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四月天
高駿森
寫在前面的話
又是一年四月四,今天是外婆整80歲生日。做孫兒的我不能回去給她祝壽。關于外婆,其實我有許多話要說,有許多懺悔痛不欲生。我倆都是有故事的人,但這故事不能說的太多,太清晰。從我出門流浪說起,17年前的8月2日外婆徒步一個多小時在公路邊送我上車去縣城的一幕鏡頭,我在好幾篇文章里有提到,那鏡頭的心酸不亞于朱自清的《背影》。17年過去了,外婆從63歲老到了80歲,而她最疼最擔心的孫兒還是還是這樣以漂泊的形式像風一樣漂泊著,無歸無依。面對我,她什么都不說,我什么也說不出。鏡頭晃一晃,今年除夕前一天下午,我背著包站在兩位老人面前足足有10多分鐘,嘴唇動了無數字,最終沒有說出一個字,含著淚以逃的形式離開了故鄉。一個被醫生稱為用鐵人的堅強意志創造了生命奇跡的老人卻在這一刻,她沒有站起來目送我,低著頭沒有抬起來,我看見她兩眼淚水汪汪……
今年來不及寫文章,這篇《外婆的人間四月天》是去年外婆80虛歲我草促的一篇散文。今天找出來重讀,方方面面都是百般的不如意。但也沒有辦法,就謹以此文再次獻給外婆,祝您生日快樂!身體健康!
外婆生于民國二十六年農歷四月初四(1937年5月13)。54天后,震驚中外的抗日戰爭爆發了。在戰火紛飛的年月里,外婆度完了她全部的幼年和童年。
1940年,日本軍侵略到了遠安。這座僅1752平方公里的小縣城三分之二是山區,鬼子們像幽靈一樣尋了上來,進行慘無人道的燒殺搶奸。
四月的一個春天,花香鳥語,草木葳蕤。鬼子突然上山襲擊,四歲的外婆在路邊玩來不及跑回家躲進地洞,鬼子就扛著明晃晃的刺刀進村了。他們在村子里猖獗一番后,扛著刺刀在附近的山坡、田地等隱蔽地方捅上幾刀,帶上搶來的牲畜和糧食撤了。幼小的外婆看見一個鬼子扛著刺刀朝她的方向走來,情急中從容躲進了一叢荊棘林。鬼子來后用生硬的中國話問里面有沒有人,在沒有得到任何聲音后,用刺刀胡亂砍了幾刀便走了。
鬼子撤離后,村民們從地洞里爬出來清點自家人數。當外婆的母親發現女兒不在時,哭天慟地喊著乳名到處尋找。聽見哭喊聲的外婆知道鬼子撤了,才從荊棘叢林里爬出來,滿臉都是被刺拉的傷痕,邊朝家走邊回答母親的呼喚,幺媽(外婆幾兄妹管他們的母親叫幺媽),我在這兒了。
母親給我講外婆這則故事時眼里含著淚。四歲的外婆用她幼小的機智躲過了生命中的一劫。母親說,外婆若在那時不機智不勇敢,就沒有今天的我們。
外婆上面有三個哥哥,下面一個小她四歲的妹妹。戰火紛飛年月,國難當頭,民不聊生,男尊女卑,女子無才便是德的中國封建思想,讓外婆過早擔起了家庭的重擔和艱辛。沒進過一天學堂的她大字不識一個,但她聰明伶俐,能背誦《論語》,明白書本上許多道理。乘法口訣、賣菜稱稱,在生產隊記工分,不僅速度快,幾十年來從沒有錯過一次,也沒有被人忽悠到一次。
1949年新中國成立,外婆12歲,結束了她不堪回首膽戰心驚的幼年和童年。
聽親人們講,年輕時的外婆同她的妹妹美貌在縣城是出了名的。新中國成立后,外婆的妹妹有幸被政府保送進學堂接受了六年教育,畢業后在縣衛生局當一名干部。為了妹妹能順利加入中國共產黨,兩姐妹翻山越嶺多次進縣城找組織、找領導,最后終于成功。妹妹當官后,姐姐仍在農村當農民。
