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第古建筑群位于福建三明泰寧縣尚書巷,始建于明朝天啟年間,系時任兵部尚書李春燁的府第,是福建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民居,也是中國江南地區保存最完好的明代民居群。
.
.
.
.
.
尚書第古建筑群座西朝東,南北長87米,東西寬60米,由尚書第和世德堂兩組大型民居建筑組成,主體建筑為五幢,輔房八棟,分五道門一字排列,除廳堂、天井、回廊外,有房120余間,均系磚、石、木結構。庭前甬道分南北二門進出,甬道設五重門樓,全宅門額都嵌有石匾,從南端起分別題刻著“尚書第”、“柱國少保”、“四世一品”、“禮門”、“義路”、“曳履星辰”、“依光日月”、“都諫”等字樣。
.
.
.
.
.
.
.
尚書第古建筑群主體建筑均采用“三廳九棟”格局,門屋相連,勾心斗角,氣勢恢宏,布局嚴謹,內部的主要建筑全部采用杉木材料,柱徑粗大,排柱密集,既體現了主人的顯赫身份,又達到了堅固耐用的目的。所有天井都用大塊條石拼砌,呈棋盤狀,出水洞鏤空成花鳥獸圖案,天井內置石雕花柱、花架和石水缸。大廳地面以方磚鋪砌而成,廳堂條格狀的窗戶類似百葉窗,廳首、額枋、廷柱處,都懸掛著名人撰書的匾額和匾聯,使整座古居更顯得莊重高雅。
.
.
.
.
.
.
.
尚書第的主人李春燁,泰寧城郊際溪村人,六歲讀書,明萬歷十四年(1586年),十六歲考上秀才,三十六歲中了舉人,四十六歲時中了進士。進入朝廷,為官十一年,從擔任“工科給事中”至“兵部尚書”、“太子太師”,晉升了十四級,大器晚成,青云直上,李春燁以自己的才干獲得了皇帝賞識。五十七歲時,李春燁不顧皇帝的一再挽留,急流勇退,趁其母九十壽辰時辭官回鄉,興建了尚書第,親奉老母,閉門高臥,在尚書第的深宅大院中度過人生的最后十年。期間,明天啟帝特囑大學士張瑞圖代皇上書“孝恬”二字贈與春燁。明崇禎三年(1630年),在崇禎即位后開始的肅理閹黨群兇過程中,李春燁被認為是閹黨同伙,但被列為第五等寬大處理行列,即流徙但恩準交款替代。明崇禎十年,李春燁去世,享年66歲。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