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把跑步稱為周期性運動,所謂周期性運動是指在運動過程中,單一動作不斷循環重復進行,跑步、健走、騎行、游泳都是周期性運動。
在跑步過程中,腳每次著地會對地面形成2-3倍體重的作用力,此時地面會形成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作用力我們通常稱為沖擊力,有跑步周期性運動的特征使得人體會不斷積累沖擊性負荷,當負荷超過人體承受能力和修復能力就會引發傷痛。
從避免傷痛的角度來說:
一方面我們可以通過加強自身能力比如強化力量等等,提高人體吸收或者承受沖擊性負荷的能力;
另一方面我們則可以通過裝備或者良好技術來減少和緩沖人體受到的沖擊力。
從裝備而言:
跑鞋的中底緩震材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一部分沖擊力,這樣就有效避免人體關節受到較大沖擊力作用。
跑鞋都可以稱其為緩震型跑鞋,只不過緩震性能有高有低,并不存在沒有緩震性能的跑鞋,因為只要有彈性中底就可以緩震。
從跑步技術而言:
正確的動作技術則是減少異常受力,從而減少沖擊性負荷,而正確動作技術的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動作穩定,也即跑姿穩定。
什么叫跑姿穩定呢?
總結就是跑步時核心穩定,髖膝踝力線正確。
從運動生物力學角度而言:
穩定的動作可以最大程度避免異常受力,因為如果核心控制不好,髖膝踝力線不佳,你每一步著地都會比別人承受更大的沖擊力,這種沖擊力不斷積累就會導致你受傷。
舉例來說?
如果你每一步落地因為動作不穩,你就比別人多承受了5公斤的沖擊負荷,1公里大約需要跑1000步,這樣1公里下來你就多承受了多達5噸的沖擊性負荷,你不受傷誰受傷呢?
不穩定的跑姿有哪些表現?
穩定的跑姿是靠什么實現的?
靠的是良好的動作控制,而良好動作控制的來源則是神經肌肉控制以及肌肉力量。
為什么一些跑者在馬拉松比賽后程出現明顯的跑姿拉胯的情況,就是因為中樞大腦疲勞和外周肌肉疲勞,導致動作失去穩定性而變形;
變形的動作一方面降低了跑步經濟性,一方面則大大增加了異常受力,所以穩定的跑姿從根本上說需要良好的肌肉控制能力。
以下是導致跑姿失穩的主要原因:
1、核心不穩
如果跑步時核心不穩,尤其是骨盆控制不好,臀肌無力,兩側骨盆上下擺動過多,會導致下肢擺腿效果明顯下降,產生力量損耗,并直接導致下肢力線異常。
所以多練核心,對于提高跑步效率,節省能量發揮特別重要的作用。
2、髖內收內旋膝蓋內扣
跑步時擺腿是以髖關節為核心,完成前擺和后蹬,在著地過程中,如果核心不穩,臀肌無力,就可能會導致非常典型的不穩定的跑姿——髖內收內旋,膝關節內扣。
有些跑者,特別是女性跑者跑步時膝內扣明顯,這樣的跑姿將會引起髕骨運動軌跡異常,從而誘發膝痛。
3、足過度外翻
無論是腳跟著地,還是前腳掌著地,在著地時,都是腳跟外側或者前腳掌外側先著地,然后再快速過渡到內側,這個足發生偏轉的過程,我們稱之為足外翻。
足外翻是跑步時足著地一個非常自然的現象,借助外翻可以起到緩沖受力,減少沖擊和振動的作用。
但是過度外翻(多見于扁平足)或者外翻不足被認為與跑步傷痛發生高度有關。研究發現,外翻角度介于7-10度之間,跑步傷痛發生最少。
足外翻的跑者多見于扁平足,特別是伴隨下肢力線異常的跑者,以及反復崴腳,腳踝力量較弱的跑者以及初跑者。
控制足外翻至關重要
由于人體是一個整體,核心不穩,髖內收內旋,膝內扣等問題就會帶來跑步著地時足的過度外翻,再加上部分跑者本身就存在扁平足,從而引發落地時整個下肢處于不穩定,髖膝踝力線不佳的狀態,從而大大增加了異常受力和受傷風險。
對于核心以及臀肌無力導致的骨盆控制不好和膝蓋內扣需要通過康復訓練加以矯正,而對于由此引發的足外翻我們卻可以借助跑鞋加以糾正,這就產生了所謂穩定支撐型跑鞋。
什么是穩定支撐型跑鞋?
顧名思義,穩定支撐型跑鞋就能產生穩定作用。
穩定的是啥呢?