17歲那年,外婆同鄰村一位大她四歲的男人結了婚,婚后第二年生了一個女兒。只因公婆抱怨生的是女兒,外婆受不了這種侮辱,抱著孩子一氣回了娘家。外婆的父母聽了女兒的傾訴后并沒有責罵她,也沒有勸她回婆家。在娘家小住幾日后,見婆家沒有派人來接她們母女回去,外婆便理直氣壯提出了離婚。
離婚后,外婆住在娘家邊帶女兒邊勞動。我的外公同她住一個村,大她兩歲,是一個非常勤勞善良的人。見外婆身子虛弱,還帶一個孩子下地勞動,深感憐憫。加上外婆的美貌,讓一個年輕男人心旌蕩漾。外公每天加速自己手頭的勞動提前完工,就跑去給外婆家人幫忙,對她們母女照顧的無微不至。時間久了,感動了外婆,也感動了外婆的父母,幾年后他們結婚了。
結婚后外公一直對母女倆照顧的無微不至。孩子五歲那年得了癆病,外公背著她到處求醫,因當時醫術不發達,小生命最終沒有挽救回來。女兒的離去給外公外婆帶來了極大的心理創傷。
1960年農歷三月初三寅卯交替時,我的母親出生了,這是外公跟外婆的第一個孩子。
外婆生母親時,外公在離老家較遠的一座水庫搞集體建設,一個月后才接到口信趕回家。月子里的外婆除了不能見風、用冷水外,她盡量不麻煩親友鄰居,在房間里邊帶孩子邊做針線簡單的家活。
外公的父親和爺爺都滿腹詩書,做了一輩子的教書先生,可惜到了外公這一代發生了抗日戰爭。讀了幾年私塾的外公十一歲開始給地主當長工放牛種地。外公明白知識的重要,尤其在新中國。男尊女卑的思想在他身上不存在,他甚至懂得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環境是首位。母親四歲那年,外公把家從崇高峻嶺的老山上遷徙到了一座平原。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中國運動多,十年文革更是讓全國人民過得水深火熱。外公外婆三個女兒出生間隔時間都很長。二姨小母親七歲,小姨小母親十八歲。他們沒有兒子,雖有些遺憾,但他們沒有怨言,更沒有委屈三個女兒。在吃不飽穿不暖的惡劣環境下,外公外婆硬是靠兩雙手把三個女兒送進了學堂,個個都接受了高等教育。可惜三個女兒一個都沒有跳出農門,成人后招上門的三個男人一個都沒怎么讀書,婚后也不幸福,這或許是兩個老人終身的疼痛。
外公說外婆從小身體就虛弱,經常傷風感冒,不吃不喝一睡好幾天,打針吃藥是常事。我記憶里四、五十歲的外婆瘦高俏美,穿一身洗得發亮的藍布衫。外婆的干凈在村子里是除了名的,再臟的衣服只要經過她的手洗后,找不出任何一個污點。我讀初中時學校搞軍訓,校服褲子被我坐在煤灰里黑得看不見,外婆用一天的時間把它洗得跟嶄新的一樣。我們每次吃過飯的碗筷,她都要用堿水洗好幾次,又用清水洗好幾次,最后把它們搬到太陽底下曬干或風干后才收起來放進櫥柜里。外公說外婆免疫力弱是她衛生過度。外婆無論洗什么,都喜歡到溝里的最上一個埠口去洗,她說溝里的水是活水,上游埠口的水是最清潔的水。看見高瘦俏美的外婆蹲在埠口洗衣洗菜,我情不自禁把她想象成西施在浣紗。
2016年11月和外婆在老家
外婆的仁慈在當地也是有名的,無論對人還是對牲畜,從不鄙視、打罵。經常有外地人來討飯吃、討水喝,在家人都吃不飽的情況下,無論來人有多么狼狽,外婆都會想盡辦法弄一點兒吃的給人家。她說做人誰都不容易,善心惡心老天都看得見,做人要給后人積德。對牲畜,她更是疼愛有加,豬狗牛貓,從不打罵,貓永遠跟她一起睡,豬狗牛的房間,每天都打掃得干干凈凈,稻草鋪得干干軟軟的,石槽洗得人都能用。夏天時,還要給豬洗一次澡。
