 秘 書:姚勇、朱惠娟,吳哲褒、郁琦,王鏞斐,劉阿力,賈旺,吳群,毛志剛,王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