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德州運河的支流

歷史上,德州(今德城區)一直是古黃河入海流經之地,至今保留有黃河涯、李船頭、孫家河涯等古村莊名。由于黃河多次遷徙、改道,自金明昌五年(1194年)后已不經德州。歷史所稱九河,均為黃河分支,德州境內亦有“九河”之馬頰、鬲津、鉤盤3河道。千百年來,黃河多次兇猛大決,時而沖刷出新的河道,如漢元封二年(前109年),黃河自館陶大決,自館陶經高唐至德州的屯氏河同時出現。到隋代人工開鑿大運河時,德州段即循屯氏河故道而開挖。自明代以來,德州一帶還人工開挖過運河的減水河(四女寺減河和哨馬營減河)等。

黃河故道

《書經·禹貢》載有“九河既道”,言古黃河下游分9支入海。九河謂徒駭、太史、馬頰、胡蘇、簡、潔、鉤盤、鬲津、覆釜諸河,其中馬頰、鉤盤、鬲津3條河在德州境,可見古代德州是黃河入海流的重要流經地。到齊桓公元年(前685年)時,“九河”已“塞其八流”。

自有文字記載以來,黃河經歷了6次大規模遷徙改道,其中有兩次流經德州。

第一次,周定王五年(602年),黃河在宿胥口(今河南省滑縣西南道口鎮)大決東徙,自滑縣、濮陽一帶經清豐、內黃、南樂、冠縣、博平、高唐、恩縣、德州、吳橋、東光、滄州、靜海由天津入海。流經德州的一段河道,由恩縣自焦家寺入境,西北向流經九龍口(今九龍廟村),又東北向流經果子李村,又西北行至曹村西(自果子李至曹村西為鉤盤河故道),又西北至九劉莊出境。這段河道共穩定400余年,到漢文帝時(前179~前157),始決口并淤積斷流。此后,經一個時期的漫流,到漢元封二年(前109年),黃河自館陶大決,遂分屯氏河北流,經清豐、高唐、夏津、恩縣、德州,出德州境北行,基本循今運河一線。本次境內黃河走向,由恩縣自甜水鋪入境至九龍廟,又西北行四女寺,又北行至桑園鎮出境。至漢成帝建始年間(前32~前29),屯氏河九龍廟以西河道湮,遂分屯氏別河北瀆,自九龍廟循周、漢大河故道至果子李村,又東北行至避雪店出境,自吳橋、寧津、慶云、無棣至大沽口入海。

王莽新始建國三年(11年),黃河決魏郡(河北省磁縣南)主流東徙后,原流經德州的黃河故道遂淤廢。漢文帝以前的周、漢大河,后世稱“王莽枯河”;屯氏別河北瀆,稱“老黃河”。隋大業四年(608年)開永濟渠,德州境內一段即屯氏河。

第二次,宋慶歷八年(1048年),黃河在商胡堤(河南省濮陽東北)大決改道,史稱“商胡北流”。此后,宋嘉祐五年(1060年),黃河又在大名東決出一股,形成了二股河入海之態勢,南股循馬頰河入海,北股入永濟渠并奪老黃河入海。

金明昌五年(1194年),黃河在河南省陽武(今原陽縣)決口改道。從此,黃河不再流經德州市區。

四女寺減河

四女寺減河為衛運河減水河道,明永樂九年(1411年)挑挖。上口自四女寺經九龍廟(原屯氏河廢棄故道)入老黃河故道。自上口至老黃河故道稱南支河,長6公里,開挖時2.5公里為舊有溝渠,2.5公里系古路,1公里為平地。入老黃河后,東北行至果子李,又東北行至李小吳村出境。出境后循東北向經吳橋、寧津、樂陵、慶云,由無棣入海。全長228.5公里,德州市區境內31.1公里。

清初,四女寺減河“淤塞已平”。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雍正十二年(1734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嘉慶十年(1805年),雖經多次疏浚,至清末該河仍淤塞為廢河。

