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男性女權主義者的“微博生存指南”
如何在文化戰爭中理性表達?

作者 | 語境
編輯 | 石燦
 
2020年,陳迪和《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央視主持人田薇等10位博主入選了“微博2020最具影響力時評大V”。知名媒體人梁文道給予了他很高的贊譽——“首屈一指的青年評論家”。
 
從2014年起,他曾先后在深圳衛視《正午30分》和《新京報》擔任評論員——是新聞評論欄目《陳迪說》的主講人。

截自新京報我們視頻欄目《陳迪說》
 
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因為堅持長時間的公開表達,在他身上有諸多爭議性的評價和標簽,例如,被認為是“女權癌”的男性時評人、看似“理中客”實則“帶節奏”、陰陽怪氣的“拉黑狂魔”......
但更多人還是會將陳迪看作是“用戶友好型”表達者。在他看來,把對方放進自己的思考模式里面,是一件成本很低的事情,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會影響原本的表達。“我覺得照顧別人的感受并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而且用'照顧’這兩個字已經很傲慢了。”
 
“照顧他人”的特質在我與他見面后有了更加深刻的體驗——用英國紳士標準的頻率說“麻煩”和“謝謝”,為身后的陌生人扶住商場的玻璃門,以及如《奇葩說》辯手詹青云所形容的“永遠溫和而克制地微笑著”。
 
2021年,離開《新京報》的陳迪有了一個新的身份——知識內容平臺看理想的音頻節目主講人。他的節目《觀念辭典:你身邊的政治學》目前正在更新中。
 
走進文化知識領域讓他更加自由,卻并不輕松。陳迪告訴我,他現在每周要完成大約1萬5千字的文稿,這幾乎等同于過去1個月的工作量。但重回政治學“老本行”仍是一件幸運的事,也少了很多做時評需要接收的負面情緒。
 
“從長遠來看的話,對我的壽命是有好處的。”他開玩笑地說。
 
時評是一件沒什么成就感的事
 
陳迪在很多場合都提到過,成為“時評人”是個意外。
 
在本科和碩士期間,陳迪的專業方向一直都是政治學。23歲以前的所有時間里,他對自己的設想一直是走學術道路:做論文、申博士、再投入到教育體系中。
 
然而,一次和研究生導師的談話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讀碩士研究生時,陳迪想要和導師討論申請政治學博士的事項。他對導師說,自己來自一個轉型中的國家,希望自身所學未來能夠對身處的社會有用。
 
令他始料未及的是,導師潑了他一盆冷水——學校的課程都是回溯性的,如果想要真正參與到現實力量中,學術或許并不是一個好的選擇。進而“擊垮”他的是一句靈魂叩問:“回想一下20世紀最重大的事件,有哪一次是由學術界提前預判、并通過他們的知識來指導完成的?
 
所有支配現實變化的人都是實踐家而非學者。24歲,陳迪帶著清零的職業規劃畢業回國,機緣巧合下,先是進入深圳衛視,在幕后擔任內容編輯工作。
 
在國內,如果沒有一定資歷(換句話說是如果還達不到40歲),很難有資格作為一名評論員在主流電視臺出鏡。但有著6年政治學知識儲備的陳迪顯然不甘居于幕后。
 
“我當然更希望做一個站在臺前的輸出者和表達者。”工作半年后,當他熟悉了傳統媒體的運作體系,也在自己的職業上觸到了“天花板”,正準備離開時,一個機會突然從天而降。
 
當時,陳迪所負責的欄目在播出前突然聯絡不到合適的評論嘉賓。就在膠著之時,由于制片人對他工作的認可、帥氣的適合展示的形象、和衣櫥里隨時備著的西裝,一切的“正好”讓他臨危受命,接下了第二天的出鏡任務,并且讓他開始了他時評人的職業生涯,一做就是7年。

陳迪在深圳衛視
 
時評人的身份讓陳迪能夠與公眾和世界發生緊密的互動,也能夠滿足陳迪最初那個關切現世的愿望。
 
但當我問到這些年時評工作的最大成就感時,陳迪卻告訴我,做時評是一個沒有什么成就感的事情,還特意補充道:“這真的不是自謙。”
 
成就感是需要通過反饋來確認的,而現在的社交網絡環境并不宜人。他將如今的社交網絡形容為一片大型的戰場,很多人都在“持械”上網。
 
他解釋說:“你想象中的評論員、意見領袖、或是知識分子,似乎在媒體上起到了引導的作用。但實際上,當你作為'第一人稱’去體驗時,會發現得不到這樣的反饋——認同你的人會認同你,不認同你的人會想要撕咬你。”

陳迪也曾陷入過質疑:做評論這件事、甚至任何站在意見領袖立場上面的表達,真的是在創造價值嗎?真的會影響一些人嗎?
 