穩定的就是腳踝,腳是人體在跑步過程中唯一與地面接觸的部位,所以穩定型跑鞋其實穩定的就是腳踝,腳踝穩定住了,就有利于膝、髖、乃至骨盆等部位的穩定。
對于扁平足、或者存在過度足外翻的跑者,穩定支撐型跑鞋就能發揮一定支撐作用,從而控制過度足外翻,所以穩定支撐型跑鞋又被稱為支撐型跑鞋。
足外翻作為傷痛發生的高危因素,會導致異常應力作用于人體,過度足外翻與足底筋膜炎、跟腱痛、小腿脛骨應力綜合征、甚至膝痛都有較高關聯度,所以對于足外翻的跑者,就需要一雙穩定支撐型跑鞋提供必要的支撐。
預防足外翻還有利于減少下肢力線異常所引發的膝內扣、髖內收內旋、骨盆傾斜等問題,所以預防過度足外翻對于糾正整個下肢力線異常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穩定支撐型跑鞋與緩震型跑鞋相比,究竟有哪些不同之處呢?
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穩定支撐型跑鞋在鞋內側足弓最高處往往有硬質材料給予支撐,或者足弓內側給予加厚,這樣在著地時,就會限制足的過度外翻。
穩定支撐型跑鞋主要適合扁平足,特別是伴隨足踝力線異常的跑者,因為某些扁平足跑者會存在過度足外翻,而跑步著地會進一步導致外翻加劇,這時就容易導致異常應力作用于足踝,并且引發足底筋膜炎、跟腱痛、小腿痛等跑步傷痛。
對于一些跑姿不太理想的跑者,比如存在膝內扣,跑步時小腿習慣于向外撩的跑者,穩定支撐型跑鞋也具有一定意義。
Saucony索康尼推出極具創新的
穩定支撐型跑鞋Tempus坦途系列
一提到Saucony索康尼,跑者幾乎人人都知道跑鞋中“勞斯萊斯”的美譽,其豐富的產品線中最被跑者熟知的包括啡鵬、勝利系列等等。
近日,Saucony索康尼正式推出了其全新的頂級穩定支撐系列跑鞋Tempus坦途,其在穩定、緩震、支撐、輕量化等方面做了大量創新,誠意滿滿。
1、穩定技術的創新
穩定支撐型跑鞋通過給予足弓內側更強的支撐,起到穩定和支撐足踝的作用。
穩定支撐型跑鞋的傳統做法是在足弓內側設置TPU硬質材料達到支撐足弓的作用,這種做法的確可以起到穩定足踝的作用;
但這種結構也有兩個弊端:
一是由于TPU片本身過于堅硬,對于沒有扁平足的跑者,反而會妨礙足的正常外翻,導致不適,從而限制了穩定支撐型跑鞋的使用人群,也即矯枉過正;
二是TPU片增加了全鞋的重量,從而使得穩定支撐型跑鞋普遍重量比緩震型跑鞋更重。
索康尼Tempus坦途在穩定支撐技術方面,沒有采用傳統的TPU片或者將足弓處特別加厚的方式,而是通過將足弓處EVA發泡材料向下延伸的方式,這樣一方面不會頂死足弓,過度限制正常的足外翻,又起到控制過度足外翻的作用。同時由于其采用的彈性發泡材料,足弓處沒有硬邦邦的不適感。
從實際上腳感受來看,足弓內側支撐感較為明顯,跑起來腳踝穩定性良好,起到了適度限制足外翻的作用。
Saucony索康尼通過技術創新,可以說重新定義了新一代穩定支撐型跑鞋的技術特性,打破了傳統穩定型跑鞋只能使用TPU片或則向上加厚才能支撐足弓的思維。
原來在足弓處向下延伸中底材料也能起到支撐足弓的作用,這一招不得不說極富創新,也極有創意,也展現了Saucony索康尼作為百年品牌的技術積淀和持續自我突破向上而生的勇氣。
2、雙密度中底材料加持提升緩震支撐性能
穩定支撐是Tempus坦途最為鮮明的技術特性,但Tempus坦途在緩震方面依然非常強大,甚至相比很多緩震型跑鞋都要做得棒。
其中底采用其當家的兩種技術——PWRRUN and PWRRUN PB。
PWRRUN 是EVA超臨界發泡材料,而PWRRUN PB 則是大名鼎鼎的PEBA超臨界發泡材料,EVA材料的特性是緩震為主回彈為輔,形變較小能量釋放較少,而PEBA材料的特性緩震良好,回彈更為出色,可以產生更大形變,形變后復原可以釋放更多能量。
