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
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
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歸。
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
在晚唐詩人中,李商隱有著獨特的成就。但是這位有絕世才華的詩人,卻一生潦倒。他年輕的時候,以豪邁的心情,遠大的抱負,絢麗的詩篇,初露頭角,以為可以干出一番事業。可是李唐王朝的沒落,給他帶來了悲劇,在牛李黨爭的夾縫中成了犧牲品。李商隱的詩也因此帶有一些凄涼的情調。
這首《落花》詩,用象征的手法,哀嘆理想的幻滅。所有在深沉的情緒和熾熱的語言中,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執著的愛。
“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一開頭沒有寫花,而是寫賞花的人。詩人安排了這樣的環境:花開的地方,有園有閣。花在園中開放,人來閣上賞花,這時春光正好的時候。現在是“高閣客竟去”,因為“小園花亂飛”了。花已飄零,誰還來欣賞呢?開頭這樣冒出一句,給人以突然的感覺,“竟”是竟然,詩句中含有惋惜的感情。于是下面句句是追敘過去落花的情景。
“ 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春天艷陽高照,花枝招展,長長短短的連接著小園中彎彎曲曲的小路。曾幾何時,花兒開始謝了,慘淡的顏色伴著夕陽的余暉。這時客在高閣賞花,產生了春光即將消逝的惆悵。
“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歸。”寫到了正題“落花”,昨天還開滿枝頭,今天就是殘花滿地,小園的曲徑上,高閣的臺階上,到處都是落花。看到這些凋零的花瓣,詩人不忍動手去打掃。既然花瓣已落,枝頭空空,春光已經過去了。這時無可奈何的客觀事實面前,詩人卻在冥想:今天花兒謝了,明天的春天,盼望它們再度歸來。真是望眼欲穿啊。
“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小園的花隨春光而去,高閣的賞花人看到這落紅滿地,黯然傷神,所追求的結果只落得淚下粘衣。這首詩,除了首句,句句倒敘,句句逆轉,在回腸蕩氣的韻味中表現出深沉的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