他意識到自己的出現,只是碰巧為原本立場一致的人,提供了一件武器或是一個麥克風,而站在對立面的人并不能發生任何改變。
 
這是一種比較消極的解讀。但想通這些后,陳迪始終都在用一個普通網友的心態在上網
 
“如果真的要說到成就感,其實還是有那么一點,那種時刻可能是突然在一個完全陌生的公眾號,看到自己好久之前說過的話。”
 
時評最大的一個局限性是“時間”。當時效性成為它的核心屬性,時間的流逝會自動消解發言的意義,這些發言理應成為過時的、被束之高閣的東西,但被提煉過的抽象理論又會在接下來時事中生效。
 
2016年,一期關于“天價彩禮”的討論讓陳迪收獲了第一個“爆款”新聞評論。事情的起因是,適逢過年期間,有官媒在批判彩禮,動輒十幾萬的彩禮,讓農村男青年一旦娶妻,就不得不讓整個家庭陷入巨大的債務之中。
 
短短4分鐘的視頻立足于,支付彩禮的傳統本身是基于男尊女卑的性別文化。“購買的總是'媳婦’,販賣的總是'女兒’。在'娶不起’的窘迫之下,對女性所謂的'貪婪’咬牙切齒,殊不知根本就是顛倒了因果關系。”
 
陳迪在后來的一條微博寫道,他對當時的行文思路記憶猶新,“該不該收彩禮”根本上并不值得被提問,因為彩禮不是“因”,而是“果”。遠站在它前方的,是被消失的女性人口、失衡的性別比、家庭與社會的性別權力極大不平等。
 
雖然“當年”的時效已過,陳迪在5年前的“行文思路”仍然會被復述、引用。

每當自己遙遠的評論出現在陌生人的文章里,都讓陳迪感到自己輸出的內容能夠真正沉淀下來。那是屬于他非常少數的感動時刻。
 
“我不希望'女權’成為我唯一的標簽”
 
“天價彩禮”出圈,是較晚登陸微博的陳迪第一次親眼見識女性聲音在國內觀念空間崛起的決心與能量。
 
近年來,“女性”話題越來越被關注,2020年更是被稱為“女性主義元年”,是公共輿論場中“她力量”議題井噴的一年。
 
在“她”議題井噴的同時,性別沖突也在加劇。楊笠脫口秀中調侃“男的不行”, 意外地引發蝴蝶效應,不僅激怒了眾多男性網友,也讓她深陷網絡暴力的漩渦,還因此影響到后續的商業活動。
 
在這樣性別矛盾激化的公共空間下,陳迪在公開表達中對于女性的尊重,被很多網友稱作微博上為數不多的“男性之光”,更有人夸張地表達對“陳迪們”的好感與支持——“可能是國內最后的正常男性”。
 
為什么作為男性卻能夠最大限度地展示性別友好的一面?這離不開陳迪人生經歷中的一些“巧合”。
 
在家庭角色中,陳迪的父親從未對他形成過父職角色屬性帶來的權威感,需要掌握家庭權力、要養家、有說一不二的威嚴......而母親又是一位很成功的職業女性。
 
從獲得諾貝爾獎的屠呦呦被稱作“先生”開始,“女性是否該被稱作’先生'”這一話題引發了大量爭議。但在早期的語境下,“先生”開始被用作對女性的尊稱,冰心、楊絳、宋慶齡都是德高望重的“女先生”代表。陳迪的母親就是會被人稱呼為“先生”的知識分子,小時候家里收到信件,上面常常寫著“先生收”的字樣。

知乎關于稱呼女性為“先生”的提問
 
“不僅是我媽媽,還有我的研究生導師、經歷的第一任領導,她們都是戰斗力超強的職業女性。我相信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在陳迪的認知里面,對于男女社會角色的不同并沒有很強烈的意識基礎,從不認為有一些權利只能屬于男人,而不能屬于女人
 
