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參微寒,甘淡養陰,潤肺止咳。
益胃生津,南長祛痰,北長滋陰。
(一)傳統用法
北沙參性微寒,味甘、淡,人肺、胃經。功效為潤肺止咳,益胃生津。
本品甘淡能生津液,寒能清熱,功能補肺陰,清肺熱。
1.陰虛肺燥咳喘常與貝母、麥門冬、天門冬等配伍。
2.溫熱病后陰虛津虧口燥常與生地黃、麥門冬、玉竹等配伍。
(二)用量標準
煎服10~15克。
(三)使用注意
寒客于肺咳嗽及肺胃虛寒者不宜使用;反藜蘆,惡防己。
(四)施治鑒別
北沙參與南沙參功用均有清熱生津,補充肺、胃陰津作用。南沙參力較薄。一般認為,南沙參祛痰作用較好;北沙參養陰滋潤性強;鮮者清熱生津之功則強。
(五)名醫絕招
王自立(甘肅省中醫院主任醫師)
北沙參主治陰虛燥咳,胃痞,咽痛,小兒畏食,舌紅少苔之指征者,陰虛陽亢必須用該藥;肺寒用人參,肺熱用沙參;凡久病陰虛津虧者,均可用北沙參。
但濕邪壅盛者,不宜應用,如誤用則會頭重如裹,疲乏無力,納差等。
北沙參配伍用量為30克。
治陰虛燥咳,配麥門冬、桑白皮、地骨皮、杏仁各10克,甘草6克。
治陰虛胃痞,配麥門冬、玉竹、陳皮、麥芽、白扁豆各10克。治小兒厭食證,配石斛、天花粉各12克,麥芽、山楂各12克,陳皮6克。
治咽痛,配玄參、僵蠶各15克,蟬蛻、王不留行各10克。
鄭陶萬(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主任醫師)
治療慢性胃病屬于氣陰虧虛者,癥見嘈雜反酸,以北沙參30克,配砂仁、雞內金、麥芽各15克。
(六)臨床妙驗
遷延性肺炎
孫成榆老師用北沙參、山藥各15克,水煎服,治療遷延性肺炎24例,病程為1~3個月,結果主要癥狀及體征消失無反復者12例,癥狀,體征消失者9例,無效3例(《吉林中醫藥》1981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