新中國成立后,為加強南運河的防洪能力,1955年、1957年、1971年曾先后3次進行疏浚和擴大治理,并更名為漳衛新河。1957年,治理后的河道,經歷了1963年特大洪水,分減衛運河洪水流量達1180立方米/秒。1972年,疏浚拓寬后,減洪流量為1500立方米/秒,排澇流量為400立方米/秒。

四女寺水利樞紐工程

四女寺分洪閘

四女寺水利樞紐泄洪大閘鳥瞰

漳衛新河岔河

岔河為四女寺減河的重要泄洪人工渠道。為加強漳衛河流域防洪能力,保證冀、魯廣大地區和津浦鐵路安全,解除洪水對天津市威脅,水電部于20世紀60年代后期決定開挖漳衛新河工程,要求四女寺泄洪閘下減洪流量達到3500立方米/秒,在超標準洪水的情況下,強迫行洪5000立方米/秒。為此,一要擴大治理四女寺減河,使四女寺至大王鋪段減洪流量由原1180立方米/秒達到1500立方米/秒;二要在四女寺樞紐南進洪閘與節制閘之間增建北進洪閘,其下另辟岔河,承瀉洪水能力2000立方米/秒,排澇780立方米/秒。岔河河線循老減河左側鉤盤河開挖,于河北省吳橋縣大王鋪匯入原減河,全長43.4公里。岔河開挖工程于1971年10月動工,1972年春,完成主河道開挖任務。德州市區一段河道,自四女寺北進洪閘至田隴莊出境共22公里。

漳衛新河岔河

哨馬營減河

哨馬營減河,位于德州城西北6公里。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夏,運河水漲,在哨馬營老虎倉和桑園鎮(今吳橋)等地漫決。次年7月,哨馬營等地運河再次漫溢。山東巡撫岳睿建議就勢疏導,“開挖新渠,以資分減”。經直隸、山東兩省官員會合勘查,決定在哨馬營開挖減河,東行至陳公堤,由曹村村西入鉤盤河故道,東北至吳橋縣玉泉莊入四女寺減河后歸海。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建成,進口滾水壩長30丈,壩脊較河底高1丈6尺。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將滾水壩中間20丈落低2尺,全壩共30孔,挑挖河道長5983米。

哨馬營減河在乾隆年間一直暢通,“照歲修之例,每年疏?!?。嘉慶年間,哨馬營減河逐漸淤塞,至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河身盡成民用”。道光四年(1824年),山東巡撫琦善曾奏請再開哨馬營減河,未能實施。舊志稱哨馬營減河為北支河,至今閘子村還可覓見減水石壩遺跡。閘子村和長莊村即處原河堤上。

橫河

1972年春,為實現德州市區引黃灌溉,開挖橫河。東起果子李村減河西岸,西至陳公堤口村岔河東岸,全長5公里。工程設計為河口寬43.5米,底寬3.5米,深8米。東端設有4孔兩閑閘,兩端有2孔雙閑閘和兩個110千瓦、205千瓦的排灌揚水站。橫河是減、岔兩河相通的關鍵工程,可把通過減河河道的水源引入岔河,再通過岔河七里莊攔河閘,把水頂托至四女寺瀉洪閘入運河,形成以橫河為穿梭的減、岔河相通的格局。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明清時期,在河北東部開鑿的五條河流,為何卻是為另一條河流服務
董子與德州二
大運河三問:為何斷航?為何復航難點在山東?如何穿越黃河?
“源”來如此!五河交匯處是京杭大運河北起點
“天空之眼”俯瞰五河交匯時空變遷
大運河京冀段全線互聯互通!沿途美景名勝有哪些?收藏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密市| 青州市| 丁青县| 根河市| 中卫市| 喜德县| 涿州市| 龙口市| 年辖:市辖区| 绥德县| 友谊县| 揭东县| 玛沁县| 农安县| 长岛县| 鄂托克前旗| 巨野县| 彰化县| 云安县| 甘泉县| 新巴尔虎右旗| 马关县| 冕宁县| 绥化市| 开江县| 山阴县| 孟津县| 肃南| 肥乡县| 历史| 东乡族自治县| 彰武县| 资溪县| 闻喜县| 乌兰浩特市| 盐山县| 肃北| 呼玛县| 离岛区| 吴忠市| 双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