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ASCO在結直腸癌方面的進展依然多而不精。隨著月底大會召開,找藥寶典會持續跟進。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幾個小型研究。這幾個研究的特色是均為口服為主方案,瞄準難治、高齡晚期患者,為大家在選藥困難時提供一定的解決方案建議。
研究一:樂伐替尼≥4線治療難治結直腸癌,疾病控制率70%(摘要號3538)
樂伐替尼是國內已上市的肝癌方面的靶向藥物,其在藥物屬性上類似瑞戈非尼,是一種多靶點的抑制劑(VEGF受體1-3,FGF受體1-4,PDGF受體a, RET, KIT)。但是瑞戈非尼目前在實際使用中往往因為毒副反應而需要調量。因此,一項來自日本的學者們開展了一項II期臨床研究,他們探索了樂伐替尼在晚期標準化療后耐藥的結直腸癌患者的療效。
研究招募了30例晚期結直腸癌患者,這些患者均為標準治療(包括氟嘧啶,奧沙利鉑,伊立替康,貝伐單抗,西妥昔單抗和TAS-102)失敗后的患者,37%的患者接受過3線治療方案,53%的患者接受至少4線治療方案。體質在0-1分,但不允許之前使用瑞戈非尼。所有患者口服樂伐替尼,劑量為24 mg,每日一次,28天一個周期,直到不可接受的毒性或疾病進展。
結果顯示:30例患者中,2例患者出現部分緩解,有效率為6.7%,19例患者病情穩定,DCR為70.0%。中位數PFS是3.6個月(95%可信區間:2.6-3.7)。最常見的3級不良事件分別為高血壓(53%)、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升高(13%)、血小板減少(10%)和厭食癥(7%)。
樂伐替尼是首次嘗試結直腸癌的使用,但該藥在其他多種癌種中目前都很活躍,耐受度也不錯。此次的超后線嘗試使用,整體的有效率雖不高,但控制病情不發展的能力還是不錯,DCR70%,也是我們平時可考慮加用的治療藥物。
一42歲女性患者,確診為晚期肺腺癌伴骨和腦轉移。基因檢測發現EGFR19Del陽性,于2014年2月開始用一代EGFR-TKI厄洛替尼(特羅凱)治療。同年12月耐藥后用化療。2015年10月,疾病再次進展,組織石蠟切片(FFPE)NGS測得19Del及T790M繼發突變,遂用三代TKI奧希替尼治療,服用了將近三年。
研究二:阿帕替尼治療難治復發晚期結直腸癌,疾病控制率60.4%(摘要號3527)
阿帕替尼是目前國內已上市的口服的多靶點小分子靶向藥物。目前在多個癌種中都有作用。今年ASCO結腸癌部分首次報道了阿帕替尼單藥治療難治復發晚期結直腸癌患者的臨床數據。研究招募了中國廣東14家醫院的48名患者,這些患者均為至少接受兩種標準化療包括氟尿嘧啶、奧沙利鉑和伊立替康在內失敗進展后的晚期結直腸癌患者。給予阿帕替尼 500mg ,每天一次的劑量治療。
結果顯示:48名接受治療的患者中,4名病人獲得部分緩解,有效率ORR為8.3%,22例病情穩定,疾病控制率DCR為60.4%。在10.3個月的中位隨訪時間后,41名可評估的患者的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和總生存期(OS) 分別為4.7個月和9.7個月。最常見的3/4級不良事件包括高血壓(12.5%)、手足綜合征(10.4%)、血小板減少(10.4%),蛋白尿(8.3%)和口腔粘膜炎(6.3%)。
這個方案的有效率并不是很高,但是對于晚期難治特別是如果已經耐受不住多藥化療的患者來說,也是一種治療選擇。摘選出供大家參考。
研究三:TAS102+貝伐單抗治療70歲以上晚期結直腸癌患者,有效率40.5%(摘要號3548)
老年患者一般很難耐受結直腸癌傳統的多藥聯合方案。在今年的ASCO上,來自日本的一項小型研究探索了70歲以上晚期結直腸癌患者的一種可行治療方案。他們最終招募了39名高齡患者,這些患者無法接受奧沙利鉑為基礎的或伊立替康為基礎的多藥化療方案。所有的患者接受TAS102(口服,35mg/m2,每天一次,d1-5、d8-12天)+貝伐單抗(5mg/kg,靜脈注射,d1、15),每4周給藥一次,直到病情惡化。
結果:39名中位年齡77.5歲的患者,但是體能尚可,均為0-1分。最佳療效為40.5% (15/37),疾病控制率為86.5%(32/37)。3-4級較常見的不良反應為白細胞減少(71.8%)、中性粒細胞減少(48.7%)、厭食癥(12.8%)、發熱性中性粒細胞減少(10.3%)和疲勞(10.3%)。無治療相關死亡報告。
TAS102是一種口服的化療復合物,使用方便,療效優于目前國內的口服型化療藥物。在此研究中,TAS102+貝伐單抗在高齡初治晚期結直腸癌患者中產生了40.5%的高有效率,疾病控制率也高達86.7%,是可選用的高齡患者適用方案。不過3-4級不良反應稍顯高,實際中可考慮調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