現實中,性別不平等體現在各行各業。在陳迪曾經所處的電視行業中,一個普遍的例子是,行業對于出鏡的男性和女性的要求與期待完全不同。
“我見識過他們挑選女主持人的樣子,我覺得那是沒有任何一個正常的人類會想經歷的過程。”陳迪回憶。
同樣是出鏡工作,男性通常只需要具備一定的內容能力或清晰的表達能力;而對女性的評價甚至在她開口之前就開始了——她的臉型、五官、骨架......都要被審視。“那種感覺好像是你在寵物店,看一只小貓的毛色如何,會不會咬人。”
 
而如果要從認知層面去關切性別議題和性別平等,社科的教育經歷也是至關重要的。“你能夠承認人人平等,居然還要在社會上面把社會上一半人口看作是與你不同的,這好像也是不能自洽的。”陳迪覺得,追求性別平等是對一個有平等理想的理性人的基本要求。
 
但陳迪并不會在微博上面聲稱自己是一名女權主義者。
 
“我在念書的時候,我能夠很輕松地說,'對,我也是’。但現在,如果我非常旗幟鮮明地說我是一個女權主義者,很難避免被審視的壓力。這種壓力恰恰是來自部分女權主義者,她們會來評判我作為一個男性發言者,是否有資格這樣說。”
 
盡管不為自己貼上標簽,來自四面八方的審視并沒有停止。陳迪不僅會出現在“男性之光”的名單上,也會出現在“女權癌”和“直男癌”等名單上;有女權主義者和他站在一起,也有人抨擊他刻意討好女權、收割性別紅利。
 
不過,選擇保持距離的陳迪覺得自己沒有承受太多的壓力。“因為女性議題被攻擊最多的人肯定還是女性,是這個觀念群體里面的人,我覺得好殘忍的。不打這個標簽,但是我表達的東西是可以一以貫之,繼續性別友好的,只是不要'名分’而已。很多的時候要爭奪那種'名分’,也是在爭奪權力。” 
 
不可否認的是,陳迪受到大量關注的一個重要的原因來自于性別話題,但他希望這不是唯一的焦點。
 
作為一個公共表達者,如果我只擁有這么一個標簽或是公眾形象,還是很遺憾的事情。但是如果有人這么認為,我覺得也不奇怪,這不是我的問題,而是這個年代的問題,'婦女能頂半邊天’,它有最大的政治合法性保障。”
 
“回歸”政治學的快樂
 
陳迪在決定離開學校的時候曾經很遺憾,不知道何時候才能再做直接關于政治學的事情了。時隔7年,總算讓他等到了第二次緣分。
 
早在2020年初,看理想就聯系到陳迪,邀請他做一檔關于“觀念辭典”的音頻節目。
 
象牙塔之所以為象牙塔,是因為它和現實世界存在距離,這種距離甚至是學術界刻意要保持的。但學術立場的局限是,他們對于正在發生的事情往往缺乏觀察和影響力,而陳迪既有政治科學的思維底色,又在做時評期間與“正在發生的”盡可能緊密地聯系,剛好是看理想關于這檔節目的合適人選。
 
從今年開始,陳迪全身心投入到音頻節目《觀念辭典:你身邊的政治學》的寫作中。

之所以叫做“身邊的政治學”,是因為節目中所談論的話題,是我們會遭遇到的、也在相當程度上支配了公共觀念生活的政治學概念:言論自由、政治正確、女權、種族歧視、民族主義等……正如他在發刊詞所說,“公共的,就是政治的......我們都比我們所愿意承認的更加政治。”
 
每個與上述概念相關的大小議題,都已經成為讓人以為值得斗爭的理由。但在陳迪看來,對于這些被高頻使用的一些概念和詞匯,但很多人連“知其然”都談不上,更不要說“知其所以然”,而他似乎可以“幫忙”填補這個空缺,讓更多人了解這些詞匯背后厚重的歷史與思想底色,
 
為了保證每周更新兩期半小時的音頻內容,陳迪現在每周要完成過去做時評時一個月的工作量。看理想編輯部在愚人節的特別策劃中溫柔“吐槽”,“任何事都可以成為他的拖稿理由,比如看兩只貓的發春”,并尊稱他為“迪鴿”。

陳迪的“拖稿”微博
 
面對這樣的調侃,陳迪認真地向我解釋,拖稿只有一個理由:寫作可以是一場情感勞動,當你的工作量大到磨蝕了你的心情,用力修辭就一定會變成一件很掙扎的事情——因為這時候只有套路流水線才能救你,而套路流水線一定是反美學的
 