雙密度中底材料在許多跑鞋上廣泛應用,目的是發揮和集合不同中底彈性材料的優勢,但多數跑鞋在雙密度材料布局上采用上下兩層的方式,也即下層中底一種材質,上層材質另一種材質;
而Tempus坦途則采用了兩種材質融合式混搭的方式,而非上下兩層布局,其中PWRRUN PB主要分布于后跟和前掌中部,起到緩沖腳跟著地沖擊力和促進蹬伸階段能量釋放的作用;
PWRRUN則采主要集中足弓和前掌,由于PWRRUN形變較少,所以強化了對于足弓的抗扭和支撐作用。
正是通過雙密度材料立體式的布局,實現了Tempus坦途該硬的地方硬,該軟的地方軟,硬提供支撐和回彈,軟提供緩沖和減震。
從前掌彎折度來看,也說明其緩震性能非常出色,完全不輸于市面上眾多緩震型跑鞋,一般來說,彎折度越好說明鞋的緩震越好,彎折度越差則說明鞋的剛性回彈越強,眾所周知競速碳板跑鞋基本上前掌是沒有彎折性的。
3、最為輕量化的緩震穩定支撐型跑鞋
由于沒有采用TPU片減輕了全鞋的重量,加之輕量化PWRRUN PB 超臨界發泡材料的使用,Tempus坦途是目前穩定支撐型跑鞋中重量最輕的款型之一,44碼實際稱重為270克不到,基本上與緩震型跑鞋達到了一致。
這也使得Tempus坦途可能成為Saucony索康尼最適合大眾日常訓練的跑鞋之一。
4、其他細節處理
Tempus坦途大底橡膠厚度適中,箭頭式橡膠形成了鋸齒紋路,從而強化了抓地力,防滑性能良好,同時大底與中底彈性材料配合形成著地力學引導線,從而促進更流暢穩定的滾動著地。
鞋跟支撐和包裹性良好,有助于減少著地過程中足跟過度扭轉,進一步強化穩定性,同時在鞋跟處特別采用了提拉帶設計,方便穿脫。
鞋面采用了雙層工程網面,在前掌部分則采用縱向打孔,透氣性能良好。其主打色系為明黃色,與側面黑色Saucony索康尼logo構成良好的整體視覺效果。
同時鞋舌采用了中段鞋帶穿孔和兩側拉伸臂的設計,不會采用鞋舌偏轉的問題,同時鞋舌上也做了很多透氣孔設計,進一步強化透氣性。
Tempus坦途自然中性助力跑者
實現舒適奔跑
通過以上介紹,我們可以看到Tempus坦途雖然最大賣點是穩定支撐,但其在穩定方面采用了更為創新的技術,所以擺脫了傳統穩定型跑鞋沉重、偏硬的特點。
準確來說,Tempus坦途實現了在穩定支撐型跑鞋中輕量化緩震回彈最好,在緩震型跑鞋中穩定支撐性能最好的效果,也就是說Tempus坦途在穩定、支撐、回彈、緩震、輕量化等方面做到了全面均衡,使得這雙鞋成為中性自然跑鞋的代表。
大量研究表明,不限制人體自身足踝功能,助力人體發揮自身潛能的中性自然跑鞋也許才是最符合人體運動生物力學的跑鞋,那些過度強化緩震而使得人體肌肉變得不會保護人體自身,以及過度強調支撐而限制人體足踝著地時自然外翻動作的跑鞋,都違背了跑鞋應當順應人體運動的基本原則。
上腳體驗
《無傷跑者》作者戴老師全馬成績為327,戴老師的感受基本上可以代表核心跑者的穿著體驗。
從實際上腳體驗看,這樣幾點尤其突出:
由于中底在足弓處向下延伸,形成了非常明顯的支撐感,這種支撐感在處于靜態情況下就可以感受到,在跑步過程中則能起到抗扭和穩定足踝的作用,戴老師本人并沒有扁平足以及足踝過度外翻的情況,并沒有因為其支撐穩定支撐性能而限制著地時正常外翻,著地階段自然中性,雖然其中底較厚,但由于支撐穩定的特點也不會產生足踝不穩定感。
包裹性良好,前掌寬度合適不擠腳不壓腳,穿著舒適。
彎折性良好,彎折點與大腳趾跖趾關節吻合,蹬伸階段非常自然。
總結
索康尼Tempus坦途新款穩定支撐系跑鞋重新定義了緩震和穩定二者的關系,足夠緩震但不弱化肌肉控制,足夠支撐但不限制足踝正常運動;
它既是一雙尤其適合扁平足跑者、力量不足的初跑者的鞋,也是適合絕大多數成熟跑者的訓練鞋,跨界融合,這雙鞋相信很能打!
# 話題討論
你了解如何區分緩震型和穩定支撐型跑鞋?
你適合緩震型還是穩定支撐型跑鞋?