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達泰寧縣城,我們直奔古鎮,從尚書巷進入古街區,參觀尚書第古建筑群。
尚書第,又稱五福堂,建于明萬歷末年至天啟年間,是明末兵部尚書李春燁的府第,占地面積54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4500平方米。該堂以南北向甬道為基線,建有五幢主體建筑,以及書院、輔房、馬房、后花園等附屬建筑。主體建筑每幢三進,用風火墻相隔,有廊門相通,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是一座典型的泰寧傳統“三廳九棟”磚木結構的建筑群。
尚書第建筑群規模宏大,布局嚴謹,構思精巧,工藝精良,既借鑒了京城官府建筑的恢宏氣度,又糅合地方名居的精巧元素,是迄今江南地區保存最為完整且獨具風格的明代精品建筑群之一,有“江南第一民居”之美譽。1980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尚書第”匾額高懸大門上方
穿過儀仗廳進入甬道
天井
主廳
主廳堂上掛有“尚書第”全景圖
大廳陳列微縮的泰寧古城
微縮古城中的“尚書第”建筑群
掛著“四世一品”的匾額的是尚書李春燁和他夫人日常居住的地方,是當時接圣旨以及辦大事的場所,是整個尚書第規格最高的建筑。
雕花的門樓上掛著“四世一品”的匾額,這是明代天啟皇帝賜封給李春燁家族的榮譽,意思是四代人都可以享受一品官的待遇。
進入大門
進門右邊是賬房
進門左邊是管家臥室
天井
這是中堂,是當時李春燁接待朝廷官員、接圣旨以及辦大事的場所。“清朝師柱”匾額,是當時福建的布政使司莫儼皋為李春燁所立的,布政使司就相當于現在的省長。“清朝”二字是指清正廉明的意思。“師”指的是李春燁加封為太子太師,“柱”就是把李春燁譽為國家的棟梁之材、中流砥柱的意思。
這是陳列在尚書第的清代鎏金龍鳳狀元轎
尚書李春燁家族使用的轎
刻寫“都諫”字樣的門樓
刻寫“禮門”字樣的門樓
│往│期│閱│讀│
分 享 · 交 流 · 關 注 · 訂 閱
2017年第154期(總第87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