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是古代詩人中少有的刻意追求詩意美的詩人,他的詩大多意境凄迷唯美,讀起來令人憂傷而心醉。
落花
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
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
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歸。
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
李商隱的這首《落花》,寫于會昌五年(845),當時,李商隱因為母親去世,服喪家中。
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
高高的閣樓上,客人都已經離去,小園里的落花,四處亂飛。
花并是客人離去之后才亂飛的,花一直都在亂飛,只是詩人在客人離去后,才注意到花的飄零。此時花的飄零與詩人的落寞融為一體,“亂”既指花之飄落,亦暗含詩人內心之迷亂。
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
落花隨風飄落,灑向彎彎曲曲的小路,遠遠追送著那落日的斜暉。這一聯將詩人迷亂的內心,隨曲徑和迢遞落花遠展開去,將人去花落的小境界溶于富于時空感的大境界中。
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歸。
落花狼藉,讓人肝腸寸斷,不忍拂掃,望眼欲穿,企盼著你歸來。
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
我的內心已落花枯萎,換取的,只有淚下沾衣。
此詩的妙處,在于詩人與落花融為一體,讀詩中的每一句,你分不清是寫落花還是寫詩人自己,達到了《文心雕龍》中所說的“婉轉附物,怊悵切情”的高超境界。
首聯客竟去,花亂飛,詩人與花已漸漸融為一體,詩人因客去而傷心,花因春去而飄零,亂字將詩人的心緒與花的情感聯結在一起。
花四散飄零落在彎彎曲曲的小路上,詩人的內心寂寞而無處安放,花依依不舍地遠送斜暉,因為日落之后,一天又盡,春去愈遠,詩人的目光也隨落花迢遞,遠送客去。
春去難歸,客去難回,落花狼藉,是花破碎的心,亦是詩人決堤的情,所以未忍掃。花存一念心盼春歸,人存一絲希望盼客歸,但望眼欲穿而不見歸。
最后,詩人的心與落花一樣,隨春盡而枯萎,一片癡心,換取的不過是淚下沾衣。
沾衣,也指落花沾衣,是詩人與落花的相互憐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