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先定個小目標,比方先虧它一個億的。
文 ▍砂糖兔
加上姍姍來遲的長安汽車的半年報,東風、上汽、廣汽、北汽、一汽這六家大型國有汽車集團上半年成績單終于湊齊了。
除了一汽和東風,其他幾家集團都是保持盈利,業績增長,小日子過得相當不錯。
可是如果把這些財報數據掰開了揉碎了,刨除合資企業的這些利潤奶牛來看,真正作為民族脊梁的自主業務究竟賺了幾個錢?
最爭氣的竟然是廣汽
敢在半年報里說集團收入增加主要得益于自主品牌業務的,也就廣汽一家了。上半年廣汽集團的營業收入約214.29億元,同比增長 87.15%,凈利潤 39.81億元,同比增長達到了127.49%。
雖然半年報中廣汽集團并未給出旗下合資業務和廣汽乘用車貢獻的具體利潤額,不過廣汽乘用車的營收增幅達到178%,遠高于廣汽本田的9%和廣汽豐田的14.7%,對廣汽集團的業績貢獻遠超合資品牌。
也難怪廣汽乘用車公司已將全年銷售的目標從年初制定的30萬輛上調到了35萬輛,這是沖勁十足啊。
長安自主上半年表現欠佳,還是要靠福特
長安自主品牌去年可謂紅得發紫,但是進入2016之后明顯后勁不足,SUV市場被長城廣汽甩了老遠,轎車也沒有吉利風光。
上半年整個長安汽車的營業收入為358.02億元,同比增長8.32%,凈利潤達到54.91億元,同比增長了7.98%。
不過長安的盈利依然主要來自于大奶牛長安福特,上半年實現凈利潤 91.72 億元, 長安馬自達的凈利潤為 9.49 億元,再加上其他合資業務,一共為長安汽車貢獻了52.5億元的凈利潤(合資業務計入50%),再看總利潤的54.91億,可以算出自主業務貢獻的凈利潤只有2億多元。
上汽乘用車號稱要苦盡甘來了
之前一直保守詬病的上汽乘用車版塊,似乎要贏來了勝利的曙光。
上半年上汽集團整體營業收入3512.65億元,同比增長8.54%;凈利潤150.6億元,同比增長6.31%。其中上汽大眾凈利潤為118.29億元,上汽通用凈利潤為86.59億元,兩家加起來貢獻的利潤超過102億元。
不過上汽集團副總裁、乘用車公司總經理王曉秋說了,上汽乘用車公司從7月起將在制造環節實現盈利。為啥要加上個制造環節呢,因為上汽自主在研發上有40億到50億元的支出,這部分投入沒有進行資本化,算在財務報表里的話也就增加了很大一部分開支,上面提到的廣汽乘用車這部分開支已經資本化了,所以不影響它的盈利表現。
而根據王曉秋的說法,如果要cover掉這四五十億的研發支出,上汽自主品牌的年銷量達到40萬至50萬輛時,就能實現盈利。
北汽自主的虧損要靠奔馳填補
由于北京奔馳近年來的逆天表現,北汽股份的營收表現也非常搶眼,上半年營收達到490.38億元,同比增長34.27%;凈利潤44.20億元,同比增長26.63%。
不過這44億的凈利潤中,北京奔馳貢獻了40.21億元,北京汽車(北汽自主業務)只貢獻了3.98億元。而且這還不能說明北京汽車已經實現盈利了。
根據財報顯示,北京汽車經營虧損由去年同期的8.43億元增加43.5%至12.09億元,主要是由于車型促銷力度的加大,換句話說賣得越多虧損越大。那為啥有了經營虧損還能有凈利潤呢?因為刨除經營之外,還有政府補貼啊……
共和國長子和次子的表現只能呵呵了
作為汽車工業中的“共和國長子”一汽和二汽(東風),表現卻是幾家中最差的,也真是讓人唏噓。
東風集團股份上半年營業收入為571.33億元,同比下滑13.2%;凈利潤67.59億元,同比減少1.8%,其中東風自主品牌風神和神龍公司(東風標致雪鐵龍)的表現都不好,風神的虧損更是超過2億元。
一汽集團由于一直沒有整體上市,沾不上一汽大眾的光,旗下兩個自主版塊一汽轎車和一汽夏利的表現簡直是丟人丟到家了。一汽轎車上半年凈虧損8.26億元,一汽夏利凈虧損5.19億元。
再看看沒有國企背景的長城,上半年凈利潤49億元;吉利,上半年凈利潤19億元……怎么說呢,這光腳的,給自己賺錢,和人家穿鞋的就是不一樣。
點擊下方圖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