外婆的孤獨是從1998年我小姨離開老家去廣州后開始的。1978年生小姨后,兩個老人經常吵嘴,外公便從家里挑了被褥等一些生活用品去到一座山上搭了個棚住下了,后來又蓋了一間土房子,直到1995年為了照顧我同妹妹來到我們家,但從沒有回去和外婆同房住。1978年至1998年外婆和小姨一起住,旁邊是大姨一家,還算不上孤獨。1998年小姨中專畢業后和兩個姐姐一同去了廣州,大姨夫因病重帶著表弟回了自己的老家河南陽,外婆就開始一個人孤單了近20年。
隨著年齡越來越大,外婆的身體越來越差,又不和外公團圓,一個人病倒在床幾天弄不到吃喝,我們的電話打回去她怕我們知道情況后著急,從不說實情,這更是讓我們放心不下。她拒絕請保姆,更不同意出來跟女兒們住,就這樣一年又一年的一個人過,好幾個春節因特殊原因我們回不了家,他們二老也不團聚,這是我們做兒孫最大的心痛。
2013年歲末,外婆徹底病倒了,睡在床上整整26天,靠冰箱里一點熟食和水維持虛弱的生命,直到2014年元旦母親辭掉廣州的工作回家后才有些好轉。春節后送到醫院檢查,情況很不樂觀,每天下午都高燒不退,嚇得我們做晚輩的個個坐立不安,春節期間醫院沒有正式上班,值班的醫生護士都是經驗不夠豐富的年輕人,母親和二姨在醫院對醫生護士們大發雷霆,外婆始終一聲不吭。情況稍好些時,她輕聲說,叫我們不要大吼大叫,醫生們也不容易,對他們客氣些。
初八醫生們上班后,外婆的病才真正檢查出來,患的是腎結石。這病雖不是大病,但疼起來可以要人的命。前年年底去年年初我也患了兩次,疼的險些送了命。直到現在我都想不明白,一位瘦骨嶙峋40公斤不到的孤寡老人,在寒冷沒有暖氣的破土房子里面對撕心裂肺的疼,一個多月來她是用什么樣的毅力熬過來挺過來的?
醫生見外婆已是77歲高齡,又這么瘦,陪伴的家人這么多,都不敢給她手術,建議轉到市醫院。
在宜昌市第二人民醫院,外婆被推進手術室,連主治醫生都提心吊膽沒有任何把握的情況下,整整四個小時,外婆又一次用她鐵人般的堅強意志從死神處走了回來。手術結束后,主刀醫生大汗淋漓,他哆嗦的說,這是他從醫以來見到最堅強的一位老年病人,她用常人難以想象的堅強意志創造了生命的奇跡,今后,她一定是一位百歲長壽的健康老人!
外婆出院后母親沒再回廣州工作,留在家照看兩位老人。因多年不在一起相處,二方的性格有著很大的迥異,磕磕碰碰時常發生。但畢竟是親人,血肉相連,時間久了,彼此也漸漸適應習慣了。
寫到這里,我特意看了看電腦右下角的時間顯示,零點零分。農歷四月初四,是外婆80虛歲生日。林徽因筆下的人間四月天我知道說的是陽歷,但自古華夏農立國,李白的煙花三月說的是農歷三月。作為華夏炎帝的后裔,我要說,農歷的四月才是真正的人間四月天。外婆生在四月,生在四日,1937年萬年歷顯示當天是星期四。我想,于外婆,是美麗的,是人間四月天詩歌溫暖的一章。
謹以此文獻給我平凡慈祥的外婆,祝您生日快樂!壽比南山!
(丙申年四月初四凌晨 杭州下沙)
外婆生于民國二十六年農歷四月初四(1937年5月13)。
文學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