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那么在飲食文化中,唐朝人又有怎樣的表現(xiàn)呢?唐代的經濟文化高度發(fā)展,相比之前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異域飲食與當今相互融合。作為資深吃貨的筆者當然不會放過了。
1
米食與面點是最常見的飲食方式
2
各類副食搭配在當時也非常重要
當時烹飪方式主要是蒸、煮、烤。據記載太宗李世民就是一個資深吃貨,他的的心頭好是筍,每逢春筍上新,還要宴請臣子一同享用,寄托了對大唐的發(fā)展就如春筍一樣的發(fā)達強盛的美好祝愿。
當時新科及第會舉辦燒尾宴來一同慶賀,主人要準備豐富的酒、食物、音樂和舞蹈來招待客人,可以說是非常豐盛又熱鬧了。
3
飯后甜點也是必不可少
吳曾的《能致齋漫錄》記載:“俗例以早餐小食為點心,自唐代之時,已有此語”。
1972年新疆的吐魯番就出土了各式各樣的點心,制作非常精美,有的像麻花、有的像花瓣。主要是用小麥制作而成。
參考文獻
1《全唐詩》
2王賽時《唐朝飲食》
3《唐六典》
4《太平廣記》
5吳曾《能致齋漫錄》
作者
錦年,自由撰稿人,歷史學愛好者,致力于研究歷史。期望用歷史垂訓鑒戒,塑造集體記憶,鑒往知來。
喜歡本篇內容請給我們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