不愿意降低審美標準就變成了“拖稿”,主謂賓循環往復的簡陋對他來說是不可接受的。“即便文字沒有音符,你會知道這里有一種不言自明的韻律和節奏感,不能在拍子打到中間的時候戛然而止。”
 
在“走投無路”的時刻,陳迪也會向聽眾如實告假,在番外《突然多了個要你負責的弟/妹,也不是只有姐姐才會崩潰》的開頭,他坦白說這一期的更新其實是因為正集有點寫不過來,還請訂閱的朋友們見諒。
 
除了“拖更需要”,番外內容往往與時事進行更緊密的結合。
 
趁著婦女節,陳迪談到了中文公共話語空間里與政治正確發生最多交叉的性別議題;也在“iPad獵巫”事件后完整探討,為什么一所985高校的男同學,在撿到iPad發布中英雙語失物招領啟示后,會被認定為“崇洋媚外的女生”而招致網曝。
 
有趣的是,大家對時事表現出更高的熱情——哪怕在一個消費知識性內容的平臺上,時事番外篇的互動通常都要比知識主題的正篇熱烈很多。
 
人們似乎還是更期待知識能與當下發生聯系,而現時發生的事情,通常展現的就是我們當下生命的各種可能性。
 
“哪怕是還沒有在你身上發生過、與你的立場存在相當安全距離的事,支配了事件發生的因素都處在與你共通的時空里,成為與你有關的事情。”陳迪說。
比起文化知識,時事是陳迪更熟練甚至擅長的領域,但即使是在做得最順心的時期,他也沒有打算要駐足于此。
 
“社會的改變是極其有限的,很多你關注到的話題,在幾年以后,無論是結構的因素、人的元素、甚至輿論情緒的反應,幾乎一模一樣。”陳迪還是更愿意不斷和新鮮、不同的東西發生關聯。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無論是爆款話題“天價彩禮”和還是同時期對婦女節、女生節等名詞使用的討論,陳迪的視頻內容放在5年后的今天仍不過時。

視頻《彩禮貴,怨誰呢》的B站留言
 
在所有“不變”中,陳迪感受到最大的輿論變化是,在性別議題以及公共空間的許多話題上,文化戰爭算是已經打起來了。
 
在各類文化戰爭中,發言的目的,是為了讓“我方”的聲勢更盛,讓“敵方”更有所忌憚。“這不是交流,不是溝通,就是通過爭奪公共觀念空間的方式進行的戰爭。”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是《觀念辭典》出現的主要原因。每天都有值得讓人在網上吵架的理由,從最根本的觀念入手,或許能夠讓大家更好地辨別是非,帶來理想的公共討論。
 
作為發言者,陳迪明白自己不能奢望或期待通過節目試圖解決問題,“那樣你的日子會過得很慘”。但他依然以嚴肅作品的標準來要求自己,這是他相信可以集結成冊、稱之為作品的勞動產出。

END

內容產業報道第一新媒體

刺猬公社是聚焦內容產業的垂直資訊平臺,關注領域包括互聯網資訊、社交、長視頻、短視頻、音頻、影視文娛、內容創業、二次元等。


投稿、轉載、媒介合作聯系微信號 | ciweimeijiejun
商務合作聯系微信號 | yunlugong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女的地位已經夠高的了,你們咋不上天吶!”
“消除對婦女暴力日”,專訪馮媛 | 對女性施暴是如何被社會培養起來的?
半月談:男女互撕,值得深思
這部片子撕開了印度女人最羞恥的一面,還被搬上奧斯卡拿了大獎
網絡上的性別對立什么時候才能銷聲匿跡?
艾瑪沃特森聯合國演講稿《 He For She 》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扎赉特旗| 佳木斯市| 桐梓县| 兖州市| 阿克陶县| 大冶市| 奎屯市| 闵行区| 钦州市| 亚东县| 玉田县| 安达市| 博野县| 盐城市| 五华县| 北海市| 嘉峪关市| 沈阳市| 麦盖提县| 通榆县| 邵阳市| 贵州省| 长武县| 洛扎县| 清涧县| 堆龙德庆县| 香港 | 乾安县| 宁阳县| 抚松县| 繁昌县| 南陵县| 读书| 延寿县| 五台县| 鹿泉市| 石河子市| 竹山县| 泊头市| 皮山县| 德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